
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一行来到了邢台南宫市。(摄影 张瑞雨)
5月27日上午,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一行来到了邢台南宫市,进行文艺服务和创作采风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北京市文联、天津市文联、河北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人民中去”京津冀百名艺术家志愿者赴抗战圣地服务采风大地行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

国际在线河北频道专访南宫市市委书记赵增华。(摄影 张瑞雨)
当日上午10时,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在该市人民广场为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慰问演出。演出开始前南宫市市委书记赵增华发表致辞,对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来自天津市曲艺团的刘迎女士主持了此次演出活动。

海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汤俊演唱《到人民中间去》。(摄影 张瑞雨)
演出由南宫市第一小学学生表演的舞蹈《开门红》拉开帷幕,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随后来自海政文工团的青年高音歌唱家汤俊高歌一曲《红太阳照边疆》,他在表演过程中多次走到观众中来,与观众们亲切互动,赢得了阵阵掌声。来自煤矿文工团的王聆燕独唱《百姓是父母》,二人又联袂带来此次服务采风活动中赶作的歌曲《到人民中间去》。其后,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轮番登场,带来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戏曲唱段。其中,石家庄河北梆子剧院的李夕果带来河北梆子清唱《大登殿》选段《金牌调来银牌宣》;北京文联的林蜜蜜带来黄梅戏清唱《女驸马》;天津京剧院的赵华清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最后北京京剧院的王蓉蓉也带来了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听罢奶奶说红灯》,唱罢,她又应现场观众的呼声献唱一小段。在歌曲和戏曲表演中,穿插了舞蹈、快板和天津时调等表演,使得整场演出形式多样,节目丰富精彩。演出最后,南宫市夕阳红艺术团带来大合唱《歌唱祖国》,为整场演出完美作结。随后,北京文联、天津文联和河北文联分别向南宫市赠送了艺术家们现场创作的国画和书法作品。

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向冀南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摄影 张瑞雨)
演出结束后,百名艺术家随车赶赴坐落于城区西南的冀南烈士陵园,向冀南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艺术家们随陵园讲解员的带领来到园内的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瞻仰冀南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京津冀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多名书法家有感而作,为冀南烈士陵园留下现场书写的作品。艺术家们还在陵园内与抗战老兵和当地学者座谈,听老同志讲冀南地区光荣的抗争史。最后,艺术家们又来到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实地瞻仰。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摄影 张瑞雨)
冀南烈士陵园座落在邢台南宫市城区,占地22万余平方米,建于1946年3月,是河北省建园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葬埋烈士较多的陵园之一。1989年8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冀南烈士纪念塔高29.5米,塔身南面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冀南烈士纪念塔”。



抗战时期,南宫是冀南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军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所在地,素有“冀南红都”和冀南“小延安”之称,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杨秀峰等曾在此战斗生活,领导晋冀鲁豫周边抗日斗争,南宫亦有5万多人在抗战中牺牲。现境内有冀南行政公署、冀南军区、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抗日军政大学等13处红色旧址,并建有冀南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