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第三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在石家庄正式开班。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作了开班第一讲(《面对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笔记》)之后,另有三位专家从不同艺术领域对本届学员授课。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艺学研究所所长,专职研究员。兼任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审美阅读与批评》《透视大众文化》《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抵抗遗忘》等,主编有《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等,合译有《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文艺学是文艺评论的学术母本,赵勇作为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在本次讲座中,以其深厚的学术修养,从“批判现实”的角度,以中国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由摇滚到民谣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大众文化走过的激情澎湃和艰难风险曲折的历程。
周志强,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美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代表著作有《阐释中国的方式:媒介裂变时代的文化景观》(2013)、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2013)、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2009)、 《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2009)等。周志强以“寓言论批评”立论,将其作为当今文化的阐释方式,作为文化批评的方法论,既具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对文艺评论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他的讲座立论独到新颖,阐述环环相扣,讲法深入浅出,诙谐幽默,颇受学员们欢迎甚至追捧。
鲍昆,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摄影家、视觉文化批评家、策展人。曾担任CCTV《瞬间世界》栏目主编,以及多个城市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和学术论坛主持人。著有文集《时间的躁动》、《观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等,主编有《摄影中国--中国摄影50年》。他的讲座从读图时代的时代定位讲起,通过回顾世界摄影史,阐述了摄影对人类世界的改变、绘画与摄影之间割舍不断的关系、摄影史的写作史和思想史,一直到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摄影观念。高度密集的信息量,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员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摄影艺术的巡礼式普及与提高。
专业引领前沿,学术助力评论。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省各市文联、高校、科研院所及新文艺群体的近80位学员近距离聆听了各艺术领域专家的讲座。专家们精心准备的讲座,前沿前卫,权威专业,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让学员们深有所获,受益匪浅。对评论家协会举办这样高端学术讲座,学员们纷纷表示感谢和赞赏,并希望这样的高级研修班持续办下去。
今后,省评协将继续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方式,扩大培训研修活动的接受面和传播效果,并采取持续跟踪、重点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文艺评论骨干力量,提升我省文艺评论事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助力我省文艺事业全面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