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第五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系列讲座第4场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继续进行,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柏樑应邀为学员们做了题为《戏剧与文艺评论的观察角度》的精彩讲座。他结合自身的求学历程和治学经验,从文艺评论从业者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学术尺度、职业操守等多个方面,系统、翔实地阐述了文艺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评论家应当具备的学养与品格。

谢柏樑在讲座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于文艺评论从业者的重要性。他指出,传统文化是文艺评论家的“底色”与“景深”,从事文艺评论首先要对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深入而广博的认知和理解。针对如何提升文艺评论水平与能力,他指导学员们应从材料积累入手,在知识储备和理性思辨上下苦功夫、下“笨”功夫,切忌眼高手低、投机取巧、人云亦云;对于一些学术观点和文艺常识,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既要探其“流”,更要溯其“源”;同时要自觉建构起“史、论、评”三位一体的文艺评价体系,出乎百家,自成一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与创新。针对文艺评论的价值取向以及评论家的职业操守问题,谢柏樑强调,文艺评论从业者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既要能够“好处说好”,也要敢于“坏处说坏”,不能以粉饰的方式掩盖作品中客观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一味地“抬轿子”或“打棍子”都是文艺评论工作者对于自身职业尊严和道德底线的亵渎与践踏。
谢柏樑的讲座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语言生动、灼见迭出,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与思想盛宴。大家纷纷表示, “史、论、评”三位一体的评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对于今后自身更好地开展文艺评论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谢柏樑还以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的身份,诚邀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推荐优秀文艺评论人才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交流。
谢柏樑简介: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北师大博导,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先后担任上海交大中文系主任、南京师大学科带头人、国戏戏文系主任。中外戏剧史论专家,戏曲编剧。
12月15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戴清为学员们开讲《新时代文艺评论:媒介生态、问题意识与批评方法》专题讲座。她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批评经历的三次冲击讲起,围绕媒介融合改变艺术版图、媒介生态对影视艺术的影响、媒介变化对文艺批评的影响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技术对媒介的改变,媒介生态对文艺创作、形式、传播、评论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她用鲜明的立场观点、科学的方法指引、密集的时代信息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

戴清在讲座中说,近十年媒介的融合催生了网络文艺的泛文娱产业发展,也拓展了新媒体评论的生长空间,创作与评论在短期内出现井喷和扁平化发展实属正常现象;当下媒介生态的文艺主要特征体现在功能、体验、体裁、题材的变化上,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版图,突破了文学的边界,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接受方式,催生了粉丝经济;新时期,媒介生态各门类艺术此消彼长,剧集体裁不断呈现多样化,影视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回归;媒介变化对文艺评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媒介逻辑凸显,媒体巨头决定评论热点,具有信息、资金、团队优势的软文对专业评论构成极大竞争和压力,粉丝经济、受众“极化”影响影视评论效应,批评路径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等方面。
戴清站在学术前沿,紧握时代脉搏,将丰富的认知体验与沉淀的理性思索紧密结合,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学理深刻、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讲座,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强化了问题意识,使学员们对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审美变革有了更准确、更清晰、更自觉的认识和体悟。


讲座结束后,戴清还回答了学员们的提问,就作品呈现的现实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影视题材的合理布局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戴清简介: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光明日报》文艺评论中心特约专家、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委会特约评论员、网络视听节目评议委员会专家,第六届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主持教育部、广电总局、国家社科艺术学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与影视评论百余篇,出版《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的影像——中国电视剧家庭伦理叙事研究》《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流变》《剧变之思——戴清剧评》等专著和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