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无坦途 一路放歌声——我眼中的刘瑞新
2020-04-13 16:42:00     河北省文联    【字体:

  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军人,更是一位获得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优秀摄影家。他就是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北省黑白艺术摄影协会主席刘瑞新。

  刘瑞新近照

  他因为专注于拍照,被一个“瘾君子”突然袭击。为摄影而遭受危险,对于他来说这不是第一次。

  因参军结缘摄影

  1954年,刘瑞新出生在一个老革命家庭。在那个年代,人们理解老革命最容易走的“后门”是送子女当兵。其实战争年代淬砺过的人,大多想让下一代人延续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人民解放军正是百炼成钢的大熔炉。

  刘瑞新被送到部队的时候,还是一个刚刚十五岁的青涩少年。这既是父亲的理想,也是对他的锻炼。虽然这不是他的自主选择。

  于是,15岁的刘瑞新参军入伍到了塞外山城张家口。在那里的从军经历,让刘瑞新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部队铁的纪律和连队领导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曾向我讲起印象深刻的两件事。一件事是部队为了给战士们改善伙食,上了一盘炸蚕豆。有的战士嫌蚕豆皮硬,就剥了下来,丢在桌子上。连长二话不说,捡起桌子上的蚕豆皮就放在嘴里;另一件事是早春时节,天寒地冻,但正是种水稻的节令,要顶凌插秧。作插秧动员时,连长站在冰冷的水田里,战士们则站在田埂上。他形容那时节插秧是两层冰夹着一层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战士,其意志自然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刘瑞新以后的军旅和摄影生涯证明了这一点。人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但毅力却是后天锤炼的。

  我们的党和军队历来重视宣传,从井冈山、瑞金,到长征途中、延安、西柏坡,特别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解放区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在揭露日寇暴行、唤起民众共同抗战方面有着卓著功绩,并培养了四百多位摄影人才,成为新中国的摄影骨干。由此,河北被誉为“中国红色摄影的摇篮”。和平年代亦然,部队特别注重宣传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在部队,宣传人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拿笔的,一种是拿相机的。部队的摄影报道员岗位,是令人羡慕的。当时部队领导看到刘瑞新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就安排他做了摄影报道员,送到张家口日报进行培训。于是,时任张家口日报摄影记者的张志明、司马小萌就成为了他的摄影启蒙老师。

  1972年在张家口日报社严格苛刻的影像训练,为刘瑞新日后的摄影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摄影就融入他的生命,相机成为他的伙伴。摄影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后,便开始拼命地接受阳光雨露,渐渐成长为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

  《鱼水情》1972年摄于怀安县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夺去了刘瑞新父母和妹妹的生命。这让他更懂得生命和亲情的无比珍贵,时时提醒他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离开张家口的野战部队后,他调到石家庄军分区、警备区,从作训科长、后勤部长,到副司令员、司令员。岗位在变,职位在变,但对摄影的痴情却一直没变。

  如果你认为刘瑞新痴迷摄影、耽误正业,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所有的岗位上都做到了极致,无论是部队的管理、民兵的训练、征兵与安置,还是作为石家庄市委常委参与地方的相关领导工作,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2009年他从石家庄市委常委、石家庄警备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时作的一番告别演讲,让在座的领导和同事无不为之动容,热泪盈眶。虽然工作职责贯穿了他的军旅生涯,但他对摄影始终不离不弃,坚韧地贯穿了他的生命。

  因摄影一见如故

  我与刘瑞新相识是在上世纪末,那时的他已是石家庄警备区副司令员,同时兼任省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那时候,延揽各方人才进入协会领导班子助推摄影事业发展,是各地摄影家协会的普遍做法。记得当时正值春节假期,我们驾驶一辆桑塔纳由石家庄前往山西壶口瀑布。路途迢迢,需要轮流驾驶,于是影友黄铁和刘瑞新轮换驾驶。我们在车上昏睡的时候,刘瑞新却一直警醒着。路上几次让人心惊肉跳的险情,都在他的提醒下化险为夷。自此,他的冷静果断和心思缜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在我人生和艺术道路最孤苦无助的那段时期,深刻感受到了他给予的温暖;在协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上,他冷静、缜密、果决,而又包容、有亲和力的品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9年他从部队岗位退休,担任了省摄协的常务副主席,领导协会的工作。2013年,在摄影界人士的多方呼吁下,众望所归,他当选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结束了协会17年没有换届的历史。河北摄影史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进入全面改革转型的新时期。

   为艺术义无反顾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其实也需要一定的天赋。刘瑞新的影像感极好,就像一个专注的神枪手,能够在陌生的环境里快速捕捉目标,出手又快又准。

  《西域风景》之一  2011年摄于拉萨

  青藏高原神奇壮美的风光,西藏所特有的景象、建筑、宗教、民俗甚至日常生活,对摄影人都极具吸引力。对此,刘瑞新也是心驰神往。由于他忙于工作,对于遥远的青藏高原,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他终于调整出几天休息时间,准备在正月去甘南拍摄时,却感冒了!感冒,是进藏的大忌,因为极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进而导致更可怕的后果。所以,在那里一旦患感冒,就要放弃拍摄返回。刘瑞新的爱人就是医生,对此自然心如明镜。但对刘瑞新而言,好不容易打兑好的时机,又怎么肯放过。他对摄影的那份执着,妻子又怎么能拦得住他。于是,他带着感冒去了甘南,身体发烧、喉咙肿痛,他就吸氧、输液,一直坚持了3天,在脑子里盘桓多年的《藏民印象》终于完成。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期间,我没有找到影像上特别的感觉,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匆匆而过。刘瑞新却被拨动了心弦,在他的影像之眼里呈现出光影、线条、动静的美妙组合。他被自己的独特发现和艺术感觉点燃得热血沸腾,于是便紧抓不放。在酷暑难耐的夏天,他多次前往上海深入拍摄,终于把《世博印象》这个摄影题材拿了下来,与《藏民印象》一起成为他获得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奠基之作。

  《藏民印象》之一  2009年摄于甘南朗木寺

  刘瑞新的女儿,自中学时代就孤身一人到加拿大读书,之后又读大学、研究生,孑然漂泊。在刘瑞新内心深处,他感到对女儿歉疚太多。因为在领导岗位时不便分身前往,直到退休后才可以到加拿大去探亲陪女儿。加拿大的美丽风光令人陶醉,他也是钟情风光摄影的好手,按理说应是如鱼得水。然而他并没有沉湎于异国风光,倒是城市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吸毒者、流浪艺人,生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人群,触动了一位有责任感的摄影家最柔软的内心。他决定用影像去探究这些边缘生存者的存在之谜。这个题材自然有它的壁垒和禁忌,拍摄的凶险自不待言,甚至比到青藏高原拍摄还要冒险。一方面摄影者要与自己的内心搏斗,另一方面也要与他的拍摄对象周旋,有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冲突。刘瑞新的被打,就是在拍摄时遭受了一位“瘾君子”的突然袭击。连续五年数十次游走于温哥华东区的边缘生存者居住之地,最终刘瑞新以他那有温度的镜头完成了《边缘生存》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专题,先后在《中国摄影》《艺术交流》《中国艺术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并引起广泛关注。

  为纪实全心投入

  军人自有军人的特质与禀赋,即使是军营中的艺术家,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执念。沙飞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晋察冀画报》的创办者。石家庄是沙飞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地。沙飞对中国摄影的贡献,其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深刻铭记。刘瑞新对沙飞非常景仰,在他的多方努力下,1979年9月,由石家庄警备区与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沙飞摄影展”在石家庄博物馆隆重举行。

  石家庄有多家部队干休所,有不少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军人在这里安度晚年。为这些戎马一生的军人,拍摄一张有尊严的肖像,一直是刘瑞新的心愿。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向庆祝建军90周年献礼,刘瑞新与战友赵福艳、张江南、刘英光等组成了拍摄团队。他们不顾石家庄的酷暑高温,扛着三脚架,带着背景布、照明灯,走进一家又一家干休所,为或健硕、或卧床的老军人拍摄肖像照片。如果有人问摄影师最怵头为谁拍照片,毫无疑问是为老年人拍照。人到晚年,往往思维迟钝,行动不便,眉发稀疏,甚至五官变形,因此要拍好一张端庄的肖像照片并非易事。刘瑞新是个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人,他为这些老人拍摄的照片,有尊严、有历史,有生命的沧桑,有时光的顾盼,赢得了这些老兵和家属的极高赞誉。初衷本是为庆祝建军90周年献礼的拍摄活动,竟一直坚持了下来。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老兵”专题上,拍摄了千余名“三老”(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离休干部,先后出版了《光荣》《中流砥柱夕阳红》《执手一甲子》《战歌》《生命的长征》等5本画册。其中《光荣》在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荣获优秀画册奖。

  《红色记忆》之一   2015年摄于石家庄

  石家庄曾被戏称天下第一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实,石家庄还是新中国的轻工业基地,制药、纺织、电子等曾经是引以为傲的辉煌产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厂房、厂区,都面临拆除搬迁的命运。如果没有影像记录,这一段历史或许就会缺失了。刘瑞新在摄影组织里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河北黑白艺术摄影协会的主席,他一直对黑白胶片和大画幅摄影情有独钟。他带领着黑白摄影协会团队,对石家庄的老工业基地进行了拉网式的拍摄。他们用胶片拍摄反映老工业基地的作品,在后期制作时采用传统和古典工艺的标准和方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性,为河北工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

  为协会殚精竭虑

  成为优秀的摄影家不易,业界都有一致认同;但从事摄影家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的艰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味。对于任何事情,凭兴趣爱好而投入,自然是轻松快乐的,而一旦成为职业,就如人们调侃“炒房炒成了房东、玩股票玩成了股东”时,往往就很难轻松了。我们当初选择摄影的时候,并没想到要选择协会组织工作;然而,当摄影事业选择了自己时,我们无法推却,只有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多年领导岗位的历练,让刘瑞新有着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他运筹帷幄,坚持既抓谋篇布局又抓细节落实。

  《工业记忆》之一  2012年摄于石家庄

  河北是中国红色摄影家的摇篮,河北籍摄影家在全国也一枝独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河北摄影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也曾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河北是摄影大省,还不是摄影强省。在全民摄影的影像时代,有抱负、有追求、肯实干、有思想、有深度的河北摄影家相对较少。所有这些,刘瑞新和我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作为主席和秘书长,我俩对于协会的组织理念、工作思路,高度一致。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从两年一届的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入手,进行摄影专题化改革,引导全省摄影人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道路。从第22届到第24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的改革,引起全国摄影界的强烈关注。

  《源泉》1981年摄于井陉县

  近些年,河北省摄协的所有重大活动,都浸润着刘瑞新的智慧和心血。正定全国摄影大展、“燕赵风”摄影文化周、山海关长城文化周、编纂《河北摄影史》等工作,都是刘瑞新和我共同谋划的。尤其是协会两次换届工作,都平稳有序、安定团结,得益于刘瑞新主席的严谨缜密,他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后,对领导干部在协会兼职作了相应的规定。在河北省还没有出台执行细则的情况下,刘瑞新就多次向省文联党组申请辞去省摄协主席职务,并极力推荐我接任。2017年6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又一次完成了新老交替,刘瑞新被一致推举为名誉主席,仍然是摄影界可以倾心依赖的主心骨。河北省摄协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创新的局面,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摄影界的好评。

  在我心目中,刘瑞新智勇兼备,在摄影艺术的探索中一路放歌。于他而言,摄影艺术似乎有着特殊的魔力,一朝相许,终生难弃。杜甫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句诗用在刘瑞新身上颇为贴切,因为他的生命已经与摄影、与河北摄影事业的发展黏合在了一起,摄影让他的人生更丰满、更专注。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他奋然前行,达到了忘我无我、炉火纯青的境界,总是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我们期待着。

关键词 :范儿|歌声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省文联      责任编辑 :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