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庚子新春到来之际点燃战火,拉开了全民抗疫的帷幕。河北是中国红色摄影的摇篮,河北摄协秉持“摄影作为武器”的光荣传统,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再次发挥了影像的力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警醒之心及早谋划。关心疫情发展,成为人们每天的必修课。在1月23日即武汉封城的当天,杨越峦就给会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对全省摄影抗疫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要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二是要在心理和行动上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三是要根据形势适时调整春节期间的文化惠民工作;四是要响应号召听从指挥,居家禁出,不要到人多处聚集,无工作需要居家读书,整理照片,拍摄疫情笼罩下的日常生活;五是因工作需要进行拍摄的同志,要坚持安全第一,注重自身和拍摄对象的安全;六是党员和组织工作者要随时待命,一旦组织召唤要即刻开赴第一线。

《送战友》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河北省中医院同事目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同事出发。

2月1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68名队员受命奔赴武汉,加入火神山医院。出征仪式后,丈夫送别妻子。
以抗疫斗争为题开展摄影练兵。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灾难,是每个人所面对的共同话题。省摄协与省卫生摄协加强联系,指导战斗在抗疫工作第一线的摄影活动,使之明确影像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文献。疫情如同敌情,摄协及时在摄影组织工作者群、重点作者群发布了“疫情摄影作品传播中容易忽略的几点注意事项”,以正确的创作理念,引领拍摄和传播。面对全民抗疫这一共同的摄影主题,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指导,使这几年摄协着重倡导的“摄影专题化”导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实践和检验,成果丰硕。

2月5日,两名检验人员正在全副武装,身背重达十几斤的正压呼吸面罩一丝不苟地进行核酸检测。

2月11日,刘克锋对新生产的口罩进行认真检测。雄县华胜机械制造公司的总经理、爱心企业家、共产党员刘克锋克服重重困难改制出三台口罩机,经检测合格后,每天生产口罩七千多个,源源不断地捐赠到雄县防疫办,缓解了口罩紧张的问题。
把握方向、提升质量、强化传播。协会专门成立编审班子,根据抗疫工作不同的阶段和任务,适时引导拍摄和传播工作;自2月1日开始,省摄协公众号推出“抗击疫情”专栏,每天推发多篇摄影专题,并收录了全省基层摄影组织的推文和链接,为其他媒体采用稿件提供方便。河北摄影人的抗疫作品,在省内外专业和社会媒体得到广泛传播。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等进行了专版刊播。

2月14日邯郸东至北京西G6734次高铁上乘务员与保洁员对重点部位喷洒消毒剂。

2月15日,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所检验组检验员因工作时间特别长,只能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分析的间隙,在岗位上打个盹儿。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让抗疫影像文献作为档案永久珍藏。及早谋划布局,早在2月底就产生了要为河北援鄂的医护战士拍照的想法,于是联合省档案馆在全省启动了“最美天使照、最暖全家福”大型公益摄影活动,并要形成完整的影像文献,供省档案馆永久收藏,使这段难忘的抗疫斗争,能够在历史的烟云中永远闪亮、发光。从全省各地选拔的河北援鄂医疗队共有医护人员一千多名,此项活动头绪多、规模大、细节芜杂、任务繁重。省摄协成立了专家小组,研讨制定了详细的拍摄指导方案;通过慰问信“来自家乡的问候”与援鄂医护人员建立联系,预约拍摄时间。各级摄影组织在省摄协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以敬仰之情全力投入到为由鄂返乡白衣战士拍摄的活动中。

陈建宇 邢台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添,参加新学期网络开学典礼。
河北摄协各团体会员和基层组织,在摄影抗疫的斗争中积极有为,发挥了顽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时代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统观河北抗疫斗争的影像作品,有如下特点:
1.镜头对准一线。省摄协充分调动各基层摄协积极性,特别是县(市、区)级摄协的积极性,引导摄影家深入一线,贴近百姓,拍摄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作品,画面感人接地气,引发观众共鸣。同时,省摄协发挥媒体摄影记者优势、发挥重点作者特点,以定点隔离医院、病毒检测等抗击新冠肺炎一线为题,留下珍贵镜头,讴歌抗疫英雄。

隔离女孩的临时妈妈-04_2月4日下午,邢台市清河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病房,邱静已经在娜娜的病房工作了7个多小时,护目镜里已经满是水珠。

平凡英雄
2.以专题为主。抗疫摄影作品创作中,省摄协积极引导有能力的摄影师,系统记录抗疫经历,以专题形式拍摄抗疫作品。省摄协通过微信群,在云端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对作者开展指导工作,从策划、选题、拍摄、编辑、呈现,整个流程手把手地教。经过共同努力,全省摄影家创作出大量专题摄影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同时,经过编辑整理,以平台名义,将不同摄影家拍摄的作品,也整合创作成专题摄影作品,通过公众号发布传播,有目的地引导大家开展创作,取得很好示范效果。

武汉洪山方舱医院,崔晓雯一个班连续工作六个小时,不吃不喝,累了就坐着休息一会儿。

省中医院护士田静接到加入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通知后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她说:“为了战胜疫情,这头发剪得值!”
3.一线医护拍一线。在众多作品中,有一些反映河北援鄂医护在武汉的作品,显得格外耀眼。省摄协在没有河北摄影家去湖北的情况下,创新思维,建议指导几位与援鄂医护有联系的摄影家,辅导医护用手机拍摄,并回传到河北。如此,河北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部分画面也得以保存和呈现,一线人员带着感情的拍摄,为抗疫留下了珍贵的一线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