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联“双推”直播栏目“紫藤树下”第七期 培育中国土豆第一品牌 德胜村的脱贫进行曲
2020-08-24 08:34:00     河北省文联    【字体:

  主   题:培育中国土豆第一品牌

  副   题:德胜村的脱贫进行曲

  播出地点:张北县德胜村

  嘉   宾: 

  叶润兵  张北县德胜村村支部书记

  孙国亮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

  赵云旺  河北省文联驻阳原县大田洼村第一书记

  康健春  中国武警文工团原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词作家、曲艺作家、诗人

  杨东煜  自由音乐人

  总策划:解晓勇(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策   划:方竹学(河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郭文岭(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主任)

  郭玉红(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弓爱萍(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  芳(张家口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顾   问:顾大鹏(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资深记者)

  执行策划:陈延慧  

  主   持:陈延慧

  时   间:2020年8月20日  下午17:00——18:30

  主   办:河北省文联  

  承   办: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紫藤树下”直播平台

  河北省音乐家协会

  张家口市委宣传部

  张家口市文联

  张北县委宣传部

  张北县文联

  张北广播电视台

  媒体支持:中国艺术报客户端 今日头条 新华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河北日报  长城新媒体集团  河北新闻网  河北文艺网  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  《当代人》微信公众号  河北广电网络集团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陈延慧。这里是河北省文联“双推”栏目“紫藤树下”直播现场。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我省扶贫干部在扶贫过程中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成果,以及我省文艺工作者如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锤炼“四力”,以文艺的方式讲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的河北故事。本期节目由河北省文联“紫藤树下”栏目、中国艺术报客户端、河北新闻网及其官方微博、网易张家口同时直播。

  第一部分:德胜村的原原种

  德胜村风光

  主持人:刚才播放的是张北县德胜村的风光图。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踏雪视察的贫困村。雪沃千里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如今,这个让总书记心心念念牵挂的村庄已脱贫致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这个心愿,也已经实现。在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小土豆产业担当起该村脱贫致富的重要责任,成立支柱产业。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将要致力于种植中国最好的小土豆的德胜村村支部书记叶润兵。

  叶书记您好,这几年,您带领着德胜村的村民昂首阔步向前迈,是什么给了您如此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叶润兵

  叶润兵:首先感谢总书记。总书记在2017年1月24日来我村调研视察,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思想境界打开,观念改变。总书记来德胜村后,使我感觉压力很大,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负总书记的期望。过去我们这个地方也种马铃薯,大部分是商品薯,原原种(微型薯)只见别人种过,可没有科技支持和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后来)我们就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发展种植微型薯。它是高效益,高投资,有风险产业,过去老百姓分散经营,单打独斗,不成气候。我们利用合作社为平台,申报项目,建马铃薯园区。2017年2月份报项目,3月份立项招标,4月份施工,5月份开始入棚栽苗。当时项目能建176个,扶贫资金帮扶210万,是指前边的大棚。到德胜自然村开会,村民不愿意来这里种,要求在本村建一部分,并支持土地。我就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答应给建(大棚),这是责任和担当。有总书记的指示和群众的积极性,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后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走项目把资金解决了537万。就这样,德胜村小土豆产业做起来了,现在一个棚的产量在15万粒,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主持人:在马铃薯种植方面,河北、辽宁一直都非常有名,据说张北的微型薯占了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我们张北县德胜村的原原薯的优势在哪里?

  叶润兵:原原薯是通过脱毒菌芽,主培室培养的菌苗,在春秋塑料大棚栽培,用穴盘和蛭石土培育。生长期90—110天,经过试管育苗、微型薯诱导培养等四个阶段、六个步骤、共约30道管理工序才能完成。是科技含量很高,品质最好的马铃薯原原种,由微型薯再发展成原种和一代薯。

  2018年2月由原农业部定的“一村一品”马铃薯种植,9月份在厦门农产品展览会上 ,我们背了60斤土豆去参加,得了金奖。我们又注册了“御富德胜”牌的马铃薯商标。(如今)不但是德胜村民增收脱贫的金豆豆,更是全国马铃薯区域性的良种繁育基地。 

  主持人:如今市场前景如何?

  叶润兵:目前薯苗除一定数量实行定购外,其余部分全部远销全国各地,并有供不应求的态势。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中国土豆的第一品牌。

  主持人:除土豆外,德胜村现在还有什么产业?

  叶润兵:蔬菜种植、光伏电站、民宿地产、乡村旅游等诸多产业,可谓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良田,人人有奔头。到了去年,德胜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3700元,比2016年增长了2倍多。

  德胜村风光

  主持人:鼓起来的腰包让村民挺直了腰杆,也扬起了自信和幸福的笑脸。我觉得康老师的《脱贫进行曲》,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展现了我们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果。康老师,是什么机缘促使您创作了这首歌曲?

  康建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覆盖我国全境的脱贫攻坚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精神扶贫多管齐下,全面展开,效果显著,成绩骄人,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实在是可歌可泣!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尽管后来参军一直在部队,但骨子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印记!几年前退休之后,有机会更多地去关注农村和农民。我看到了无人机在田间作业,看到喷灌技术在许多地方普及,看到人工增雨滋润着干渴的大地,看到以往破旧土屋变成了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尤其是在我因事时常往返在京张高速上,看到沿途许多旋转着扇叶的风力发电机和漫山遍野的光伏发电设施,一下子就有了创作灵感:“我们跟太阳要光要电,我们向云雾借雨借风;我们用汗水赶走旱涝,我们将智能化作产能……”这个作品的歌词与通常的小角度、概念化、地域性的叙事抒情作品不同,而是跳出了大众化的思维模式,站在全局的高度,总结性地、画面化、镜头化地向人们展示了扶贫攻坚战斗的伟大成果——“原野上一道好风景,谷黄豆绿柿子红,星空下一道好风景,烛光篝火不夜城”,“蓝天下一道好风景,鸟飞蝶舞丽人行,心坎上一道好风景,国旗花朵上课铃……”。作曲家李昕根据歌词词义和句式,写出的歌曲曲谱节奏明快、旋律铿锵,听来比较令人振奋。

  第二部分  四十亩滩的亮果

  主持人: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歌曲征集活动自今年启动以来,涌现出一批跳动着时代韵律的精品力作。《读你》便是其中一首,将一个驻村扶贫干部的事迹娓娓道来,直击人心。这首歌曲中令人感动流泪的“你”,今天也来到我们现场。孙书记,您好!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采访孙国亮

  孙国亮:大家好!我是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孙国亮。

  主持人:孙书记,您是什么时间进村的?

  孙国亮:我是2016年2月24日来村里的,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天的黄昏,几经辗转,我被坑坑洼洼的土路“颠”进了四十亩滩村。一下车,第一脚踏进村里,村里的贫困落后大大超出预料——土窑土房、残垣断壁、堆积的垃圾;当时的天气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在我们当时住的旧大队部,尽管土炉烧得通红,可我和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张嘴说话还冒哈气。

  就在那一刻,我好像穿越了一样,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老家。我问自己,如果当年我没有走出农村,我是谁,我又在干什么?不就和这里的村民一样吗?我默默发誓:既然来了,就得让这里变个样!

  主持人:真的成为一名扶贫村干部时,能接受吗?

  孙国亮:能接受。我出生在河北沧州青县的农村。高考落榜后,因家里穷没有钱供我继续复读,我在老家走村串户收了一年多的破烂,做过倒卖煤油的小买卖,后来挣了点儿钱又重新回到了补习的课堂。可以说,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结;年轻时经历过的苦日子,受过的挫折,这给日后自己的成长进步增添了动力。

  年轻时我有三个梦想:一个是当兵穿军装;一个是教书当老师;还有一个就是当年辍学在家,见到老家发展滞后,在父老乡亲们的鼓励下想当个村干部改变现状。

  后来我1989年考上我们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的前身——河北公安学校。毕业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地方干公安,一个是留校当老师,最后我选择了留校。虽没穿军装,但穿上了警服,还当了老师,而且还是培养警察的老师。可以说,人生的前两个愿望一起实现了,只剩下当村干部这个梦想,深深埋藏在了心里。

  万万没想到,2016年组织选派我到四十亩滩开展精准扶贫担任第一书记。记得学院领导征求意见时,我一方面感到责任大、担子重,怕干不好辜负学院党委和老师的信任,怕村干部、村民百姓笑话;另一方面,内心里、骨子里那份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激情也被悄然激发。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压力很大?对自己在资源等方面特别有信心?

  孙国亮:经过考察论证,记得村民大会上,我信心满满地对大家说,村里要建大棚,要发展蔬菜种植,要摘穷帽拔穷根,要让大伙儿家门口挣钱!我说得热血沸腾,大家听得情绪高涨。可真的行动起来,活儿却干不出来。大棚建设因为需要先期垫付资金没人干,流转土地北侧100多棵树木影响大棚建设和将来的蔬菜生长需要砍伐,迟迟办不下《林木采伐许可证》。从3月初到5月6日正式开工的这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在村里走都怕碰到村民,总觉得答应他们的事一直也没个影儿抬不起头。更为关键的是自己第一次到农村做工作,想干点事,半点阅历和经验都没有,如果这第一脚踢不出去,那下来的工作还怎么开展?从村干部到村民对“老师来扶贫能干成什么事”的疑惑真的就变成了现实。

  要说借钱,真的要感谢这些年来支持我的亲朋好友。最难的时候,我和几年不联系的学生,一张嘴就借钱,说起来都脸红。令我感动的是,大家知道我在扶贫,二话不说,一万两万、三万五万。我的两个队员韩涛、周涵,包括村支书杨兆秀,前前后后也从家里拿来二十来万。

  从小处说,我孙国亮在大伙心里还有点人缘;从大处讲,大家这是相信党的政策,支持扶贫事业!我常说,我们四十亩滩的蔬菜大棚,是靠大伙“众筹”的。

  直播现场

  主持人:5年倾心真扶贫、扶真贫。孙书记,扶贫扶5年的还真是少见,您当真没动摇过心思,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凸现在你面前时?

  孙国亮:2016年到村几个月后,学院办公室主任退休,需要我这个唯一的副主任主持工作。按规定,第一书记驻村一到两年,特殊情况可以调换。2017年春节刚过,学院收到村里18名党员、村民代表的联名感谢信。最后,18个红手印把我“摁”在了村里。2018年,第一轮驻村时间结束后,村民、村干部、乡领导、县领导一致挽留,村里和乡里挽留信也送到学院。院党委支持,我就又选择留下了。说实话,最让我感动的是乡亲们。每当我收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常常看到不知哪位村民在我们门口挂上一兜菜,放下几个腌鸡蛋;听说我爱吃老西葫芦馅的饺子,好几位老人,特意把西葫芦养老了给我送过来。赶上下雨阴天,在外边晾晒的衣服被褥因为在大棚干活儿忘记拿或来不及拿,邻居大哥大嫂总是及时收回,等我回来时送过来。每年的腊月初八,我们总能一早吃上老乡们送来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最多的时候有20多份。说实话,困难只能激发我的斗志,倒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暖常常让我泪湿双眼。没想到我的点滴付出,却成了他们心里念念不忘的天大恩情,面对这么好的乡亲,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在这里干?有亲戚朋友劝我,你一个老师,没什么资源,组织捐点米面油,有支持的资金就修条路、打口井,应付应付就得了!我就跟他们抬杠:“扶贫需要什么资源?党的政策就是最好的资源。再说,全国那么多扶贫干部,有资源的还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我这样的普通人,别人能干成,我也能干成,我要是能干成,谁都能干成!”

  能为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役贡献自己的一点儿力量,是我一生的荣光!但组织和社会却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和很高的荣誉。这让我有些惶恐,我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尽的义务。

  主持人:这也是您坚决留下来的原因吧。

  主持人:听了孙书记的故事,我们再来回味这首《读你》,康老师是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所在,“读你两鬓的寒与暑,读你用双手刨日出,读你泪光中的百姓苦,读你笑容里的丰收图-----”这样的文艺作品,让我们觉得特别接地气,带着生活的芬芳,沁人心脾。

  康健春

  康健春:六月上旬,随同河北省音协一行,参加了一次扶贫题材音乐作品采风创作活动,有幸结识并采访了孙书记。这位河北省的高级警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跟警察一点都不沾边儿,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我把他穿着警服的照片和他穿着迷彩汗衫、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照片放到一起时,眼睛瞬间就湿润了!如果没人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在村部介绍情况时,他说的几乎全是村里的事,地里的事,村民的事,村里孩子的事,如果没人问他,他绝口不提自己。他的许多事迹大都是下来之后别人悄悄补充的。像什么垫钱十几万为村里办事啊,瘦了几十斤的体重啊,已经满了两个任期村民仍然舍不得他走啊……我在村里遇见一个比我当兵还早的老兵金义龙,一提孙国亮他眼圈就红了:“孙书记这个人跟谁都不一样,他对俺们农民是百分之百的一颗真心,他是真扶贫,他是真给俺们农民办事。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他吃的苦我都吃不了!啥叫对党忠诚?他是我见到的对党最忠诚的人!”

  我十四岁就当了农民,直到十八岁参军。我知道农民有多苦!我见到孙国亮,第一眼就觉着亲,这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可能是因为我是曾经的农民,国亮同志是当下的“农民”;第二可能是因为国亮是公安警察,我是军人,是武装警察,职业性质比较接近;最主要的是第三,他的相貌透着善良,他的语气透着平和,他的举止透着谦恭!听到了他的故事,好几天心里都不平静,于是我就想,一定要把他写进我的作品!

  如果说,《读你》这首歌还算成功,这并不能说明我有什么能耐,成就这个作品的,首先是孙国亮和他的故事,没有孙国亮,没有他的故事,就没有《读你》!其次是作曲家和演唱者杨东煜,没有东煜为歌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读你》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只能供人读一读而已。

  主持人:说道这里,我们不如就请杨东煜老师现场演绎这首歌。杨老师,请。

  杨东煜演唱《读你》。

  主持人:杨老师的演唱非常精彩!杨老师在业内有着“百变歌喉”的美誉,而且他本身也是这首歌的作曲。

  杨东煜:我这次是在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郭玉红的牵线下,为康健春老师的《读你》作曲,带着一个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扶贫攻坚”歌曲创作中,以小角度切入、民谣风格,与我之前创作的作品风格不同。这首歌词我很喜欢,也很感动。我就想要旋律在平实中见真挚,符合人对人、面对面的诉说和抒情,所以谱曲朴素自然,希望听众听到大主题中的小感动。也佩服康健春老师能把大题材的歌曲创作写得细腻感人。

  主持人:孙书记的事迹得到我们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的肯定批示,又作为中宣部宣传推介的河北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被中央、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50多次报道。去年,四十亩滩村作为河北5个典型村之一,向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上报典型材料;全国扶贫教育宣传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到村开展“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项目”调研。工作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孙书记个人2次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燕赵楷模·时代新人”,2019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2019年度河北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荣登“中国好人”榜。

  主持人:孙书记,您成立合作社建起的65座蔬菜大棚能为老百姓增加多少收益?

  孙国亮:发展蔬菜大棚,本着让贫困百姓“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营利分红金”的思路,不养一个懒汉,最终 63户贫困户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674元,2017年1373元,2018年1800元。再算上外出打工、玉米种植等,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上升到2018年的8000元。四十亩滩村整村脱贫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

  主持人:孙书记的事迹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弘扬孝道,成立孝善基金会,鼓励村里的年轻人为老人存养老基金;成立了“校+村+家”三方育人联合会,补上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等。

  孙国亮:我想我们这些扶贫干部,迟早都是要走的,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也为了防止贫穷代际传递,我们扶贫也要扶志扶智。

  第三部分:大田洼村的云上花卉

  组诗之一:大田洼:云上花会(节选)

  ——致敬省文联驻阳原县大田洼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赵云旺

  作者  杨万宁

  泥河湾,在远古时代的云上

  桑干河,在泥河湾的云上

  凤凰山,在桑干河的云上

  凤凰坪,在凤凰山的云上

  大田洼,在凤凰坪的云上

  云旺,在大田洼的云上

  云旺,是一朵云的名字

  云旺,是一朵花的名字

  云旺,是一个人的名字

  云旺,是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名字

  这个名字,和一个村庄连在一起

  大田洼,便成了云上的明星

  这个名字,和一片花海连在一起

  凤坪花海,便成了阳原的普罗旺斯

  这个名字,和大田洼百姓连在一起

  让那么多的花儿在云上相会

  开放成给百姓带来福祉的祥云

  主持人:总书记“一个都不落下”的这份情怀,让这场脱贫攻坚战几乎变成了全民事业,河北省文联是其中的一份子,这首诗描述的就是我们省文联驻大田洼村第一书记赵云旺的故事,赵书记,您可以讲一下您是如何在河北省文联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扶贫工作的吗?

  采访赵云旺

  赵云旺:可以。我们省文联党组可以说是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为了全面及时掌握驻村帮扶工作在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存在困难、工作成效及进展情况,省文联党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研究扶贫产业项目、结对帮扶、智志双扶、关爱扶贫干部等工作。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2019年,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同志21次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召开六次党组专题会,研究帮扶工作,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

  在资金上,省文联在紧张的经费中,从2016年开始,每年挤出10万元投入到大田洼村的脱贫事业中,到2019年底脱贫,共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支持大田洼村惠民文化经费2.6万元,组织干部职工为大田洼村捐款7490元。

  对我们驻村干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爱。很多举措激发了我们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激情,形成了凝聚力战斗力。

  发挥自身文艺资源优势,组织各艺术家协会将“进乡村·种文化”与“结对帮扶·暖心行动”紧密结合,既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又营造了浓浓的“结对帮扶一家亲”氛围。2018年省文联组织了13次“进乡村种文化”和结对帮扶暖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五次进村调研送温暖。2019年,结合“种文化”活动,省文联领导班子成员五次到大田洼村调研座谈,干部职工七次开展入户走访暖心行动。2020年截止目前,领导班子成员四次到大田洼村走访调研。所属省音协进行了两次慰问演出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歌曲采风创作”活动并捐款。

  在扶贫举措上,我们的宗旨是输血与造血并重,建设设施花卉扶贫项目,为大田洼村种下摇钱树。

  一是我们在上一任工作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利用花海资源,谋划了花卉扶贫项目。2018年6月,省文联一次性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为大田洼村建设设施花卉扶贫项目,在村委会房后建了一座408平米扶贫花卉示范棚。2018年10月中旬投入使用,到2020年1月,不到一年半时间,共生产了三茬花卉,销售收入12万余元,使三十多户务工的贫困户增收76883元。在花卉示范棚带动下,阳原县政府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200万元又建设了8个花卉温室。省文联驻村工作队为8个温室繁育国庆草花花苗,大田洼乡政府组织全乡7个贫困村的60多名贫困户到花卉示范棚务工,贫困户务工收入8万多元。2020年6月,我们又种植国庆用草花两万盆,这是我们培育的第四茬花。元旦春节即将上市的仙客来、长寿花是第五茬花。这五茬花预计实现销售22万元。

  在花卉销售上,我们探索建立电商销售平台,7月底,我组织大田洼村宁志奇等三名大学生,研究成立大田洼云坪花卉电商销售平台,注册抖音号直播平台。8月10日,我到四十亩滩的直播平台,和孙国亮书记进行了一次两村扶贫产品的直播预演,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大田洼云上花卉销售的新探索。

  由种粮到种花,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也是一次产业的升级,契合当地发展全域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根深蒂固的种粮种豆的观念。

  二是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阳原县云坪花卉园艺合作社。

  按照上级要求,贫困村要有两个以上集体产业项目,鼓励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是新型农业主体的主要方式,我们以扶贫花卉示范棚为基础,发动19户贫困户入股1.11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完成阳原县云坪花卉园艺专业合作社的审批及成立工作。这是阳原县第一家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大田洼扶贫花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载体和组织架构,使花卉扶贫项目向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组织化方向转变,为大田村贫困退出后转入乡村振兴阶段搭建了实体平台和乡村人才支撑。

  大田洼村种植的花卉

  我们想到我们的花卉扶贫项目位于一个山地坪台上,每天头上都会白云缭绕,于是就注册了云坪花卉合作社,一注即成。非常巧合,这个云坪花卉合作社的名字里有个云字,我的名字赵云旺、村支部书记王晓云的名字,也都带了一个云字。

  云坪花卉合作社成立后,省文联新一轮驻村工作队为大田洼村建设了一棚(扶贫示范花棚),成立了一盟(大田洼村脱贫攻坚帮扶联盟),创立了一所(大田洼新乡贤讲习所),成立了一社(阳原县云坪花卉园艺专业合作社)。加上上一轮驻村工作队建立的柴鸡养殖场、杏扁种植专业合作社,省文联在大田洼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方位多行业扶贫架构。

  直播现场

  三是凝聚社会资源,创新帮扶机制,成立大田洼村脱贫攻坚帮扶联盟。

  2018年春,我们入驻大田洼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事业,动员民营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我们积极响应,精心谋划,在省文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发动自身所联系的社会资源,加入到大田洼村脱贫事业中来,于2018年6月28日,成立了大田洼村脱贫攻坚帮扶联盟,这是在我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战场成立的首家脱贫帮扶联盟组织。帮扶联盟企业通过捐款或消费扶贫、教育扶贫方式,两年多来共支持大田洼村资金累计241300元,脱贫攻坚帮扶联盟的成立,可以说发挥了我们省文联作为人民团体的优势,弥补了自身力量的不足,帮扶联盟的爱心投入与省文联的帮扶形成良性互动,让百姓受益,加快了大田洼村脱贫摘帽的步伐。

  主持人:作为省文联派驻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您对省文联在扶贫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河北的扶贫故事有何感悟?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赵云旺:2019年6月26日,省文联解晓勇书记到大田洼村,走访结对帮扶户,就省文联帮扶的花卉扶贫产业项目规划发展、阳原县泥河湾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创新性发展等工作进行考察调研,提出深入挖掘泥河湾历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阳原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助力。此后,我们便着手进行泥河湾地区历史和民俗风物文化的挖掘创作。

  2020年春,省文联部署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创作活动。动员各艺术家协会深入扶贫一线,积极创作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文艺作品,讲好河北扶贫故事。5月正式启动了《桑干巨变——脱贫视角下的泥河湾》一书的编创工作。我们的写作宗旨是通过描写桑干河沿岸泥河湾地区农村风物的变化反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组建了三支采访团队,从记录伟大脱贫史、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一种脱贫攻坚精神讲好大田洼和阳原的扶贫故事三个角度来完成这部书的编创工作。

  截止8月20日,三路采访团队先后采访了阳原县化稍营镇、大田洼乡等46个脱贫出列村和46支驻村工作队,创作了46篇文章15首诗歌,计15万字。加上我这几年创作的记述大田洼扶贫文章60余篇18万字,全书计划收录36个村90余篇文章共计30余万字,上编为“大田洼脱贫攻坚记”,收录由我创作的60余篇文章,下编为“桑干巨变”,收录采访团队创作的30余篇文章。拟于10月上旬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省文联注重发挥智力密集、联系点多面广的优势,探索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扶志与扶智融合扶贫新路径,激发帮扶村和帮扶户的内生发展动力。除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进基层种文化”活动,我们打造扶志扶智融合扶贫新平台,成立了“大田洼新乡贤讲习所”,邀请乡村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进所讲座,举办花卉技术培训班、读书会、创业故事会、寻访红色文化之旅等多场活动,培树“守美德、正家风、塑乡风、以贫为耻、创业光荣”的良好导向,化解矛盾,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目前,我们在省文联的支持下,正筹备成立阳原县大田洼乡村文联组织、成立大田洼农民书画院,加强对农村文艺人才的发现、引导、培训和推介,延伸服务链条,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主持人:大田洼村扶贫成效如何?

  赵云旺:大田洼村,全村有510户1277人。耕地面积4070亩,水浇地仅三百多亩,杏树两千多亩,缺少集体产业,经济结构单一,靠天吃饭,村里集中了全乡一半的贫困人口。2017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305人,脱贫享受政策户114户,247人。2018年退出贫困人口98户279人。2019年退出贫困人口60户126人。2020年6月底,村中最后的贫困户朱志品一户3人实现脱贫。

  主持人:省文联在大田洼村的扶贫工作已经有两届了,第一届是相洪奇相秘书长带队,还有祁海峰主席带队在保定市阜平县砂窝乡盘龙台村等地开展扶贫工作,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今年由影视家协会副主席郭靖宇、承德市文联党组书记杨勇编剧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 更是火爆全国。

  主持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看看我们的扶贫干部,就知道我们的扶贫事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起,我们就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发展之路,并且成效卓著。我们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除了身体力行地进行扶贫扶志扶智,还以自己的观察和笔触,以各种艺术的形式,记录这一场伟大的变革,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时代、讴歌时代,在培根铸魂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合影

关键词 :紫藤树下|直播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省文联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