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冀”忆 | 陈列馆,那根五十米的麻质大绳
2022-06-16 18:23:00     河北省文联    【字体:

  陈列馆,那根五十米的麻质大绳

  王利慧

  在位于涉县赤岸村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展室内,陈列着一根50多米长的麻质大绳,这根绳子是“八路军的母亲”李才清长子郭喜捐赠的。它是八路军和人民唇齿相依的纽带,承载了军民反“扫荡”的战争史,见证了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

  知恩图报,凛然正气护军资

  李才清1902年出生于涉县青塔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人影响,她常为开会的共产党员望风放哨,成为党的可靠积极分子。十七岁时,李才清出嫁到深山区的庄子岭村,丈夫郭思礼是个憨厚老实的贫苦庄稼汉。因郭思礼在弟兄中排行老二,所以人们都叫她郭二嫂。她生来老实、厚道、勤快,是郭家十几口人的主心骨。那时家里很穷,全家吃糠团、野菜,穿得更是破破烂烂。为了维持家计,郭思礼有时会到山上挖草药,用绳子系住腰,人悬在半山腰采摘,非常危险。

  1938年,山里来了八路军,又减租,又减息,时不时还救灾。驻庄子岭的战士们给她家开了10亩荒坡地,收的谷子都给了她家,家里的日子比过去好了许多。但到了1941年春天,因为闹灾荒,家里锅底朝天,李才清的公公饿昏在炕上,眼看快不行了,恰巧朱德路过此地,听说此事后安排人员送来了半袋小米。家里说啥也不要,对方说,这米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朱总司令特意交办的。李才清这才接过小米,感激得直落泪。八路军一位领导跟李才清聊天,说八路军和穷人是一家人,他们打仗是为了打跑日本鬼子,给穷人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让穷人翻身做主人。李才清听后感慨地跟家人说,八路军是咱自家人。她希望大儿子郭喜能当个小八路。于是,在距家20多里远的山西辽县给人当长工的郭喜就当了八路军,因为年龄小,郭喜被安排在八路军总部当了联络员。

  1942年5月24日,日军纠集25000余人马,似蝗虫一般,从太行山区向偏城县(现涉县北部)和辽县(现左权县)“铁壁合围”。当时,偏城县和辽县,星罗棋布着党政军机关100多个。当夜,日寇将八路军总部、新华日报社等后方机关干部及家属近万人,包围在偏城镇的南艾铺、窑门口、十字岭一带,形势十分紧急。总部决定:老弱妇幼和伤病员到主战场附近的庄子岭一带疏散隐蔽,军用物资也转移到庄子岭一带隐藏起来。地方党组织决定把疏散掩护八路军老弱妇幼家属和伤病员,以及隐藏军用物资的艰巨任务交给李才清一家。当大儿子郭喜赶回家送信时,李才清没有迟疑就答应了。她明知任务艰巨,却没有丝毫畏难情绪,而是把这一任务看成是共产党八路军对自己的信任。她把全家人都叫到一起说:“就是豁上命,也要保护咱八路军!”

  这天晚上,八路军后勤部领导杨立三,派人把32驮冀南银行钞票、8箱银器、几驮军用服装和许多药品,送到了庄子岭。最开始,他们准备把物资藏在山洞里,但李才清想了想说不行。随后来到不远的白土山,李才清带领丈夫郭思礼、四弟郭思贤、四弟媳翟秀、长子郭喜,一起在山沟里挖起洞来。为了不出声响,她让大家用手挖,挖好一个,就把一捆捆钞票放到坑里,搬来石板盖好,石板上再堆些土石,最后在上面放上一块有特点的石头作为标志。就这样,32驮钞票藏了32个地方,32个坑都是李才清一家人用手一块块石头、一片片石板、一捧捧沙土挖出来的。他们的手磨破了,脸划破了,身子摔疼了,但大家全然不顾,只知道藏好东西要紧。钞票埋好后,李才清又带着大家把军用被服和药品找了一个山洞藏好。

  领导对李才清说,这些物资是我们队伍最需要的,你一定要隐藏好。即使被鬼子抓住,也决不能说出去。后来,部队转移时,李才清将财物完整交还,钞票一张没少,银器一两没缺,服装药品一件没缺。

  胆大心细,栉风沐雨好大娘

  隐藏军用物资的晚上,家里还有十几名八路军伤病员。将物资藏好回到家后,李才清组织全家,领着这些人到附近,找了几个山洞躲藏,天亮之前,均安置完毕。

  后来伤员越来越多,李才清看到华北《新华日报》社管委会调研科长王友唐伤重,华北《新华日报》社报务员马平有孕在身,决定再找个更安全的地方把他们藏起来。思来想去,最后把他们藏在村后的锅底洞里。这个山洞,在5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洞口还有灌木丛,很隐蔽。    

  李才清从家里找出一条大绳子,一家人爬到村后的山顶上,把绳子绑在一棵大树的粗根上,先把郭喜提上去,放到锅底洞里,然后用大绳子的一头儿绑住王友唐的胸部、腰部,把他提到洞口的灌木丛上,由郭喜替他解开绳子,扶他进洞。按照这种办法,他们接着把华北《新华日报》社编辑刘川诗、马平和一个姓杨的同志先后藏到洞里。

  有一次,天将黑时,卫生员小张奉命往庄子岭送药物,在石门山下,腹部中敌人枪弹负伤,滚到了山沟里。李才清发现后,冒着敌人的子弹拐到一个山岔,躲进石缝里,等到天黑把小张背回了家,然后给她灌米汤,洗伤口,喂药。当晚,李才清和丈夫把小张藏到了山岩下的洞里。

  庄子岭周围山岩下有18个山洞,陆续隐藏了50多名伤病员和干部。白天,敌人出来搜山,李才清和家人就下山躲藏起来。夜晚,敌人下山,李才清就上山送饭。每天月亮升起时,李才清和爱人就拿出铁锅和粮食,点着荆蒿,做成一大锅小米稀饭,一盒一盒,一罐一罐,分别送到病伤员的各个山洞。

  有的山洞在半山腰,他们就满满地盛好饭,先用一条小细绳子将装饭的盒子拴在身上,再用大绳子钩住,然后进到洞里,让里面的同志用饭。无论刮风下雨、情况险恶,每个晚上都是这样。

  一次,李才清刚把伤员和家人藏好,就有十来个日军冲到了家门口。两个鬼子把刺刀架在她的肩头,威胁她交出八路军。李才清横下一条心,坚持说没有。鬼子们冲进屋里,用枪托敲打着地面,用刺刀挑开水缸的盖子,还踢倒了空米瓮,在炕灶洞里、墙旮旯里都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有找到。最后,鬼子只好悻悻地走了。

  还有一次,敌人“扫荡”了十多天后,他们假装撤退,结果又突然返回搜山。李才清以为敌人退了,正在家里收拾东西,一群鬼子冲上庄子岭,闯进家来。一个鬼子比画着说:“山下一个八路,打死的,你的藏八路的?”李才清坚决地说:“没有!”那个鬼子暴跳如雷,朝她踢了两皮靴。直到天晚,鬼子才下山去。

  1942年6月11日,反“扫荡”胜利了,这些伤员和干部也都要回到各自的岗位。人们都在李才清家的房里房外转了一圈又一圈,把李才清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家人送大家下山的时候,人们难舍难分。有的人眼里含着泪珠,有的人抽泣出了声,连声向李才清及全家道谢。他们中间很多人都说:“好大娘,你是我的母亲,你是咱们八路军的母亲,我永远记得你,八路军永远记得你,永远记得你一家人!”

  女战士董玉磬是隔了一天走的,当李才清全家送她时,她一头扑到了李才清的怀里,哭成了泪人:“您就是我的亲娘,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李才清临终时跟家人说,最后悔的是当初没有隐藏好黄君珏同志。这是李才清的终生遗憾。黄君珏是原华北《新华日报》社管委会的,反“扫荡”期间也在庄子岭隐蔽。她看到李家已经负责掩护着几十个伤员和干部,黄君珏、报社女医生韩瑞生、女译电员王健决定另找地方隐藏。李才清知道后,极力劝阻,但还是没有拦住三人。他们三人躲在小岩洞里藏身,结果被敌人发现,一人跳下山崖,另两人被活活烧死。

  军民鱼水,光荣八路军母亲

  李才清救护伤员、掩藏物资的事迹,多年不为人知。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人民日报》记者在涉县采访听说了她的故事便要采访,谁料李才清死活不讲。当时县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到李才清家里很多趟,做工作。不管怎么问,李才清也不说,只说“组织上交代的,杀头也不能说”。不得已,郭喜也被请来做工作,告诉她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年了,能讲了,不会犯错误的,老人家这才慢慢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人民日报》几乎用了一个整版来报道李才清的事迹,但她对此很淡然。她在临终前还嘱托郭喜,“今后电视台报社的人来了,就不要再说了,不要宣传我,八路军在这儿喝稀饭,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李才清在反“扫荡”中的英雄事迹被披露后,县委、县政府授予李才清“八路军母亲”的光荣称号,并赠送了金字大匾。她一家及他们的庄子岭被称为“战备后方”“秘密仓库”。

  1989年,八十七岁的李才清病逝后,埋在了庄子岭上。她一辈子只出过一次山,是1949年迈着小脚走了几十里的山路,送子南下打老蒋。老人一生不图啥回报,也不会炫耀作秀。后来别人称她为“八路军母亲”“太行山女杰”的时候,都是坦然一笑,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安安稳稳过日子,而战争成为了她一生的伤痛。

  当年战火弥漫的庄子岭,如今已成为象征着抗战胜利的红色旅游景点。在庄子岭李才清的故居附近,有一处农家乐小饭店,店主是她的重孙子郭玉良。他常对人说老奶奶是一位了不起的八路军母亲,要将老奶奶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游客来了,不挣钱,也要把大家服务好,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块英雄诞生之地,也是红色热土。”

  (王利慧,党史研究者,参与多项党建课题研究、多项书稿编撰。)

关键词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省文联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