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式的母亲——温秀芝
吴素黎
一
1939年农历九月二十八凌晨,一队杀气腾腾的日伪军端着刺刀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一步步逼近华北平原腹地北高村……
村里的公鸡刚叫两遍,温秀芝和丈夫郭诚中就领着县公安科长邓瑞、二区区委书记赵玉珍和公安干部程建到村东庄稼地里隐藏。当她一个人返回村口时,警觉地发现房上有几个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的人影。温秀芝稳稳神,一早敌人进村,肯定有什么事,全村又将鸡犬不宁。她悄悄闪进家门,5个敌人破门而入,揪住温秀芝大声问:“你儿子呢?”温秀芝装作睡眼惺忪的样子回道:“在故意(村名)扛活儿。”敌人又问:“你男人呢?”“在地里看山药。”敌人用手电筒在屋里院里乱照一阵,未发现异常,呵斥温秀芝前面带路去找人。她领着敌人在村里绕来绕去,当绕到村外时,温秀芝为给隐蔽的同志通风报信,提高嗓门大声喊:“孩子他爹在吗?孩子他爹在吗……”连喊数声,村外山药地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敌人呵斥她往回返,快到村口时,鬼子怒斥道:“老太婆,你家犯了法,知道吗?”温秀芝无辜地问:“犯了什么法?俺一家子本本分分干活儿。”鬼子怒道:“你大儿子是八路。”“俺儿子在故意扛活儿,俺没听说过什么八路。”温秀芝不卑不亢。气势汹汹的敌人押着她来到村中十字路口阳护坡。有20多个敌人驱赶着全村老少围拢在四周,中间已堆起大堆柴草。看这阵势,温秀芝明白今天自个儿准没好果子吃,她咬咬牙,豁出去了。
农历九月早晨的天气冷飕飕的,温秀芝穿着夹衣,西北风一吹,更添几分寒意。一个穿着军装、高筒皮鞋的高个儿日本鬼子,黑黑的瘦长脸,说话满口山根子味儿,看来这鬼子就是这群恶狼的队长。温秀芝刚刚站稳,这鬼子一脸奸笑问道:“你认识小晨子吗?”温秀芝心想这鬼子开口就能说出大儿子的乳名,难道有叛徒出卖?她毫不犹豫回道:“俺听不懂你说什么。”温秀芝话音未落,这鬼子就恶狠狠踢了温秀芝一脚,一下子把她踢倒在地。其他日伪军见队长火了,哇啦哇啦乱叫,用枪杆子在温秀芝身上乱戳乱打。甭说一个小脚妇女,就是梁山好汉,也吃不消这一通乱戳乱打,疼得她在地上直打滚儿。但一句求饶的话也没有说。敌人没得到任何口供。这个鬼子对着乡亲们大喊大叫:“你们北高是窝藏八路的老窝,这个八路婆子今天不交出八路,死啦死啦的!”说话间,敌人把柴草点着了。温秀芝面对凶恶的敌人,只说:“俺家没有八路。”这下,高个子队长急了,瞪着眼珠子对温秀芝嘶吼:“不说,死啦死啦的,死啦死啦的……”温秀芝心一横,烧死也不能供出共产党八路军,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她张口道:“说什么,俺什么也不知道。”话还没说完,这鬼子队长双手使劲儿猛力把她往火堆里推……日伪军跟着乱喊“烧死她,烧死她”,边撕扯温秀芝,边推进火堆,她猛地跳出来,又被搡进去,她又跳出来,头发衣服烧着了。温秀芝在地上来回打滚儿,直想压灭身上的火,保住一线生机,终因体力不支昏死过去。藏在人群中的大女儿郭秀英,哭着要向娘扑过去,被乡亲们一把拽住。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就听村外砰砰砰几声枪响……
“八路军偷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敌人最怕八路的游击战,赶紧吹响集合哨,气急败坏的鬼子队长抬起高筒皮鞋对着昏死的温秀芝又猛踢几脚,带着日伪军扛着抢来的大包小包东西,窜回栾城县城。
二
1900年,温秀芝出生在栾城县南高乡温家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作为长女,她自小吃苦耐劳、善良朴实,种地纺花织布样样能干。18岁时,嫁给北高村贫苦农民郭诚中,共生养5男3女8个娃儿。全家仅有一点薄田,干一年收的粮食除了交纳官差,仅剩六七斗,掺和着糠团子菜团子度日。但温秀芝家里家外是把好手,还是半拉医生、村里的接生婆,又能给乡亲们劝架说和。大伙都说郭诚中捞着个能干的好媳妇。没几年,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长大了,也能帮着干些零活儿。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的大儿子郭凤海(乳名小晨子)在地主家扛长工,二儿子带着弟弟妹妹拾柴火,一家人起早贪黑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像疯狗一样侵占华北,侵入栾城县,到处杀人放火,强占民女,无恶不作。危难时刻,在党的指示下,以老党员郭英山为首,成立中共栾城县委会,组建敌后抗日武装,唤起全县人民英勇反抗,一致抗日。十七岁的大儿子郭凤海在党的号召下,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活动。1938年9月,郭凤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团结广大农民,时刻监视着反动地主的动向和日伪军的侵略活动。不久,郭凤海到故意村参加全县抗日训练班,并担任县公安干部,二区区长。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当兵意味着九死一生,做母亲的哪个不知道这个理儿,可温秀芝支持儿子。她深明大义,保家卫国,只有奋起反抗。但老伴儿郭诚中有些搞不通,对凤海说:“咱穷苦人家,总往外头瞎跑个啥,就不能在家安分守己干活儿?”郭凤海每到吃饭时就和家人讲国内形势、党的政策和八路军的游击战。温秀芝听在耳里,喜在心上,激动地说:“咱得好好听党的话,听八路军的话,好好干革命。”从此,温秀芝一家在大儿子郭凤海的引领下走上了抗日道路。温秀芝从一个农村妇女转变成一个抗日积极分子,实现了她人生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抗日干部不断到她家落脚、开会、研究工作,温秀芝家成为我党在栾城最早的“堡垒户”。
1940年,敌人在栾城推行保甲制度,党的工作遭到空前破坏,抗日活动范围急剧缩小。栾城境内碉堡林立,敌人在北高村周围南高、故意、范台、浪头都设了据点。北高村变成了敌人活动的中心,今天搜,明天查,弄得老百姓昼夜不得安生。日伪反动势力还极力造谣煽动,说共产党、八路军是土匪,妨碍邦交,企图抹杀党和八路军的形象,消灭民族意志。老百姓都不敢吭声,谁吭声,日伪军脸一变,开口就说你私通八路,不但倾家荡产,而且随意被捆绑、鞭打。
这年农历四五月间,温秀芝家连遭三次抄家。四月十六、二十一和五月初六,敌人以捉八路抓郭凤海之名,里里外外把家翻了个底朝天,抢走了衣服十一件,粗布两匹,包裹四个,绿豆三斗,谷子一石,刚收的两袋麦子也给抢走了,家三伙四乱七八糟散落一地。敌人的疯狂不但没能动摇温秀芝的思想,反而更加深了她对日伪军的痛恨,增强了战斗到底的决心。高压之下,温秀芝家再无法立足开展工作。接到党的指示,温秀芝一家一边收废品卖破烂儿维持生活,一边在赵县、栾城、藁城一带打探敌人动态,成为党的耳目、情报员。
1941年,环境更加残酷,日伪军加强了对北高村的戒备,在村四周添加岗哨。敌人一天来村几趟不让群众出门一步,无缘无故不知有多少人受害。这时党的干部和抗日武装活动更加艰难,一切行动转入夜间。敌人看到谁家烟囱冒烟必追查、拷问,杜绝老百姓给共产党八路军送饭。
为重新打开工作局面,温秀芝不顾危险返回北高村,潜伏到村口郭令祥家开展工作。环境越艰苦,温秀芝工作越积极主动。她斗敌方法灵活,昼伏夜出,总有办法让同志们填饱肚子。有一点儿好吃的也留给同志们,同志们衣服破了她给缝,脏了她给洗。温秀芝在哪儿,哪里就是同志们最温暖最可靠最坚强的后盾。
三
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残酷的“大扫荡”,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为坚持斗争,中共栾城县委指示挖地道和藏身洞。这年冬,温秀芝不顾个人安危,又搬回北高老宅。在组织部长杨毅等同志指导下,12月14日,开始在自家东屋北屋内挖地道和藏身洞。由于环境残酷敌特活动频繁,挖地道只能在晚上进行,温秀芝和两个女儿整整三夜没合眼,地道内共挖了三个藏身洞,分为办公区和宿舍区。同志们在地道内既能办公又能休息,温秀芝家的秘密地道就变成了地下秘密县委机关。
温秀芝挖好地道后,又连夜把土扛到村外沟里,虽然是寒冬腊月,温秀芝却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天亮时她又到房顶放哨,刚巧16日早晨下了一场雪,覆盖了村外的新土。从此,温秀芝每天为同志们送水送饭端屎端尿,她对党的同志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亲,成为大家最暖心的温妈妈。
温秀芝为掩护同志们,一到白天就在洞里放个尿桶,让同志们在里边儿大小便,每天清晨或晚上她再拉上来,偷偷倒出去。到了吃饭时,她就把饭送下去。白天孩子们在房上、门口、村边站岗放哨,晚上她就蹲在房顶放哨。在那些年月,温秀芝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县委书记程光华感激地说:“温妈妈你给我们做饭、洗补衣服,还给我们端尿盆儿,怎么报答你啊?”温秀芝豪气地回答:“这也是革命工作嘛,俺干不了你干的工作,这些琐碎的小事就全包在俺身上。”
一天清晨,温秀芝从房顶下来,端起尿盆儿刚走到大门边就听到咔咔的皮鞋声,敌人来了。温秀芝定定神,没等敌人砸门,她“哗啦”一声拉开门闩。敌人一头撞了进来,把尿盆儿碰碎在地,溅了一身屎尿。鬼子劈头盖脸打了温秀芝两个耳光,瞬间她的嘴角流出了殷红的鲜血。鬼子进前一步凶恶地问道:“你家八路藏在哪里?”温秀芝心想有了地道同志们就安全方便多了,为给同志们提个醒,她大声质疑:“俺家哪有八路?”伪军范志富把机枪架在她肩膀上恐吓:“不说实话,我就毙了你。”温秀芝淡定地回答:“俺说的都是实话,毙了俺也没有。”敌人一把推开她,饿狼一样一窝蜂闯进屋内,院里屋里来回折腾了好几遭,也没发现什么痕迹。像这样的危险温秀芝不知经历了多少,她以自己的沉着冷静和敌人周旋,保护了党的机关和同志们。
四
1943年,温秀芝的大儿子郭凤海在赵县六市庄一带开展政治攻势。在一次对敌进行喊话教育时,年仅二十二岁的郭凤海不幸壮烈牺牲。程光华和县长刘劳之、组织部长杨毅深夜来到家里慰问。温秀芝强忍悲伤,坚定地说:“要打鬼子,就会有流血牺牲,我的大儿子牺牲了,就让二小子凤岐顶上去,下面还有几个儿女,打不走小日本,我和孩子们接着干!”
温秀芝把生命都交给了党和革命事业,养育了凤海、凤岐一群优秀儿女,掩护了一批批党的好干部好同志,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1943年,温秀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3月,温秀芝的次子郭凤岐到赵家庄参加干部培训班,由于叛徒出卖被捕。被捕后杳无音信(被日本鬼子抓到日本当劳工,直到抗战胜利才被遣返回来)。当得知二儿子被捕,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她抗日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对前来看望她的同志们说:“凤岐被捕,弟弟们还小,胖妮(郭秀英)大了,让她顶上去!”从此,十五岁的郭秀英,接过哥哥的接力棒,参加了一区的妇救会工作。
1945年1月15日,抗战胜利在望,中共栾城县委、县政府在温家庄召开群英大会,县长刘劳之宣布,冀中六地委授予温秀芝“抗日模范”光荣称号,并颁发奖状,大会还隆重宣读了温秀芝妈妈献身革命工作的英勇事迹。
1946年,温秀芝一家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1947年,在解放栾城、石家庄、元氏的战斗中,她积极组织参加拥军支前,救护伤员,慰问部队,一直为革命倾力奔波。
1950年,温秀芝支持次子郭凤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温秀芝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老当益壮,和年轻人一块儿下地生产,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历任北高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等职。由于工作出色,先后6次出席地、县劳模代表大会。
1981年3月10日,温秀芝病故,终年八十一岁。
(吴素黎,本名吴素力,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理事,诗作发表于《诗选刊》《星星》诗刊、《绿风》《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