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冀”忆 | 坡子峪,保卫抗大孕妇战斗
2022-06-16 18:23:00     河北省文联    【字体:

  坡子峪,保卫抗大孕妇战斗

  王子兴

  坡子峪是抗大红色堡垒村。抗大驻邢台期间,上干科(上干营)三个连驻该村,陆军中学驻该村。军民鱼水情深,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特别是反“扫荡”时期,保护几十名抗大孕妇的故事十分感人。

  1940年11月,抗大辗转迁入邢台的浆水村。1941年1月,第六期学员陆续分配到山东、华中抗日战场。第七期学员共2551名随后开学。1942年2月第七期毕业,第八期学员2156人开学授课。学员晚上分散至周边各村住宿,白天集中于坡子峪、浆水、前南峪、冯家沟、宋峪、安庄、河东、南口、寨上各部上课,坡子峪教学场所在村前庙里,大多时候因人多,就在麦场上授课。

  随着抗大毕业学生走向抗日战场,各地军民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使日寇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1942年5月,日寇四路围攻,目标对准了抗大。冈村宁次发出号令:“宁肯牺牲20名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名抗大干部。”此时,浆水抗大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

  抗大总部制定了对付扫荡的“利害分割线”:就是在敌人离驻地一天日程时,往敌人来的方向及时“擦边起跳”,分散跳出包围圈,同时派出力量指挥当地群众空室清野,转移到深山老林。教职员工和学员3000多人中,有几十名孕妇无法随部队转移,就安排当地堡垒村干部选择合适地形秘密隐藏。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落到了坡子峪村。

  坡子峪村是抗大最信任的红色堡垒。该村当时350多口人,就有53名共产党员,其中23名党员后来成为县、区、省级领导干部。1942年5月,“大扫荡”开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自卫队指导员的张玉美同志,和村长马德祥、民兵自卫队长郭金锡三位村干部,配合抗大留下来的民训处干部路石胜同志,夜间秘密将集中在坡子峪村的孕妇转移至栗树坪村西南的南岭沟,南岭沟很深很长,在三支锅南面的云南沟处。

  事前,他们考察地形,只有这个地方最安全。原始林地,平时罕无人迹。这里没有道路,一路沟壑荆棘丛生,乱石滚滚。山根处有部分石岩,无法居住这么多人,他们就组织民兵进山砍树,搭建草棚,铺设地上草床,运送锅碗瓢勺、生活物资。敌人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他们集合所有孕妇,秘密向深山密林转移。路太难走,孕妇身体沉重,许多地带简直无法跨越。民兵们或扶或背或担架抬,夜里徒步五个小时,才安全到达目的地。

  这些孕妇大多是学校老师家属,还有一部分是抗大首长家属和上干科团级学员家属。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得有半点闪失。张玉美作为支部书记兼小学校长,心里更是忧心忡忡。村长马德祥还得照料群众,负责给孕妇送吃的。自卫队长郭金锡带领自卫队日夜巡逻在山间密林。

  为了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一点粮食物资,坡子峪村民采取了奇特的办法。他们大多户从茅厕中淘出粪便,泼在院内。把粮食物资藏在村外的山洞里,或埋在地里。敌人在浆水“扫荡”驻扎半个月,几乎天天来坡子峪搜查,都一无所获,还挨了臭气熏。敌人往往到了门口,一闻臭气熏天,扭头就走,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屋不被放火烧的安全系数。

  半个月,敌人几乎天天搜山搜村,硬是没有找到抗大孕妇的藏匿之处。民兵自卫队白天在山上放哨,夜晚上山送生活用品。抗大家属孕妇们互相照顾,剜野菜,夜晚做饭,民兵从很远的地方担来水,在山上打柴供应孕妇们烧火做饭。她们大多时间吃的是糠炒面和野菜,只有产下婴儿时,才能吃上疙瘩汤。当地百姓当时还在穷困潦倒缺吃少穿的境地,抗大学员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村民还是尽力照顾学员们生活。军民鱼水情谊深重,在艰难时期,最后使抗大孕妇得以安全度过“扫荡”。

  在山上,坡子峪经历了两次生命考验。一次,在黄崖套“南庵旮旯”,张玉美和郭金锡正在后南坡口巡逻,从沟内往外走,碰上一个外地人,嘴里喊着:“乡亲们,皇军不杀良民,都出来吧。”张玉美一时躲闪不及,就安排郭金锡队长去叫民兵,他故意和汉奸交谈,问长问短,拖延时间。这个汉奸有意了解抗大学员在何处,一句句试探,要张玉美领着他去找抗大。十五分钟后,民兵到达,汉奸抓住张玉美要往沟外扯。张玉美飞起一脚踢过去,又一膀子把他“抗”下山沟,民兵上前用石头砸死了这个可恶的汉奸。事后他们往外走,发现一群日伪军正隐藏在山沟外,等待汉奸回去汇报情况。这时,张玉美把民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埋伏在南坡,一部埋伏在北坡。敌人不见汉奸回来,就向沟里进发。当行进到西坪村前“乌岩沟”时,进入民兵埋伏圈,两山梁埋伏的民兵一起开火,用老套筒、马尾弹(一种没有把的手榴弹),打死四个鬼子。敌人一时大乱,不一会儿又组织反扑,机枪“突突突”乱扫。张玉美、郭金锡指挥民兵早已撤退到了与隐藏抗大孕妇相反方向的密林之中。敌人往森林中疯狂扫射了一阵,找不见民兵,搜索一个多小时后就撤军回营了。敌人走后,打扫战场,找到两马一驴,还有100条空麻袋。敌人回村把郭金锡、宋以机家两处院子和村西与西庄两个羊圈点火烧了。

  第二次遇袭是在5月27日。敌人西路联队从太行山下来,到“白崖拐”处下山,直奔浆水,到达营房台村南土地庙时,被民兵自卫队发现。日本一个联队长(少佐)拿着望远镜站在高处四处张望,寻找抗大人员。这时,留在坡子峪保护抗大孕妇的民训队长路石胜以及支书张玉美、民兵队长郭金锡发现敌情,埋伏在一个山坡上。民兵的老套筒射程够不着,路石胜拿一把缴获的三八大盖照日本少佐打了一枪,鬼子应声倒地。敌人朝山坡追来,因距离较远,民兵们朝着远处林地撤退。敌人眼见追不上,就用一匹马横驮那个少佐向浆水走了。剩下的鬼子不死心,在核桃树下开会训话,然后开始搜山。一个小时后,找不见民兵影子,就朝树林乱扫一通机枪,也往浆水方向撤退了。

  “大扫荡”过后,抗大恢复上课,孕妇们仍住在山上。总部考虑日寇也许还会再“扫荡”,孕妇们来回行动不便,暂不撤回。这给张玉美等坡子峪干部增加了负担,但他们欣然服务于抗大孕妇们。这些孕妇在山上待了三个多月,有16名婴儿在山林间诞生,何长工妻子在转移中把孩子生在高粱地里。现在想起这地方,老乡们都说:“这里是红色后代诞生地,也是咱们的光荣!”孩子出生后,多数安排给乡亲们抚养,全国解放后,大多孩子被父母接走,还有父母牺牲的孩子留在山村。如烈士项世忠的女儿至今仍留在浆水。那些出生在浆水一带的抗大孩子,长大后经常来看望抚养他们的亲人。

  抗战期间,张玉美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坡子峪村发展革命力量,组织青年上前线,为抗大上干科和陆军中学筹备生活物资,保护抗大孕妇安全度过危险,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11月以后,张玉美先后在十区、六区、七区、三区、一区任书记或区长。1952年3月任县委副书记,12月任县长,曾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后又调任河北农大副校长、巨鹿县委书记、内蒙古化德县委书记等职。在他的回忆录中,保护抗大怀孕干部,是他一生的骄傲。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太行寻踪》。)

关键词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省文联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