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冀”忆 | 《新华日报》铸字炉购运之谜
2022-06-16 18:23:00     河北省文联    【字体:

  《新华日报》铸字炉购运之谜

  王九生  张振雄

  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印刷出版了。而印刷出版《新华日报》所需铸字炉、铅字模的购运送过程却在全国始终是个谜。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个谜才在内丘县揭开。

  重建报社,铸字炉、铅字模被敌察遭险

  1939年1月1日,在党中央、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支持下,在太行抗日根据地沁县后沟,创办了《新华日报》(华北版)。

  《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办之时,仅有一台老掉牙的印刷机,一个土制铅字架和一副老五号铅字,既没有铸字炉,也没有铸字模,纸张油墨等物资极为缺乏。三个月后,老五号铅字因不耐用而损坏,只好改用模糊不清的仿宋老五号。由于没有铸造新五号字的铅字模,严重影响了报纸质量。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何云和同志们一起经过反复试制,制成“半铅字”,组成五号铅字,印刷出版了《新华日报》(华北版)。这是党在敌后创办的第一张铅印大型日报,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成为宣传抗日斗争,揭露日军滔天罪行,唤起民众反抗,刺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毛泽东主席曾赞扬《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1940年8月,八路军在平汉、正太铁路沿线,组织了“百团大战”。《新华日报》及时报道了八路军的重大战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朱德总司令对《新华日报》(华北版)发挥的重大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它是华北抗战的一盏明灯。

  日军对《新华日报》恨之入骨,疯狂报复,1942年5月,集中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方式,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和新华日报社所在地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社。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何云和同志们一边编印报纸,一边与敌人搏斗,最终在28日突围中46名战士英雄牺牲,新华日报社机器设备遭到了严重破坏。

  反“扫荡”结束后,为使这把刺向日军心脏的利剑永不卷刃,更加锋利,一二九师师部和中共太行区党委迅速恢复重建《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建《新华日报》(太行版),安排《新华日报》(太行版)经理部部长王显周负责购置铸字炉和铸字模。1942年9月,王显周指派采购员赵永恩和谷恒信,在天津购置了铸字炉、铅字模。24日,他们将铸字炉、铅字模以自行车零件名义装入木箱子,通过火车运抵内丘官庄火车站。

  26日下午,八路军交通员通知西阳伪大乡长(八路军地下工作者)孙平海,从天津发来的木箱已到达内丘官庄火车站。当他急忙赶到车站时,4名装卸工正从火车上往下抬箱子。这时,一个巡逻的日军士兵也赶了过来,随手用刺刀连捅两下箱子。捅破的箱子哗啦一声掉出来的不是自行车零件,而是印报专用的铅字模。孙平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看着伪军们挑选着组成自己名字图章的字模,拣剩下的随便丢在地上。不一会儿,伪军们把这些铅字模抬进了伪警察所,放在了卧室床底下。日军在门口加上双岗,还在房顶上架起两挺重机枪,等待来人取货。

  北上天津,入虎穴智换铸字炉

  在事后的几天里,孙平海多次到火车站取货,就是找不到时机。一天,孙平海又一次来到火车站,当他走到伪警察所门口时,突然被伪警察所文书吴胜源拉到了办公室。

  吴胜源,天津人,二十来岁,有赌钱的嗜好,经常与伪警务段、保安队、警备队、官庄团等伪军们玩钱。因他是外乡人,赢了钱,别人不给。可他输了不给别人钱不行。孙平海按照八路军的意图,主动接近他,替他打抱不平,给他要回别人欠他的钱。吴胜源视孙平海为知己。

  孙平海把想夺取铸字炉、铅字模的想法告诉了吴胜源,要吴胜源帮忙。吴胜源说,这事可到天津找他哥哥想想办法,并给孙平海写了封信,信中装有他哥哥的照片。随后,孙平海把他与吴胜源商量的事向刘振邦县长进行了汇报。刘县长说:“吴胜源这个人可靠吗?待对他再做进一步了解后决定。”之后,党组织经过明察暗访认为吴胜源这人可以利用,孙平海与吴胜源商量的事可试一试。

  孙平海经过准备后,以粮商的身份行事,怀揣着吴胜源写给哥哥的信件,从官庄火车站踏上了北上天津的列车。

  在天津站下车后,孙平海按照信皮上的地址四处打问,都没有找到吴胜源哥哥的下落。他只好先到文华宾馆住下,找到住在那里的玉丰货栈经理王珂(地下工作者)和赵永恩。

  赵永恩,平乡县人,任新华日报社政工科长。因他会拉大锯,就以锯匠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不仅为八路军购买了大量的油墨、纸张等物资,还从日伪严格控制的店铺里购买出铅字模。孙平海把来天津找吴胜源哥哥帮忙的事告诉了王珂、赵永恩。孙平海说:“我明天再去天津车站找一找。”赵永恩和王珂都劝孙平海不要去冒这个险。但孙平海主意已定,并对他二人说:“假如明天我真出了事,希望二位给我作个见证,证明我是为党和人民而牺牲的。”三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晚上一起去了一家澡堂洗澡。真是无巧不成书,孙平海在这里遇见了吴胜源的哥哥。

  在浴室走廊内,孙平海根据照片一眼就认出了吴胜源的哥哥,便主动上前搭讪说,“你认不认识吴胜源。”吴胜源的哥哥说:“你是什么人,怎么认识我弟弟?”孙平海把来天津找他帮忙的事说了一遍,并从衣兜里掏出那封信,“这是胜源弟让我带给你的信。”吴胜源的哥哥看完信说:“果然是我胜源弟的信,既然有我小弟的信,咱们就是朋友,这个忙,我一定帮。”此时,早已穿好衣服躲在七号浴室观察的赵永恩、王珂也出来相见。

  四天后的晚上,吴胜源哥哥来到文华宾馆与孙平海、赵永恩、王珂共商夺取铸字模之计。吴胜源哥哥说:“就以货发错为由,将货运回天津。”

  几天之后,赵永恩和谷恒信(一二九师新十一旅合作总社采购员)收到货物通知单。二人到内丘火车站取出铸字炉、铅字模,存放到聚丰久货栈仓库。

  护炉走太行,英雄儿郎三过封锁线

  位于县城西16华里处的“仙人村”是内丘县平汉铁路段以西最大村,也是平原通往山区的必经交通要道和敌我双方开展活动的重地。

  1938年春某夜,八路军一个班秘密进入仙人村,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在王进福家动员了王福祥、范生堂、王增路、王小文、王小群、王小脏和王丰义等6位年轻人参加革命队伍。王小群因年龄小(17岁)且聪明伶俐,被留在抗日县政府,担任县长刘振邦的警卫员。

  仙人村王福祥(又名王镇国),身怀武功,正义豪爽,爱抱打不平,被村民推为村长。他妻子冀麦娥,育有一女王书群,二子王小群、王小根。1938年秋,王福祥遵照八路军和抗日县政府的指示,利用家处十字路口的优势,在门口开设了一家小饭馆,实为八路军地下工作站。在组织安排下,王小群打入日伪宪兵队;识文断字的王绍增则打入敌新民会实业科杨庄出张所;膀宽腰圆、身强力壮的王泉(王大皂)和敦实如铁砧子的范里子,以挑“八股绳”为生,经常将平原的食盐、火柴、油墨和纸张等紧缺物资挑进山区抗日根据地,同时把山区的苹果、柿子、核桃、栗子和酸枣面等山货挑下平原,挣个零花钱。

  1942年9月初,冀西特委指示内丘县委,尽快将《新华日报》所需的铸字炉、铅字模送到太行山根据地。县委书记赵锦章(对外称赵团长)驻进仙人村亲自安排部署,成立由赵锦章为组长,公安队长郝振山、赵永恩、王淮(第七区副区长)组成的专门指导行动小组。经过精心研究,决定由王泉和范里子担当将铸字炉、铅字模挑到太行根据地的任务。王绍增、王小群负责从聚丰久货栈仓库里取货和出城安全保卫工作。一切安排就绪后,赵锦章带领郝振山等人到仙人村芦苇大柳沟坐阵指挥。王绍增和王小群进入聚丰久货栈仓库取出铸字炉、铅字模交给王泉和范里子,并护送二人顺利出城。王泉、范里子用“八股绳”挑着铸字炉、铅字模沿李阳河逆行而上,经南双流、新城、西丘村,最后到达仙人村王进福家。

  此时,隐藏在王进福家茅房里的一双贼眼,正窥视着一切。仙人村有兄弟两人,老大李大伙(化名),老二李二伙(化名)。两人横行乡里,献媚日伪,结伙打劫。1938年冬,一二九师(新十一旅)合作社采办员李奇峰、谷恒信从西丘集市上采集了一车货物,不想在西丘村西娘子岗上被两个土匪抢劫。李奇峰把此事告诉了王淮。王淮认为,十有八九是仙人村王某嘎(化名)所为。于是,他找到王某,并使其退了货,而且供出李二伙参与了抢劫。抗日政府为给李二伙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对他只是批评教育,没有深纠。然而,不思悔改的李二伙在从城里返回的路上,发现王泉、范里子挑着沉甸甸的东西向王进福家的方向走后,提前躲到王进福家的茅房内窥探。不料,他的行踪被巡夜的王福祥发现。当李二伙从茅房出来时,王福祥上前将他摁倒在地。说来也巧,此场面正被回家的王小群撞见。父子二人将李二伙押到王进福家,同赵锦章、郝振山一起对其进行了审讯,在得知李二伙确实不知所挑货物的实情后将他释放。为防万一,赵锦章立即指示,马上将铸字炉和铅字模挑到村北柳沟苇地里隐蔽起来。第二天晚上,郝振山和王小群掩护着王泉、范里子从柳沟苇地取出铸字炉和铅字模,向太行山根据地进发。

  他们通过日军修筑的第一道封锁线后,途经内丘县安沟、诣仁、演武川、李家庄、曹川和杜家台村,遇到建有9座碉堡的第二道封锁线,在杨庄地下工作者王绍增的帮助下才过险关。当他们到达全县石关、田白芷、神头、天台和宁家庄第三道封锁线的老虎山时,这里不仅驻扎着伪军,并筑有碉堡。他们艰难地爬上老虎山,在距敌碉堡不到20米处,躲在一山崖内。郝振山先登上山垴,学猫头鹰三声叫,碉堡里的内线人发出一束微弱之光的通过信号后,其他三人相互搀扶着爬上山峰,然后同郝振山一起下山,又蹚过30多米宽的獐岐河(泜河南支流),踏进了冀西抗日根据地的大门——临城县赵庄。

  铸字炉和铅字模被挑到抗日根据地后,《新华日报》(华北版)得以恢复,太行版得以创办。新印刷的《新华日报》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刺痛着敌人咽喉。驻石家庄日军司令部命令驻内丘日军,限期搜抓运送铸字炉、铅字模的人员。

  王小群完成护送铸字炉、铅字模任务后,返回抗日根据地,继续做抗日县政府警卫工作。1943年秋,刘振邦安排王小群赴邢台购买急需药品。他连夜从根据地返回家乡,母亲冀麦娥责怪他不应该想家。他便把所肩负的任务和在路上的遭遇向母亲诉说了一下。然而“明天去邢台……”被来串门的李无义(化名)听到。李无义和李二伙沾亲,便将此事密告于李二伙。李二伙因跟王福祥、王小群父子有仇,迅速把这一情报密报给宪兵队。

  日军得到情报后,从杨庄、柳林据点抽调兵力,包围了仙人村,实施大抓捕。从村北河里进村的王泉走到前街巷子口朝东一看,10多名敌人顺大街直扑过来,立马钻进巷子一盘碾子下的地道。后街的王文,下到自家院内的水井里。敌人追到院里不见人,看见井上辘辘的“百锁”在晃动,从门外搬来几捆秫秸,点着后扔到井里。敌人撤走后,乡亲们将昏迷的王文救了上来。敌人不仅抓走了地下交通站李东喜、李文、王小脏三人,还抓走了王福祥。

  就在四人被抓捕的同一天,敌宪兵队在内丘火车站和官庄火车站严密布控。王小群从邢台买到药品返回时,没敢在内丘车站下车,提前在官庄车站下了车,但也遭到了日军宪兵的抓捕。王福祥父子在狱中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王小群上衣被扒光,五花大绑捆在一根木桩上,被敌人刺刀活活刺死。更为残忍的是,王福祥被押到杀害王小群的现场,让他亲眼目睹儿子的惨死。王福祥因伤痛过度,致使双眼失明。敌人的手段如此残酷,但依然没有从王福祥、王小群父子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内丘抗日县政府获知王福祥父子被捕是因李二伙告密后,将李二伙处决于仙人村南大沟。1946年,冀麦娥将小儿子王小根送进了革命队伍。1947年,王小根跟随部队在攻打河南省安阳市功广山时英勇牺牲。

  (王九生,内丘县司法局退休干部,曾主编《内丘县社会发展史》《中共内丘县委党史(第二卷)》。张振雄,内丘县政协退休干部,在《文史精华》《乡音》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关键词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省文联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