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历史主动,进一步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优秀文艺作品迎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塞罕坝机械林厂建厂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1周年之际,8月15日到18日,省文联组织开展了“‘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迎庆党的二十大全国知名文艺工作者河北行·走进塞罕坝”活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苗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地方和产行业文联工作处处长田恬,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建伟,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祁海峰、张海英,省文联组联部主任常黎青,承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勇,承德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何英华、许建军,围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姜长城,丰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左文娟等参加相关活动。
此次主题采风创作活动是全国知名文艺工作者河北行的最后一站,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华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孙志刚,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主席原瑞伦,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英毅,河北省美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崔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承德市摄协主席于磊等省内外知名摄影、美术工作者组成了采风团,奔赴塞罕坝,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采风创作活动。

采风团走进塞罕坝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60年来,三代林场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时维初秋,塞罕坝万亩林海满目苍翠。采风团一到塞罕坝便马不停蹄深入林场深处,汽车走不动的地方便徒步前行,背着厚重的创作工具,踏着满地泥泞,却依然充满激情。大家和林场一线干部职工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防火、育苗等日常护林工作。在采风活动中,遇到了正在标准地测量的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王国斌,他伴着蚊虫工作在林场一线,和同事们用双手抚育着林区生长的每一棵树。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塞罕坝林场一线工人生动的劳动场景,展现出他们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美术家门纷纷拿出画笔,精彩描绘荒原变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采风团徒步走向林场深处

苗宏、祁海峰、张海英等在林场深处写生创作

摄影家在林场深处现场拍摄

王国斌及其他林场工人的日常工作
随后采风团到塞罕坝展览馆,深入了解了塞罕坝发展历史。那一块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展板,记载着塞罕坝艰苦创业历史的每一个奇迹。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把自己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塞罕坝;陈锐军、初景梅夫妇,在塞罕坝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待就是十几年。还有那许许多多人们叫不上名的建设者和奉献者,在无数日日夜夜里,战斗在塞罕坝黄沙窝窝里,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毫无怨言地把最美好的青春播撒在塞罕坝的山山峁峁间,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参观塞罕坝展览馆

苗宏仔细观看布糊画制作过程

史建伟了解布糊画作品
苗宏指出,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全国文艺名家河北行走进塞罕坝活动开展得非常及时,大家爬山瞭望看绿、徒步森林里穿行、探访见证林场作业、感悟塞罕坝精神。希望大家继续聚焦人民,从平凡里挖掘伟大、于质朴中展现崇高、在细微处提炼精神,向社会大众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共同描绘燕赵大地文艺高峰。
史建伟首先感谢了中国文联对河北省文联工作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次考察河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河北灿烂辉煌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毗邻北京的独特优势,都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便捷的创作条件和丰富的创作资源。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国知名文艺工作者河北行活动最后一站选在塞罕坝,就是要以艺术的视角和形式反映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发展的突出成就,展现林场建设者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发挥文艺作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凝心聚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的氛围。
全国文艺名家河北行还到丰宁县千松坝进行采风,到丰宁县“文艺两新”集聚区龙腾艺术馆参观布糊画陈列和制作过程。
据悉,省文联将于9月下旬在北京集中进行成果展示。
附:部分采风作品展示

美术作品 祁海峰

摄影作品 原瑞伦

摄影作品 刘英毅

摄影作品 孙志刚

摄影作品 于磊

摄影作品 李术凡

美术作品 孙志刚
美术作品 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