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乡土变迁的历史画卷
2022-08-29 12:22:48     《中国艺术报》    【字体:

中国社会乡土变迁的历史画卷

——“乡土人间——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榕荫渡口(中国画) 关山月

关山月美术馆藏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开篇这样提出,乡村也是中国社会中最为基础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纵观1949年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乡土”是一个关键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绘画母题。美术家们通过图像的记录和描绘,用乡村生活、农民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印证各历史阶段中的社会变革,折射出中国社会70多年变迁的轨迹。7月26日至9月6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中华艺术宫、湖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支持的“乡土人间——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作为“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展出了黎雄才、关山月、符罗飞、杨秋人、韦启美、潘鹤、刘文西、郭绍刚、唐大禧、鸥洋、王玉珏、邵增虎、陈章绩、林丰俗、梁明诚、黄文波、王维宝、李醒韬、伍启中、梁照堂、陈永锵、罗中立、方楚雄、冯远、梁如洁等艺术家的130余件作品,以及《美术》《人民画报》等相关重要文献。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农民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在土地上摸爬滚打,问天要收成。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乡村,也改变了农民。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那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也转变为当代美术中的主角,成为具有主体性、充满情感的‘自我’。”《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盛葳说。关山月的《榕荫渡口》、林丰俗的《石谷新田》、陈章绩的《春闹葵乡》都是此类作品。《武汉市郊之冬之一》是乡村题材长卷的典范,画家黎雄才于1956年1月前往武汉市郊体验公社生活,期间创作了许多乡村小景和农民日常劳作速写,其中的这幅长卷尤其重要,黎雄才酷爱表现晨曦、薄雾、阳光、夜雨、冬雪,形式和精神亲近传统山水,点景人物的活动又有现代气息。

故乡系列稿之一——过河(油画) 罗中立

湖北美术馆藏

另一个创作现象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获得解放与新生的农民阶级以主人翁的身份站上历史舞台,农村题材和农民形象在美术创作中受到普遍重视,成为“新中国美术”中一个重要现象,并在此后几十年的视觉图像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像展览中潘鹤、梁明诚、唐大禧的《创业者》、刘文西的《祖孙俩》、伍启中的《心潮逐浪高》、鸥洋的《新课堂》、王玉珏的《晨露》都是这种现象的佐证。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民奔向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异乡人”,他们对城市文明的彰显和趋同、对乡土文明的执着与坚守,在画家们的创作取舍中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表述与阐释——陈渐的《回家过年》、王永的《打工潮》、潘梦露的《筑梦家园》都是这一历史印记的表述。正如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所说:“共和国美术史的现代性特征,在这些作品里获得具体而细微的揭示。中国人物画对农民那种主人翁意识的呈现,是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下对传统笔墨与写实造型相结合的探索;山水画、花鸟画不再沉浸于失意文人落寞情绪的表达,而是农业发展中山乡巨变与泥土花香的颂歌。”

曾经作为城市边缘和外围的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为工业提供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发展农村、建设农村、城乡统筹成为当代具有建设性的科学发展方向。近年来,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实现全面脱贫,农村发展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艺术家不仅积极响应号召,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新形象、农村新面貌、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佳作,艺术家还走出“象牙塔”,身体力行成为乡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帮助村民开展艺术创作,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焦兴涛的“羊磴艺术合作社”、渠岩的“青田范式”就是乡村建设的当代个案呈现。羊磴艺术合作社始于中国艺术乡建潮流兴起的2012年,焦兴涛与团队思考是否做一些艺术制度、视野之外的探索,他们选择了贵州羊磴镇,这个小镇离重庆的距离不远不近,既可以与城市保持差异,又方便艺术家长期持续地到达访问。虽然一开始要做什么艺术家们并不清楚,羊磴镇也没有吸引人的特点,但这种单调和无聊的日常对于大家来说却是最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后来,“木工合作计划”“赶场”“卖钱”“一个人的‘全家福’”“飘在河谷的声音”一系列的艺术计划相继在这个小镇开展,顺势而为、即时反应、无界共处。

回家过年(油画) 陈渐

广东美术馆藏

为了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发展脉络的认识更为清晰直观,策展团队到广东各地农村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选取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和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两个村落作为样本,对其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挖掘,在展览中以静态和动态影像结合的方式加以呈现。

“通过展览,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题材作品的文化内涵转变以及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探讨社会进程与美术创作的辩证关系,构成广东美术馆在新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展览突出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责任意识与独立思考精神,希望对新时代艺术家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

关键词 :历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