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两篇作品荣获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评论论文奖,获奖评论家受邀参加本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论文论著推介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北省影视家协会联手,积极组织,广泛发动,终结硕果,在最终评选出的20篇优秀评论论文中我省两篇入选。这是评论与创作、评论协会与创作协会密切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成功案例。
11月6日,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论著”颁授典礼在湖南长沙举办,20篇理论论文、20篇评论论文和2部著作获表彰。其中,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丹丹的评论论文《人物、意象与空间:<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跨文化表达》,河北传媒学院教师、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杨培伦、岳文立的评论文章《“削足适履”还是“美美与共”:中国舞蹈类综艺节目创作反思》荣获本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评论论文奖(不设等次)。这是二十大之后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增设“优秀论文论著”表彰活动中我省学者在文艺评论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推动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健康发展,培养新时代电视艺术理论评论人才,今年4月至10月,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委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启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论著推介活动,最终在183篇电视艺术理论文章和213篇电视艺术评论文章中分别评选出20篇优秀论文。




11月4日至6日,陈丹丹、杨培伦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邀请参加本届金鹰电视艺术节,观礼并参与了“开幕式暨文艺晚会”“金鹰论坛”“文艺名家走基层采风调研”“电视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金鹰奖暨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等主体活动。陈丹丹表示,作为党的二十大之后的首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以聚焦时代“人民性”作品,开启电视艺术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很荣幸参与其中,也为广大电视人踏踏实实扎根中国这片文化沃土,勇于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深深地感动!将以此为契机,秉承“人民性”的时代精神,尽心竭力培养新时代电视艺术优秀人才,为影视艺术和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杨培伦表示,在本次金鹰节相关活动中能够有机会与张永新、李路、毛卫宁等众多一线电视剧工作者座谈交流感到十分荣幸。虽然近年来新媒体影视剧发展迅速,电视“第一媒介”的社会身份正在流失,单向度与精英化的内容传播模式逐步向交互性的民主性传播模式位移。但电视剧艺术依旧作为当代最具普遍性与大众性的大众审美样式,其与百姓日常的休戚与共,时代热点的同频共振等均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光晕与现实价值。

中国电视金鹰奖自1983年创办已经成功举办30届,见证了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辉煌发展历程。自2000年以来,中国电视金鹰奖和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携手举办,更加突显了全国性行业大奖的品牌价值和文化自信。此次河北三位评论家、两部作品获奖,也将极大激发河北评论界的文化自信,鼓舞河北评论人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