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士超:为传承河北梆子艺术、打造河北“北方戏窝子”贡献力量
2023-07-11 16:12:00     中国艺术报    【字体:

郝士超

为传承河北梆子艺术 打造河北“北方戏窝子”贡献力量

——专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郝士超

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华

“太能感受到观众的鼓励了,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他们能理解我,我在舞台上表演特别享受,越演越放松,状态越来越好,这是我一年多来表现最好的一场。”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前不久揭晓,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郝士超以票数第一的成绩“摘梅”,当被问及竞演当天观众的热情是否感染他时,郝士超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感谢“手掌都拍疼了”的戏迷朋友。

郝士超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梅花奖是荣誉,更是激励和鞭策

此次参加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郝士超带来了折子戏专场,包括昆曲《林冲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河北梆子《瓦桥关·血战瓦桥》。郝士超的表演文武兼备、唱做俱佳,展现了一个武生演员的综合素养。谈及这三出剧目,郝士超娓娓道来。

昆曲《林冲夜奔》剧照

“昆曲《林冲夜奔》非常考验一个武生的综合能力,从头舞到尾,舞的同时要满宫满调地把唱腔唱出来,把人物的情绪和韵味展现出来,给观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且不能让观众看出演员累。我比较擅长载歌载舞、连唱带舞,这和河北梆子这一剧种特点有关系,梆子声腔很高,唱《林冲夜奔》有一定优势。”

“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移植于京剧经典,大概路子没有变化,主要在声腔演唱上按照河北梆子的风格进行了重新设计,河北梆子观众更易接受。尤其是‘八十棍打得我皮开肉绽’这一大段唱,非常能体现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特点,把林冲被屈打成招蒙冤的内心怨恨完全展现出来了。同时,剧中有大段的念白贯口非常过瘾,更能体现一个武生在唱念上的功力。”

“河北梆子《瓦桥关》是去年为我量身打造的新编历史剧。导演给我设定的是长靠武生、箭衣武生和短打武生在这出戏里都有体现。《瓦桥关·血战瓦桥》一折主要以长靠为主,长靠考验的是一个演员对于靠功、腰腿功、圆场功,还有出手、枪花、群荡子等功夫的集中掌握。”

河北梆子《瓦桥关》剧照

郝士超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每一折戏的特点和自己对于唱功、做功的把控以及对人物角色的独特理解,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让郝士超此次“摘梅”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而一路走来,对于郝士超来说并不容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全方面的挑战”。

网络上郝士超后台赶妆满头大汗喝藿香正气水的视频被很多戏迷转发,那段时间给正备战梅花奖的郝士超很大考验。“进入初评后,我就开始准备终评演出。中间剧院安排了三次大练兵,而这个时候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一场演出前我还在发低烧,《林冲夜奔》勉强撑下来,到《野猪林·白虎堂》感觉就撑不住了,下场后喝了藿香正气水。再上场演《瓦桥关·血战瓦桥》,扎大靠,两腿打颤,但精神和意念一直支撑着我,必须要完成。”郝士超说,这次演出让他体会到人突破极限的能力,“在梅花奖评选的关键阶段,不允许有任何失败。”

正如后来郝士超在梅花奖颁奖现场所说,梅花奖对他来说是荣誉,更是激励和鞭策。他表示,将在未来戏曲的道路上一直坚守下去,为观众朋友奉献更好更多的精彩演出。

一部《宝莲灯》成就的艺术之路

在河北梆子花脸演员舅舅的影响下,郝士超8岁入行,跟随老师张振荣学习基本功。“那时候年龄小,踢腿下腰很苦,老师要求又严,经常哭,老师说吃不了苦就别干这行了,我舅舅也跟我聊,说老哭可不行,要不就别练了。我眼泪哗哗掉,但一直没说放弃,现在想想应该是内心想要坚持下去。”郝士超说,这之后他很少哭,咬牙也坚持,踢一千次腿绝对不偷懒,扎扎实实地练功。

1994年,郝士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省艺术学校梆子班,一学就是六年。“2000年毕业,全国各地院团来我们学校选人,我那时个矮,就是一小孩,看上去跑龙套都不够格,也达不到主演要求。”看着大家被选走,郝士超很失落,之后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却没考上。

“就在第二年备考的时候,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邯郸救场演河北梆子《宝莲灯》。15岁的我演15岁的沉香,和角色完全吻合。”郝士超笑着说,“我不用演,上去就是沉香。”成功演出了三场,郝士超因此顺利地进入河北梆子剧院。郝士超表示,《宝莲灯》是其从艺道路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宝莲灯”照亮了他的艺术之路。

河北梆子《宝莲灯》剧照

戏曲演员难逃变声期困扰,郝士超也不例外。“18岁变声,梆子声腔又非常高,再喊也上不去,唱不了了。”前后三四年的时间,郝士超断断续续开始在影视剧中担任武打替身,而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他是一种意外收获。“替身的经历打开了我的思路,从导演、武术指导、演员身上学到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现在在很多戏里我还会用到一些影视剧里的武术技巧。影视演员在镜头面前很松弛,和戏曲舞台上的程式化不一样,这对我也有很大影响。”嗓子恢复后,郝士超重回舞台再演《宝莲灯》,状态比之前更好了,调门儿甚至还有富裕。

将表演技巧融入人物的情感里

这之后,郝士超演出了《武松》《钟馗》等河北梆子代表性剧目。直到有一场演《钟馗》,郝士超上场前感到格外紧张,“之前没这种感觉,也不是缺乏舞台经验,下来后反思,应该是自己会的东西不足以支撑这个戏了。”

河北梆子《钟馗》剧照

郝士超坦言,《钟馗》这出戏唱念做打很难。“首先是唱功,裴艳玲老师和我老师吴桂云都演过钟馗,我较他们还有很大差距。另外,武生太注重形体技巧,在刻画人物上欠缺。”郝士超意识到自己该“充电”了。

2013年,郝士超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在国戏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据他介绍,四年学了《林冲夜奔》《战马超》《蜈蚣岭》《狮子楼》等近20出戏,而且学得特别扎实。同时还看了不少演出,听了相关讲座,积累了很多理论知识。

“四年的学习自己的思想完全打通了,就像窗户纸嘭地一下被捅破了,突然就找到了舞台上应该有的感觉。”来国戏前,郝士超说自己只是用嗓子把旋律唱出来,并不能完全理解唱词的含义,更唱不出人物的感情,学习后深入理解了唱词,更能体会人物的心境,同时将表演技巧融入人物的情感里,能唱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了。“很多人说我开始塑造人物了,能看到钟馗一上场落魄郁郁不得志的感觉。塑造的人物也实了。”郝士超感慨道。

2022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排了新编历史剧河北梆子《瓦桥关》,并于今年三月首演。该剧突出河北梆子“文武带打”的艺术特色,为郝士超量身打造,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郝士超饰演的杨延昭几乎贯穿全场。“原来演《钟馗》《宝莲灯》都有前辈样板,可以去学习模仿,现在只能靠自己的理解,非常考验演员多年的积累。武戏方面,从长靠武生到箭衣武生、短打武生,一场戏换了五次装,展现了我的综合性。而文戏在剧中也占据很大部分,特别考验演员的文戏功力。”《瓦桥关》首演很成功,郝士超塑造的杨延昭也得到了业界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大武生,未来追求的目标

文武兼备是近年来业界专家、评论家和观众给予郝士超的一致评价,而郝士超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在武戏方面有自己的认知,文戏还达不到,说得直白点就是还比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唱功,去塑造鲜活的人物。”为此,他还特意和在河北梆子发声方法上有深入研究的王福利老师学习了一年多的发声方法,“之前唱钟馗,嗓子很疲劳,嘶哑得喝水都疼,现在演完不觉得累,嗓子基本不受影响。”

郝士超

谈及在自己艺术道路上遇到的恩师,郝士超难掩激动与感激之情,他曾师承张振荣、李金鹏、孟繁英、杨少春、马玉璋、徐小刚、董志华、江长春、董和平、徐宝忠、刘立伟等名师,2022年拜河北梆子名家吴桂云为师。“他们给予我方方面面的指导与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立在舞台上的我。”郝士超表示,自己也将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把多年来所学、所感、所想、所悟毫无保留地传给新一代年轻演员,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早日在舞台上立起来。

获得梅花奖后,郝士超并没有停下脚步。刚刚过去的六月,他带着“郝士超折子戏专场”进行了汇报演出和公益惠民演出,又演了《钟馗》和《瓦桥关》。再演出,郝士超多了一个身份——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观众对我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了,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希望以最完美的演出回馈家乡父老这么多年对河北梆子和对我的支持。”郝士超道出了自己最朴实的心声,“学戏排戏演戏就是为了演给观众看,观众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满足。”

近两年,郝士超入选了文旅部的全国青年戏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中获“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参加了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还被纳入河北省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燕赵秀林计划”……在郝士超心中,大武生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希望未来塑造更多在舞台上立得住、观众喜欢的人物形象。同时,郝士超也表示,将创演更多如《宝莲灯》《钟馗》这样久演不衰、真正传得下去的作品,为传承河北梆子艺术、打造河北“北方戏窝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郝士超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