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杂志·“双争”榜样 | “土专家”的追梦路
2023-10-09 09:44:36     当代人杂志    【字体:

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以各地常态选树的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基础,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进行深入采访,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双争”榜样》栏目陆续推发。

《“双争”榜样》栏目,旨在更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双争”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引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美好生活创造者,以典型榜样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双争”榜样 

刘铁钧

刘铁钧,男,197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后奕镇石各庄村喜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他20余载扎根农村,心系农业机械化,潜心农机化技术推广,成立专业合作社后,帮助周围百姓科技种田,共同致富。他曾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首批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4月荣获“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土专家”的追梦路

◎李婍

七月的北方田园,像一首诗,蓬勃热烈。

穿行在乡间公路上,穿过绿色织锦的夏日乡村,田与田的葱茏繁盛连在一起,村落掩映在浓浓的绿意中。

廊坊市永清县石各村,几年前曾到这里参加过桃花节,彼时村外的田园到处是灼灼欲燃的粉红,这个时节却是枝叶茂密硕果累累,时空交错,景色有异,便恍若换了人间。

此行来采访石各庄村喜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全国人大代表刘铁钧。

按照导航指引,拐进一条乡间路,远远看到路边一片红顶子机棚,各种机械设备整齐排列在机棚里、院子里,便认定找对了地方,喜庆农机合作社应该就是这里。

走进院子,喊了一嗓子,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年男子应声从屋里走出来,五官很有立体感,肤色黝黑,穿了一身黑色衣衫,有着接地气的质朴。他便是刘铁钧,虽说已四十六岁,举手投足间那份干脆利落,倒显得更年轻些。

小暑已过,大暑未至,正是农机合作社清闲的时候,可以坐下来细聊。

坐在合作社办公室,视野很好,目及之处,便是满院子的机械设备,以及院外满目的青纱帐。刘铁钧深邃的目光望着远处,给我讲他和他的农机合作社的故事,讲他这二十多年来怎样扎根农村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路。

石各庄是刘铁钧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父亲是村里的农机员,负责开拖拉机。童年时代,刘铁钧最敬重的人便是父亲,看着父亲端坐在拖拉机上在农田里忙碌,威风凛凛好帅气!父亲心灵手巧、永远不知道疲倦,他不但会开拖拉机,还会修,对拖拉机的构造、每个零件的功能摸得一清二楚,是全村公认的技术最全面的拖拉机手。

石各庄地多,拖拉机也多,刘铁钧的记忆中,夜晚闲下来的时光,父亲都在加班加点帮别人修拖拉机,却从来不叫苦叫累。而刘铁均总是悄悄陪在父亲身旁,耳濡目染,他对农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小在乡村长大,刘铁钧喜欢葳蕤的青纱帐,喜欢钻进玉米地里和小伙伴们藏猫猫,他们会巧妙地躲开像锋利刀片似的玉米叶子。但是,冒着酷暑帮妈妈掰玉米,却是他最怵头的,此时,玉米叶子像是有了魔法,怎么躲都躲不开,胳膊上脸上划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伤痕,一出汗,疼痛难忍。他跟父亲说:“别光捣鼓拖拉机啊,你研究一种掰玉米的机械吧。”父亲说:“你好好上学,将来等着你去研究呢。”

曾经的乡村是贫瘠的,父亲勤勉劳作,并没有使一家摆脱清苦的生活。刘铁钧读到初中二年级,那个学期,家里没钱给他交书费。开学的日子,别的同学都领到了新书,唯有自己手捧着一本借来的旧书上课,倔强的刘铁钧羞愧难当,背着书包离开了学校。他含泪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不上学了,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贴补家用,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父亲怒了,那张雕刻着深深沟壑的古铜色脸涨得通红,第一次对着刘铁钧大声怒斥,他还是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儿子辍学,他的梦想顿时碎了一地。

父亲狠下心,给刘铁钧找了个到建筑队当小工的活计,想的是干几天累垮了,儿子自然就回课堂上课了。

可刘铁钧的拧劲儿上来了,他干了一段时间小工,自己悄悄到亲戚家找了个活计,从此彻底告别了校园。此后的若干年,他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在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祖祖辈辈富裕的希冀,那块渗透着他们的苦痛、忧伤的土地,也给予他们收获的欣慰。

熬呀熬呀,苦日子最终熬出了几分甜味儿。

刘铁均要结婚了,新娘是后奕村的姑娘,后奕村是镇政府驻地,村里女孩子相对都见过世面,心气高,也洋气。姑娘能相中刘铁钧,是听说他手巧且厚道,跟父亲学会了修农机,将来日子差不了。妻贤夫不忧,夫勤妻不愁,小日子过起来,他们买了台农用三轮车,开车贩卖起农产品,把当地产的蔬菜、水果运到北京、天津销售。这台农用三轮车,伴随着小夫妻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天还没亮,他们的三轮车就突突欢唱着,叫醒沉睡的村庄。走着走着,农用三轮车罢工了。妻子心里急,这车农产品急着送哩。刘铁钧不慌不忙拿出他的维修工具,胸有成竹地在路边修理起来。靠着从小在父亲那里偷来的手艺,靠着经常修理农用三轮车的经验,几年下来,刘铁钧修理农业机械的手艺,与父亲相比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乡亲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刘大能”。

那些年,村子里买农机的人多起来,农机有了故障,便经常有人找刘铁钧父子修,刘铁钧成了修农机的“土专家”。乡亲们对刘铁钧说,你干脆开个农机维修部吧,三里五村的农用机械坏了,也有个地方修,价格还比去外面实惠。于是,刘铁钧的农机维修部应运而生。

果蔬销售和农机维修虽都是小本生意,却也挣下了一点钱。

日子越过越甜,刘铁钧有了儿子,儿子一晃也到了跑到青纱帐藏猫猫的年纪,只是这一代孩子已经不再玩农业文明时代的那些游戏了。又到夏末时节,夜晚,听着玉米杆拔节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刘铁均又想起小时候的那个梦想,若是有一台玉米收割机,收获的时候能省却多少辛苦。

此时,市面上已经有了玉米收割机,他盘算着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再借上一些,买上一台,不为赚多少钱,只为帮大家减轻掰玉米的辛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善解人意的妻子立马同意。

“刘大能”花八万元买了台玉米收割机!消息像村头一缕清凉的的风,迅速吹遍家家户户。

到了玉米收获季,刘铁钧的玉米收割机轰隆隆闪亮登场了,村里人见过小麦收割机,还没有见过玉米收割机,大家都来看稀罕。收割机开到地头,瞬间便把半垄地的玉米秸子吃掉了,收割过的地方露出平展展的黄土地。

“玉米秸呢?”人们睁大惊诧的眼睛。

“被机器吃进肚子里了,粉碎了。”

“黄灿灿的玉米呢?”

变戏法一样出现在机器的另一边。

村子一下子沸腾起来,人们争相到刘铁钧家门口排队,请他收玉米。一时间活多得忙不过来,他披星戴月忙碌在玉米地里,半夜才往家走。午夜时分本该寂寥的村街,此时却有人在悄声交谈着,他发现,自家门口有人摸着黑开始排明天的队了。

刘铁钧心中涌动着一股热潮,传统农耕方式下辛苦劳作的农民,对机械化耕种的渴望原来如此强烈,起初他还怕收割机买回来,大家不接受呢。

刘铁钧活儿好,人实在,乡亲们认可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刘铁钧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劳累加上天气炎热,他身上起了脓包,村医帮他输液,针刚扎上他已经呼呼睡着了。

那个收玉米的秋天,他心中萌生了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想法。

时代悄然间改变着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能不能把本村和附近村街的农机设备集中起来,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刘铁钧的想法,得到了几位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

赶在春耕之前,刘铁钧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了。

五名成员,几部拖拉机收割机,规模确实小些,但是雏形有了,就不愁壮大的那一天。

合作社成立那天,还没出正月,年节喜庆的氛围笼罩着村街,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红对联,挂着红灯笼,他们便给自己的合作社起了个“喜庆”的名字,吉利,也好听。

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走向致富的一条光明大道,喜庆农机合作社把散在各户的农机登记在册,集中调配,既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精准服务,也增强了农机综合竞争实力,为合作社创造了效益。

农机合作社越办越红火,一年多的时间,便在当地小有名气。

越来越多家中有农机的人来找刘铁钧,要求入社,喜庆农机合作社的成员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105户,各类农机设备245台(套),服务环节也由最初的耕、种、收延伸到精准施肥、秸秆处理、饲草收获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合作社的社员有活干有钱挣,喜上眉梢。乡亲们摆脱了传统的耕种方式,不用吃大苦受大累,幸福指数陡增。

刘铁钧却心事重重,眉头不展。

有人不解:“你咋了,合作社办得这么好,还有什么烦心事?”

刘铁钧说:“我在想合作社的软实力也该同步提高。软实力的提升需要有理念、有方法、有平台,更需要有人引领,这样才能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水平。”

大家发现,他说的这些话他们听不懂,他做的一些事也越来越看不懂。

初中未毕业的刘铁钧,在悄悄自修大专、本科知识,一个农民,有了学历和文凭干什么使?村里人看不明白……

过去很少外出的刘铁钧,忽然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了。从2015年始,他隔三差五走出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到全国各地参加农机手大赛等赛事,参加各种农机展和培训。每次从其他城市回来,他都背回一堆奖状:河北赛区冠军、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全国农业技术能手……

回来后,他把学到的前沿农机知识教给同伴及乡亲们,这种手把手的培训很实用。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刘铁钧看得比他们远,外出学习是为了了解更多业内最新信息,给农业插上“科技之翼”,助力乡村振兴。

喜庆农机合作社的路越走越宽。

阳春三月,一台台大型农业机械在春天的田野上书写着最美的诗行,播种着希望。初夏,麦浪滚滚,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中穿梭,机声隆隆唱响丰收的欢歌,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还跨区作业,远赴河南、湖北完成订单。

传统低效的农耕方式已一去不复返,永远留在乡愁的记忆深处。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农耕生产正在蒸蒸日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从经营喜庆农机合作社,到几年后成立永清县粮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刘铁钧带领社员钻研科技种田的门道,合作社可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集教学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新品种引进、农机服务等于一体。

刘铁钧做事,总是出其不意。

前年种玉米,别人都是大水漫灌,他却在托管的大田里安装节水滴灌设备,一根根细长的管子铺在田中,田野像划了格子的作业本,齐齐整整。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把式们纷纷摇头:这滴滴哒哒的怎么能浇透?到了收获季节,刘铁钧采用节水滴灌技术种的玉米,亩均增产30%,还省了成本。

“创新科技种植模式,喊口号讲道理,乡亲们不听,在前面做出了样板,不用劝,下一个种植季,家家户户都在铺设安装节水滴灌设施呢。”刘铁均的话里透出朴实的种田道理。

刘铁钧这个乡亲们眼里的“刘大能”,真的成了县里的大能人。他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致富,社员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石各庄周边再也见不到撂荒地,合作社年营收550余万元。2018年,他的农机合作社被廊坊市农业局评为“廊坊市农机安全示范社”;2019年被河北省农业厅评为“河北省农机示范社”。

前年,刘铁均跑到山东为村里引进了20多个桃树新品种,那些小树苗今年开始挂果了,品尝着香甜的桃子,人们说,这都是刘铁钧的功劳。

走上宽敞的康庄道,今年春意盎然桃花盛开的季节,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刘铁钧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去了。刘铁钧被评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了。

刘铁钧还是老样子,性情无改,装束无改,操着乡音,忙碌在田间地头。只是,那个曾经心怀梦想的乡村少年,心中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

在希望的田野上,随处可以看到年轻人驾驶着农机欢快劳作的身影。看到这些年轻人踏实、肯干、上进,刘铁钧搞农业更有信心、更有奔头了。

作 者 李婍

李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数百篇,出版散文、小说、历史文化随笔图书20余部。有多部作品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丰子恺优秀散文奖、河北省十佳图书等。

关键词 :追梦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当代人杂志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