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县:扎实推进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2023-12-01 10:01:00     河北日报    【字体:

开展“会前微宣讲”

“王书记读的一段话中说到,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作为一名护林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既然村里选我当护林员,我就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守护好责任林……”护林员李生有感而发。

在10月20日套里庄乡林业站组织的护林员培训会前,乡党委副书记王斐抓住机会,瞅准时机,给护林员读了一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

尚义县探索了“会前微宣讲”模式,机关干部化身义务宣讲员,利用各类会议活动的会前时间,分别就乡村振兴、本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内容宣讲相关理论政策,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定位。截至目前,“会前微宣讲”已累计开展686次。(史惠英)

打造“1+2+N”宣讲模式

“只要打开抖音App,关注‘大美天地·崇德尚义’抖音号,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理论政策,还能留言交流互动,简直太方便啦。”尚义县委宣传部干部孟宪丛说。

在主题教育中,为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尚义县打破“我讲你学”的传统单调宣讲形式,创新“菜单式管理、订单式服务、个性化学习”理念,精心打造“1+2+N”理论宣讲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学习宣讲灵活多效。

在“1+2+N”理论学习宣讲模式中,“1”即搭建一个平台,依托“尚义发布”客户端搭建“大美天地·崇德尚义”理论学习宣讲平台;“2”即办好两个课堂,线上云课堂和线下“理论快递”专题宣讲相结合;“N”即开发N个板块,开展多形式互动式理论学习宣讲活动,实现从“听宣讲”单一学习方式,向“看、点、学、评”的全链闭环理论学习宣讲形式转变。(张凤天、史惠英)

普法宣讲进基层 紧贴群众聚民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尚义县深入调查研究,对标基层普法宣讲覆盖面不够、内容不生动等问题认真检视整改,紧贴广大群众需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法治动力。

该县打造专业化宣讲团队,完善“谁执法谁普法”体系,成立了一支县级普法志愿中队,由14个乡(镇)、1个安置区组成,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管理服务融入宣讲内容,以农家庭院、房前屋后为普法讲堂,引入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开展情景式、互动式、沉浸式法治宣讲活动,实现“执法在哪里,普法就到哪里”。

同时,在开展普法宣讲中,保障优质化宣讲内容,结合农民、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把宣讲内容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起到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一举多得的传播效果。(张凤天、史惠英)

农家小书屋 学习好去处

“过去,我们村民喜欢聚在街头巷尾闲聊,消磨时间,现在常爱到农家书屋去,一起看书,聆听宣讲,学习科技知识,交流致富经验。”在尚义县满井镇特步不落村农家书屋里,村民们表示,通过“农家书屋+学习宣讲”这种贴身贴心的宣讲形式,更全面深刻了解了党的政策,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尚义县以农家书屋为阵地,经常性、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学习活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农家书屋更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好去处,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示范讲,用家乡话唠嗑儿的形式,结合村庄发展变化、村民幸福生活等,分享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农家书屋成为凝聚精神力量、促进精神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380余场,受众1.1万余人。(张凤天)

运用三个结合 推进理论宣讲

在尚义县惠民安置区天福苑小区内,12名社区文明志愿者在与小区居民共同清理楼道杂物,并向他们宣讲生活安全知识、火灾应急逃生等。为进一步扩宽“理论+”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尚义县统筹宣讲资源,聚焦“三个结合”,推进理论宣讲常态化。

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最美尚义人”百姓宣讲、“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七类主题宣讲活动,让群众感受社会的前行、时代脉动,激发爱国爱党情怀。

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文明城区、文明城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打造“我的创城故事”“乡村振兴”“尚义最美巾帼”系列宣讲团队,在全县传递文明新风尚,传播文明好声音。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全县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前沿阵地作用,创办打造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教育基地,依托每月开展的党员活动日活动,将宣讲延伸到基层一线,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张凤天、史惠英)

理论宣讲全覆盖

10月18日晚,在尚义县“知新话”理论微宣讲比赛现场,来自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的15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从日常工作、个人经历、身边榜样等方面,讲述了党的政策及身边的典型案例。

为持续推动宣讲工作,尚义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作用,不断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积极探索成立“知新话”理论微宣讲团,广泛吸纳全县理论、文艺、劳模等各界宣讲人才,走进街巷小区、广场集市、长廊凉亭,用大白话说天下事、用百姓话讲国家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

目前,尚义县按照“组织推荐、择优遴选”的原则,重新梳理,不断完善充实宣讲人才库,将机关干部、基层干部、青年教师、“三老”人员、文艺骨干、乡贤能人、身边好人纳入理论宣讲人才库,打造1100余人的“知新话”理论微宣讲团,他们的身影遍布全县各乡镇、县城各公共场所及企业车间,实现了基层理论宣讲全覆盖。(张凤天、史惠英)

“三老”组成义务宣讲队

在尚义县,活跃着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党的理论政策“三老”义务宣讲队,他们把讲堂从会议室搬到了百姓的家门口,是基层群众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百事通”,在百姓中威望很高。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老”宣讲员热情更加高涨,已开展宣讲306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的贴心宣讲员”。

尚义县针对本县农村老弱人口多等实际情况,在组织好尚义县委宣讲团、乡镇宣讲队集中宣讲的同时,从探索“面对面、零距离、快速度”宣讲新途径入手,发动各乡镇、各村选聘德高望重、有文化水平、热衷政策宣传宣讲的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教师组成“三老”义务宣讲员队伍。他们用老百姓喜欢听、能听懂、好理解的乡音土话,将“理论稿”讲成“百姓话”,把“大道理”转为“小故事”,宣讲内容可亲、可近、可信,群众易懂、易记。八道沟镇西塞村老党员李有贵说:“我们生活在当地,熟悉村情民情,了解村里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做宣讲工作优势明显,能够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入户宣讲。”

“三老”在担当宣讲员的基础上,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出点子、解疑惑、顺心气,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宣讲增信心。下马圈乡阳高窑村老教师薛宏说:“我们‘三老’宣讲员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激励了大家的信心!”(孟宪丛、史惠英)

“巾帼”宣讲小分队 传承文明新家风

在“六进”宣讲中,围绕创建的“崇尚‘理’义”微宣讲品牌,尚义县组建了7支宣讲小分队。其中“巾帼”宣讲小分队由县妇联牵头,通过故事演讲、读书分享、亲子阅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讲出“巾帼”好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入脑入心。

“巾帼”宣讲小分队紧扣妇联职能,充分发挥妇联是广大妇女“娘家人”的优势,创新宣讲方式,聚焦妇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需要解决的难题,以孝老爱亲传递、婚姻家庭辅导、妇女权益保障等内容为切入点,用方言土语讲得懂、用典型事例教育人,让妇女群众听起来有滋味、有回味。

按照“妇女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巾帼”宣讲小分队依托红色记忆展博馆、乡愁记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等阵地开展宣讲,还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田间地头、街巷村头、公园广场、企业车间等场所,开展流动宣讲,打造不停歇的基层宣讲阵地。今年以来,“巾帼”宣讲小分队共开展各类宣讲65场次,受众2500余人次。(孟宪丛、史惠英)

关键词 :理论宣讲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