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舞蹈走红,出了道网络传播思考题
2023-12-29 09:28:00     中国艺术报    【字体:

近来“科目三”舞蹈在线上线下走红,越来越多的人被它吸引,这使得该舞蹈迅速从早前的“不入流”“被质疑”转变为风靡多地,乃至在国外引起关注。

“科目三”舞蹈较早兴起于广西。为什么称之为“科目三”?有一种网络说法认为每一个广西人这一生都要经历一场考试,如果把它比喻成考驾照,那么“科目一”就是唱山歌,“科目二”就是嗦粉,“科目三”就是跳舞,故该舞蹈早期有“广西科目三”的网络名称。

笔者认为,“神曲”、极简、“开源”、平台四项特质共同促成了“科目三”舞蹈的走红。

其一,“神曲”适配使得舞乐相得益彰。“科目三”舞蹈的经典BGM(背景音乐)是《一笑江湖》(DJ版)。这首歌曲词风表达出一种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的豪迈、乐观、自信,鼓励大家要勇敢、坦然地面对挫折,激发了人们的勇气和豪情。该音乐的DJ版本节奏欢快、动感十足,再配合着戏腔唱法,乐声缭绕间迅速营造起热闹欢乐的在场氛围,易激起旁观者的情感共鸣。

其二,动作极简催化万众创新。该舞蹈每个动作都非常简单,普通人练习几次即可掌握。此外,舞者还可以随时随地创新,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训练,零基础的爱好者也可以编排新动作。据粗略统计,目前在抖音平台上已出现数十种“科目三”舞蹈版本,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其三,“开源”百搭造就千变万化。“科目三”舞蹈的表演门槛极为宽松,这为后续的场景转换提供了友好的“开源”环境。就表演人数看,该舞蹈可以单人出镜,也可以多人组队表演。就表演场景来看,该舞蹈对演出地点的要求较低。就演出辅助来看,该舞蹈可以适配多种多样的服装道具。就演出效果而言,动作简洁流畅、幅度较大,尤其是随着拍摄者运镜角度的不断变化使得该舞蹈的路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震撼力。就表演内容而言,在短视频内容的激烈竞争和“内卷”态势下,各创作者“八仙过海”“脑洞大开”,争相发布创意短视频,在舞蹈的基础上加入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以此来争取观众宝贵的“秒级”注意力。

其四,短视频平台赋能持续发展。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聚合了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整合了金融、技术、文化等诸多资源,打通了互联网内容生产、传播、变现等环节的通路,这种“独角兽”式的头部平台为“科目三”舞蹈的走红和持续火爆提供了温润的土壤和适当的机遇。

当然,围绕“科目三”舞蹈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有人认为该舞蹈艺术价值较低,甚至有些低俗;有人认为该舞蹈“太土”“辣眼睛”;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舞蹈动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扭伤脚踝等。类似这样的评价并不少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种舞蹈确实“收割”了相当数量的观众,在网络大潮中持续出圈,且在持续保持甚至提升热度。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不妨让我们抱着审慎、明辨的态度来看待它,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来去伪存真、弃糟取精,获取其中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进而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和传播提供经验参照和启示启发。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网络文艺场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某些文艺作品生命周期短,甚至“见光死”;一些文艺影视作品业内叫好,市场却反响平平,出现叫好与叫座倒挂的尴尬现象;部分传统优秀文化作品虽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却囿于没有适当的传播渠道导致传播受阻。鉴于此,“科目三”舞蹈的持续走红或许能给以上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在创作上既要有向上的立意,也要有向下的笔触。自古以来,优秀的文艺作品立意一定是向上的、升华的,是与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相吻合的。立意不高则好似地基不稳、根脉断连,即便有再高超的创作技巧或者华丽的辞藻都无法使之具备经典的特质。有了好的立意,如何把它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向下的笔触。文艺工作者要经常深入鲜活的现场,发掘第一手素材,并对之进行精准筛选、深度加工、经典赋能,创作出兼具地气与生气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表达上要不断更新“词库版本”,及时适配当下语境。文艺创作者首先要认识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及时跟进、适度学习、熟练掌握,最后要结合自身创作特点加以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以拉近作品和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从而增加文艺作品的受众纵深。

在传播上要不断兼容新的媒体介质,为文艺作品的扩散注入澎湃动力。数字化时代,以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展现出了较强的后发优势,它们传播速度极快、门槛准入较易、宣发成本较低,它们内容丰富、花费低廉、方便简单、变现快捷,它们正在悄然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面对这种趋势,文艺工作者也要及时洞悉态势,转变发展思路,适配数字化新赛道上,学习相关成功经验,在模仿中起步,在探索中积累,在复盘中提高,在创新中做大做强,用数字化平台的特有优势为文艺作品的传播注入强大动力。

关键词 :思考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