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艺名家谈艺录》|裴艳玲: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
2024-04-17 08:38:10     河北文艺网    【字体:

  2023年2月19日15时30分,拥有1100个观众座席的香港西九龙戏曲中心顶层大剧院,已是满坑满谷。“四击头”锣鼓声中,上台口,一名白盔白甲、背插靠旗的英武将军,惊艳亮相。观众报以排山倒海的“碰头彩”。

  剧中人薛平贵,扮演者裴艳玲,今年77岁。

  《甲子四折》中《平贵别窑》剧照(贾占生  摄)

  在这台以“裴艳玲师生传承讲座及折子戏示范”为题的专场演出中,《平贵别窑》,裴艳玲应工长靠武生,再演《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武松,应工短打武生。两折风格迥异的武生戏演完,一群观众拥在台前,不忍离去。繁星似的手机屏幕频繁闪烁,如林的手臂不停挥动,“裴艳玲,我爱你”的喊声此起彼伏。一些人泪流满面。

  香港,再度刮起“裴艳玲旋风”。

  “裴艳玲是德艺双馨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在她身上,深刻体现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2014年11月17日,在裴艳玲戏剧艺术研讨会上,时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的李屹如此说。他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裴艳玲崇德尚艺的风范,“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的仲呈祥说:“裴老师是‘戏圣’,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与裴艳玲相识半个多世纪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则称裴艳玲是“戏神”。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说:“裴艳玲是一个真人,是一个传奇。”他以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名句评价裴艳玲表演艺术的出神入化: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则创造了一个被广为传播的语句:如果说梅兰芳把女人演透了,那裴艳玲就把男人演透了。

  诸位艺术界重量级人物对裴艳玲及其艺术予以高度评价,绝非偶然。

  裴艳玲是河北戏剧威风凛凛的一杆大旗和别无二选的代表人物。在河北演员中,她是唯一一位三获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奖者。自1986年以来,她始终担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迄今已38年。

  自5岁登台至今,在长达72年的从艺时间里,裴艳玲在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三个剧种间闪展腾挪,在生、旦、净、丑不同行当间灵活转身,不断演出新剧目,创造新角色,被誉为“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

  有关裴艳玲的图像、声音、文字,浩如烟海。前有她主演的电影《宝莲灯》《哪吒》,后有黄蜀芹执导的电影《人·鬼·情》,近年,又有她主演的电影《钟馗》《响九霄》上映。电视上,曾陆续播出过央视白燕升、凤凰卫视鲁豫、北京卫视田歌等知名主持人与裴艳玲的长篇对话节目。雪小禅所著的《裴艳玲传》更是全面展现了她的传奇人生。

  “裴艳玲”三字之响亮,正如百年前梁启超赞誉“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诗句,“声名卅载轰如雷”。假若自1976年裴艳玲饰演主角沉香的戏曲影片《宝莲灯》公映算起,裴艳玲在全国范围内“声名”“轰如雷”之时间长度,已达48载。

  凭一己之力,

  让世界发现河北梆子

  裴艳玲初享大名,是在河北梆子领域。

  除了观众的口碑,最能体现一名艺人“江湖地位”的,是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2009年,文化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裴艳玲的名字赫然在列。

  河北梆子,与秦腔、晋剧、豫剧等同宗同族,为梆子声腔系统的重要支脉。百年前曾经辉煌一时,与京剧呈分庭抗礼之势。鼎盛时期,新疆、广东甚至蒙古国、俄罗斯、菲律宾都有河北梆子班社。20世纪40年代,河北梆子曾濒临灭绝。

  1947年农历八月十二,裴艳玲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父亲裴聚亭是武戏演员,故裴艳玲自幼习京剧老生,兼学武生。5岁登台,9岁即担纲主演。

  自1960年由一名民间剧团的“江湖艺人”被调入新成立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至1997年回归京剧 ,裴艳玲浸淫河北梆子37年,擅演剧目有《宝莲灯》《南北和》《哪吒》《夜奔》《火烧连营》《辛弃疾》《陆文龙》《兰陵王》《钟馗》《武松》等几十出。

  至今,《钟馗》《宝莲灯》仍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每演一地的必上剧目,并分别获得文化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要知道,一个剧目若能获此奖,要求“1949年以后首演的剧目应达到1000场以上,所有剧目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演出场次应达到400场以上,近3年的演出场次必须达到60场以上”。

  对于日渐式微的地方戏曲而言,斩获此奖实属不易。

  《宝莲灯》:一朝成名天下知

  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电影中,一部名为《宝莲灯》的民族舞剧艺术片大受赞誉。新成立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的编导们据此改编为河北梆子台本,拟于1960年创排上演。

  1960年,裴艳玲在《宝莲灯》中饰演沉香

  恰在此时,少年裴艳玲自束鹿县京剧团被选入青年跃进剧团,旋即出任此剧主演。彼时的青年跃进剧团,名家云集、精英荟萃,演员皆全省一时之选。不满13岁的裴艳玲能够脱颖而出,足见当年其勃发之英姿和不世出之才情。加上李少春、崔盛斌、郭景春等名家的口传心授、耳提面命,裴艳玲所饰演的主角沉香大放异彩,有如石破天惊。“一口气能拧几十个旋子的小武生”成为戏迷观众街谈巷议的话题。1962年,毛泽东观看此剧。1976年,该剧又被拍成电影向全国播放。

  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宝莲灯》是当之无愧的看家戏。

  《夜奔》:炉火纯青独角戏

  《夜奔》是仅有40分钟的昆曲折子戏,描绘刺配沧州的林冲夜晚赶路时的愤怒、悲壮、苍凉、无奈,武功繁难,歌舞并重,文辞典雅,情节简单。全剧演员只一人,从头演到尾,没有扎实的功底和全面的表演技能,绝难胜任。昆曲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而裴艳玲以女儿身出演“男怕”之戏,其难度可想而知。

  裴艳玲在昆曲《夜奔》中饰演林冲

  裴艳玲向北方昆曲剧院的侯永奎和时在青年跃进剧团任教的郭景春分别学习此剧的演法。侯永奎宗尚和玉,“尚派”演法,一招一式,威猛剽悍,实砍硬凿,无花哨虚架。郭景春宗李兰亭,“李派”特色,身段动作“脆、帅、美、狠”。在师法二者基础上,裴艳玲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独特的“裴氏”特色的“这一个”林冲演法。

  1979年11月,中国文学艺术界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同居一室的关肃霜与裴艳玲互相激将,二人同台竞技:关肃霜演《盗仙草》,裴艳玲演《夜奔》,引起轰动。

  几十年间,裴艳玲的《夜奔》上演逾千场。在所有演过的戏中,裴艳玲最看重《夜奔》,她说,“可以打99分”。

  《哪吒》:博采众长放异彩

  1964年至1976年,全面禁演传统戏,更不许女演男、男演女。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改任音响师,大青衣张君秋息影舞台,裴艳玲也无奈改任字幕员和勤杂工,只偶在并不擅长的现代戏中扮演女性角色。

  裴艳玲并未虚度光阴,十数年间,在恶补文化课的同时,刻苦钻研河北梆子演唱技巧。待到恢复传统戏时,其纯以老生应工的新编戏《南北和》获得成功之后,1981年,裴艳玲主演的《哪吒》横空出世。

  电影《哪吒》剧照,裴艳玲饰演哪吒

  《哪吒》向舞蹈、杂技、艺术体操取经,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皆有独门绝活儿,一经公演,即获好评,旋即被拍成电影。

  惜乎由于此剧对主演要求极高,裴艳玲不再演出之后,无人承继,已成绝响。

  《钟馗》:“美哉奇丑”新高峰

  在裴艳玲之前,中国戏曲舞台有两类角色从无女演员出演——关公和判官。除戏班固有规矩之外,表演难度太大亦为原因之一。

  裴艳玲一向不走寻常之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哪吒》间隙,她看了上海昆剧团的《钟馗嫁妹》,“哭了个稀里哗啦”,发誓要演钟馗。裴艳玲赴天津请教京剧大家厉慧良,往西安向秦腔演员学习喷火,又向石家庄炼油厂借了一笔资金,破釜沉舟,投入排演,《钟馗》横空出世。

  裴艳玲在河北梆子《钟馗》中饰演钟馗 (周长存 摄)

  裴艳玲饰演的钟馗很难界定行当。前半部为小生扮相、老生唱念,后半部则更似架子花脸和武生之组合。其中,钟馗现场书写《梅花诗》、下高接劈叉、单腿朝天蹬、三起三落拾扇等场景以及《来到家门前》的唱段,令观众如痴如醉。

  1985年10月,裴艳玲率团晋京演出《钟馗》,本为投石问路,未料在工人俱乐部、人民剧场、吉祥戏院、广和剧场四个剧场连演月余,掀起“河北梆子热”。黄宗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美哉奇丑》为题撰文赞誉,吴祖光惊呼“前无来者”,戏剧泰斗曹禺观剧后更是称裴艳玲为“人间国宝”。

  1985年,戏剧泰斗曹禺(左)看完演出后与裴艳玲交谈

  1986年1月,裴艳玲率团赴沪,《解放日报》以《裴艳玲,你一夜之间征服了上海》为标题进行报道。《文汇报》发表专访,称赞裴艳玲“演技首屈一指,戏德有口皆碑”。老戏剧家陈大濩题诗赞曰:“从来艺事贵传神,况是裴郎格调新。正苦京昆方寂寞,感君叱咤动风云。”

  同年8月,裴艳玲率团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戏曲展,连续演出《钟馗》《哪吒》《夜奔》《闹天宫》,首度刮起“裴艳玲旋风”。《大公报》社长费彝民称,“裴艳玲的唱做令人五体投地”。

  从那时起,一批香港的年轻人成为裴艳玲的“铁粉儿”,裴艳玲到哪里演出,他们就追到哪里,一追即是30余年。

  《钟馗》一出,裴艳玲率团出国演出成为常态,她自己也多次到海外讲学。至此,世界重新“发现”河北梆子。

  时任河北省文化厅厅长的郑熙亭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河北梆子剧院,以《宝莲灯》《哪吒》《蝴蝶杯》三出大戏起家,开创河北梆子的全盛时期。到了《钟馗》又为之一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这出戏,使河北梆子冲出河北,走向了世界。”

  一个剧种自有其代表人物。如新凤霞之于评剧、常香玉之于豫剧、红线女之于粤剧、陈伯华之于汉剧等,言及河北梆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裴艳玲。

  这是观众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虽然裴艳玲近年离开了河北梆子,但是,在她的心里最为柔软的地方,一定有一部分属于河北梆子,因为,从事河北梆子的37年,凝聚着她的青春和热血、光荣与梦想。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光彩万丈的黄金时代!

  回归京剧,

  再攀艺术高峰

  1997年,50岁的裴艳玲华丽转身,回归京剧,用她自己的话说,“原业归宗”。

  裴艳玲饰演的武松形象

  2004年,裴艳玲出任河北省京剧院院长。她主演的京剧新戏包括《王安石拜相》《响九霄》《赵佗》《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钟馗》亦被改编为京剧,昆曲则有《蜈蚣岭》《寄子》等,组合演出则包括《寻源问道》和《甲子四折》。

  《响九霄》:登峰造极臻化境

  2008年5月23日,裴艳玲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戏《响九霄》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演。

  2008年5月21日,裴艳玲主演的《响九霄》在彩排中(郑标  摄)

  《响九霄》讲述了清末时期,梨园名伶响九霄将二黄引入河北梆子剧目,进行“京梆两下锅”大胆尝试。晓霞深爱师父响九霄,响九霄却将真情压在心底。响九霄冒着杀头之罪,乘进皇宫演戏之机,将一封关系变法成败的密信转送光绪皇帝。晓霞为掩护响九霄不幸身亡,含笑离世。荒郊野外,大雪纷飞,晓霞坟前,响九霄给深恋着自己的孤魂唱了一次“堂会”,感天动地。

  响九霄,本名田际云,河北高阳人,清末民初河北梆子演员。除本工花旦外,兼演青衣、武生、老生、小生。

  裴艳玲和响九霄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两人都是河北人,故乡仅距几十里;都是京、昆、梆兼擅,所谓“文武昆乱不挡”;行当也十分接近,田际云代表剧目中的《乾元山》《八大锤》等,恰好也是裴艳玲的拿手好戏;在梨园行的地位也相似,响九霄1900年任梨园工会会首,后任艺人群众团体“正乐育化会”副会长,裴艳玲则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的副主席。

  《响九霄》上演之后,裴艳玲曾多次在私下场合提到,“响九霄是在61岁去世的,我却在61岁时开始扮演响九霄。怎么就这么巧!”

  在《响九霄》的第一场中,一向以擅演须眉男儿、英雄豪杰而闻名的生行翘楚裴艳玲以旦角造型惊艳全场。当那个雍容华贵、清丽脱俗的仙女清水花出现在舞台中央时,几乎没有人相信那竟然是他们熟悉的“活林冲”“活武松”“活钟馗”。有意思的是,裴艳玲本为女性,许是惯演男人之故,琴师边发兵说,裴艳玲演旦角也是“男旦的味道”。

  主人公响九霄的唱腔由裴艳玲亲自设计,唱来更是格外自如。响九霄哭祭徒儿晓霞一场,整场戏仅一个唱段,高低抑扬,缓急顿挫,时而痛苦长号,时而凄咽絮语,且说且歌,如泣如诉,煞是感人。

  在石家庄首演那夜,戏到此处,观众席一位名叫赵燕的女子,顾不上身旁幼子不时看向自己的疑惑眼神,径自泣不成声。

  《响九霄》获得了巨大成功,除主演裴艳玲获得包括第三次梅花奖在内众多奖项之外,此剧还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迄今河北省唯一获得这一舞台艺术国家最高荣誉的剧目。2010年,《响九霄》又被著名导演丁荫楠搬上大银幕,并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寻源问道》:形式新颖亮绝活儿

  《寻源问道》是应话剧导演林兆华之邀参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而排演的。

  裴艳玲在《寻源问道》中自任主持人(贾克  摄)

  这台2011年首演于首都剧场的节目,形式很特别——舞台上除了传统戏必备的一桌二椅,还摆列着化妆桌和刀枪把子,演员不穿戏装,而是身着排练服,乐队也不在惯常的台侧,而是进到台内——令观众产生错觉,眼前莫非不是舞台,而是排练场?

  裴艳玲上半场演出《哪吒》《夜奔》《蜈蚣岭》《探庄》四折昆曲戏各自的“新水令”,下半场演出京剧《洪洋洞》片段。裴艳玲自任主持,亦说亦唱,不断现场抓哏,全场掌声笑声,此起彼落。

  《人民日报》记者徐馨在报道《寻源问道》演出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不能断言它“绝后”,但可称其“空前”。从北京文化地标性建筑首都剧场本身来说,它第一次由戏剧场变身戏园,被拱手相让给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从这位被曹禺、吴祖光誉为“人间国宝”的艺术家角度来说,这是她首次在国内以排练形式,举办京昆梆专场。更重要的是,此次专场,既是64岁的裴艳玲终其一生的艺术浓缩,又从细节中无声地传递着她对戏曲传统的尊重、对戏曲艺术的理解。

  完成林兆华布置的“任务”后,《寻源问道》也成了裴艳玲的保留剧目。不仅在内地巡回演出,还演到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甲子四折》:文武兼备惊世人

  《甲子四折》也是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剧目。2012年,适逢裴艳玲从艺60周年,林兆华、濮存昕与裴艳玲一起策划了这个专场。

  四折戏分两场演完,包括昆曲《浣纱记·寄子》和京剧《翠屏山》《平贵别窑》《武松醉打蒋门神》。在《寄子》中,裴艳玲以老生出演伍子胥,苍劲悲怆,令人为之落泪;《平贵别窑》,以长靠武生应工,取法“唐(韵笙)派”,节奏紧张,扣人心弦;而《翠屏山》中的少年英雄石秀,则为短打武生,痛快诙谐,身手矫健。最为传神者,是《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武松每次痛饮与醉态表演,皆不重样,层次分明。

  《光明日报》的文章道:

  最吸引人的是她的武功,从“砍身”到“飞脚”,从“扫堂腿”到“旋子”,甚至连危险系数较高的“抢背”,65岁的裴艳玲做起来都是轻松自如,流畅连贯,这些连小伙子都怵头的基毯功,让一个65岁高龄且膝盖有伤的女人演绎得如此轻松自如,真是宝刀不老,令观众叫喊声掀翻全场,纷纷震惊道:“太神了!”

  《甲子四折》与《寻源问道》一样,后来也成了裴艳玲的演出标配,2014年还参加了由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主办的“中国戏曲节”,受到极大欢迎。

  《赵佗》:惊才绝艳谱传奇

  2014年8月1日,由裴艳玲自导自演的《赵佗》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演。

  裴艳玲在新编京剧《赵佗》中扮演赵佗(谢荣泉 摄)

  裴艳玲演的赵佗,武戏在先,穿厚底、扎大靠、使长枪,武功繁难,载歌载舞。文戏在后,所穿服装从蟒袍、帔到开氅,所戴髯口从“黑三”“黪三”到“白三”,做表出神入化,演唱别具韵味。一大段反西皮的《哭灵牌》,痛快淋漓。

  剧中人赵佗的唱腔,与《响九霄》一样由裴艳玲自己设计。响九霄的唱,以二黄为主。为了不重复自己,赵佗的唱,以西皮为主。

  此剧的导演,也是裴艳玲。唱了大半辈子戏,年近古稀,第一回当了导演。用裴艳玲自己的话说,“赶鸭子上架”。虽是导演处女作,却与前辈戏曲大师的排戏方法不谋而合:“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梅兰芳、张君秋等大师的很多戏,谁是导演?还不是大家一起说说场面调度,说说唱词唱腔,七八天就场上见了?”

  裴艳玲交上了导演答卷。大幕一开,观众随剧情穿越到旌旗猎猎、战火纷飞的秦汉时期。故事以赵佗母子情为主线,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背景是一幅幅中国画,写意洗练、大气灵动;道具亦是由传统的一桌二椅幻化而来,干净简洁;武戏场次多,队形复杂、调度新颖,充分展示了裴艳玲驾驭武戏的深厚功力;音乐方面,因赵佗为南越王,辖制岭南,吸收了广东音乐元素,又不离京剧本体。

  《赵佗》尚在紧锣密鼓演出之时,裴艳玲又推出一台名为《桃园三结义》的新编戏。此剧,裴艳玲依旧担任导演和主演,本工武生、老生的裴艳玲反串花脸,出演张飞。《桃园三结义》作为第五届河北文化宝岛行暨经济合作交流周活动的重要演出,在台湾戏曲学院首演,后又作为“同心筑梦·美丽河北——河北省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的开幕大戏,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

  六场通透的全能艺人

  在戏曲界,素有男演女、女演男的传统,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单说女演男,京剧孟小冬,称“梨园冬皇”;晋剧丁果仙,为“须生大王”;河北梆子王玉磬,自创“王派”。

  少年裴艳玲火到什么程度?2014年,当年在束鹿县(今辛集市)京剧团与裴艳玲同台演出过的张兰美仍记得彼时戏迷的评价:“见过这么小的,没见过这么好的;见过这么好的,没见过这么小的。”

  在一般人眼里,裴艳玲是惊才绝艳的女武生。其实,她文武兼备,唱念做打皆精。只是,过于强大的武戏之名,掩盖了她同样强大的文戏实力。业内人士常把她与同样文武俱佳的梨园前辈李少春、李万春、关肃霜等名角相提并论。

  初改河北梆子时,由于与京剧发声方法的差异,裴艳玲的演唱不甚理想,只好暂别文戏,改以武戏为主,坊间方有“女武生裴艳玲”之说。河北梆子唱腔,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而且,男女同调,一般人的嗓子够不着调门,故而生行演唱人才十分稀缺。时至今日,河北梆子界也未能改变“一窝旦”之局面。

  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之后,裴艳玲开始像当年练习拧旋子一样在演唱方面下苦功夫。最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唱家是1974年英年早逝的张淑敏,在河北梆子戏迷心目中,张淑敏堪称神级的存在,其代表作《龙江颂》仿佛“梆子圣经”。王玉磬说过,“张淑敏的演唱代表了河北梆子的最高水平”。张淑敏在世之时,裴艳玲经常向她请教演唱技巧,后又向中央民族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孙翠珍请教发声方法。

  评论家晓雄认为,到出演《红灯照》之林黑娘时,裴艳玲的演唱已经“韵味十足,激昂慷慨,声情并茂”。姜步瀛则认为,出演《南北和》《哪吒》时,裴艳玲“便已出现唱念做舞水乳交融的佳境”。

  由于京昆梆兼擅,裴艳玲还经常“三下锅”,即同一台戏以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三个剧种合演,比如她常演的《火烧连营》。

  一出戏中扮演多个角色,也是其拿手好戏。《火烧连营》,裴艳玲出演,从来都是“一赶四”,先饰黄忠,次饰关兴,再饰刘备,最后饰演赵云。

  裴艳玲三次获梅花奖,参评剧目涉及三个剧种:1985年,昆曲《夜奔》、河北梆子《南北和·见娘》《钟馗·嫁妹》;1995年,河北梆子《武松》;2009年,京剧《响九霄》。以三个剧种报评,皆摘“梅花”而归,全国仅此一人。

  更令人称奇者,裴艳玲演过的行当不仅有本工的武生、老生和猴戏,专业水准之高自不待言,她还出演过小生、花脸和旦角行当,同样是专业水准,而不是客串与玩票。《中国戏剧》原副主编安志强的评价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可谓允当之论。

  转行京剧后,裴艳玲更是亲任过唱腔设计和导演,能耐之大,令人叹服。

  在戏曲界,对于那些天赋极佳的演员,人们多冠以特有的甚至是唯一的称号,比如“十全大净”,指金少山;“通天教主”,为王瑶卿;“活武松”,武生泰斗盖叫天;“梨园冬皇”,坤生名家孟小冬。

  又比如“李神仙”,指的是京剧大师李少春。李少春能演各种行当的各种角色,生旦净丑、文武昆乱样样皆精。裴艳玲是给李少春磕过头的弟子,从其所涉剧种和行当观之,颇具乃师风范。似这般玩转舞台的全能型艺人,行家称为“六场通透”。有论者参照其师李少春被尊为“李神仙”的路数,将裴艳玲誉为“裴神仙”。

  “神仙”如何修炼得

  有人说,裴艳玲最为保守,四功五法,谨遵师教。裴艳玲却道:“我守得还不够。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太好了,我连十分之一也没学到,惭愧惭愧。”

  虽然“玩意儿”保守,但她的每一出戏都力求出新。

  1981年创排《哪吒》,她不仅以传统的乾坤圈技巧示人,还向武术运动员学习九节鞭,向体操运动员请教翻腾动作,用在戏中,效果甚佳。

  1985年创排《钟馗》,更是新意迭出。前文所述下高劈叉、三起三落,现场手书《梅花诗》,是多年来《钟馗》中久演不衰的桥段。

  2008年的《响九霄》,再次挑战自我,其中之一即是首场的旦角扮相,艳惊四座。

  2014年的《赵佗》,又有几大亮点:以短打武生闻名的裴艳玲,一展长靠武生实力。白靠上身,英气逼人,直让人感慨岁月何曾留痕;两番击鼓,赢得观众多次掌声。知情人了解她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为方便练习击鼓,常年将两支鼓键子放在随身的帆布包里,天长日久,鼓键子居然把帆布包顶出破洞。

  裴艳玲曾得多位严师、名师亲授。授业恩师李崇帅、崔盛斌、郭景春虽然名气不大,但教戏极其严格,近乎残酷。成名后得李少春、茹富兰、厉慧良、侯永奎等名师指教,如虎添翼。

  一般人只看到舞台上裴艳玲被鲜花与掌声环绕,却不知其“山后练鞭”之苦。

  2014年6月在香港演出《寻源问道》时,自任主持的裴艳玲在台上与1750名观众开了一句玩笑:“我看那些犯了罪的,也别枪毙他们,也别判刑,罚他们来演戏吧。”戏言背后,隐约透露了做一名戏曲演员要吃怎样的苦头。

  70岁的裴艳玲借助汽车安全带躺着练功

  裴艳玲曾说过:“练功那罪不是一般人能够受的。怎么能不苦?怎么会不累?有时候累惨了,真想上吊!心想上吊死了,也许能休息一会儿。”

  说到裴艳玲的惊人意志力,有一个细节鲜为人知,不妨在此披露。20世纪80年代,裴艳玲正担任着演出团的团长和领衔主演。为了全团人员的生计,演出频繁。有一段时间,累得脱肛,痛苦至极。她的戏,武功吃重,一场戏下来,鲜血能把内衣湿透。

  武戏一多,受伤即成家常便饭。早年演《哪吒》时,曾被对手兵器误刺伤面部,缝合之后,至今留有伤痕。2014年夏天赴港演出,台上扭伤手臂,咬牙带伤演出,连续几日,观众丝毫未觉异样。7月,飞赴西藏演出一周,空气稀薄,很多人都吸氧。有人递给她氧气袋,她挥手拒绝,“我没吸一口氧,我也头疼,我也气短,但我就是硬扛着不吸,我就是要考验自己的毅力。”

  2018年冬例行体检时,裴艳玲被查出乳腺、肾脏病变。2019年春节前,裴艳玲在新加坡的一家私立医院做了右侧乳房和右侧肾脏切除手术。术后,身体虚弱,右臂不能伸展,更不能高举,医生严嘱其居家休养。

  哪知一个月后,她即出现在香港西九龙戏曲中心的舞台上。

  3月14日晚,演出上场前,她向工作人员交代:“给我一个手持麦,我假装拿着,做个烟幕弹,其实是这半边身子不能动,不拿麦就露馅儿了。”

  锣鼓响,裴艳玲开唱《夜奔》选段,从“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起,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唱到“鬓发焦灼,行李萧条”,云手、踢腿、圆场,样样毫不含糊。

  演完两段《夜奔》,裴艳玲跟观众聊起家常:“我以为我会在手术室那个白色世界里做一个了断,谁知道他们不要我,又把我打发回来。这座戏曲中心,我如果不喊上两嗓子,好像我的人生还不圆满吧。”

  话语几次被掌声打断,观众有的笑,有的擦眼泪。

  观众意犹未尽,裴艳玲又加唱了一段《响九霄》。

  是“女神”,

  也是普通女人

  从艺72年,裴艳玲获奖甚多,难以准确计数。对于奖杯之类,一般人视如拱璧,她却似乎毫不在意。

  2013年12月,裴艳玲获得了“旨在表彰具有高尚精神、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的中华文化艺术英才”的中华艺文奖,同时获奖者包括莫言、吴良镛、沈鹏等大咖。这样一个在人民大会堂由国家领导人颁奖、奖金高达100万元的重量级奖项,获奖归来的裴艳玲却对河北的新闻媒体只字未提。

  可是,只要跟演出有关、跟观众有关,裴艳玲却极为看重。

  盛年时,裴艳玲背着铺盖卷儿,每年走村串乡演出200余场,风餐露宿,条件极其艰苦。近些年,年岁渐长,下乡少了,但是除了她所在剧团的演出务必参加之外,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几乎演遍了全国,她的《夜奔》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保留节目。

  戏里惯演伟丈夫的裴艳玲,戏外偶尔现身,一般也是被人群簇拥着,仿佛女神御风而行,蒙着一层神秘色彩。其实,裴艳玲的日常,十分简单。

  裴艳玲生于北方农村,搭班民间剧团时,以游走乡野为主,改业河北梆子后才定居城市。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方式似乎日益回归田园,乡愁满满,乡情依依。

  衣。裴艳玲不尚奢华,衣饰不多,平素多着中式对襟棉麻布服,春夏秋冬,一成不变。一套上藏青下米黄的演出服装,十数载间,无论演于何处但凡清唱都是这一身。身为女人,天性爱美,偶尔出席重大活动,裴艳玲也会秀出一两件在各处演出时选购的地域特色鲜明的衣服,比如俄罗斯民族服装、泰式服装,亦大多为男装。

  食。裴艳玲自幼从艺,家长不允其接近庖厨,担心意外受伤影响艺途,故而她不谙厨艺,也不贪口腹之欲,果腹之物多为饺子、面条、大锅菜、小咸菜、烤馒头片。也不喝酒,全然不似她尊重的梨园前辈关肃霜那般擅饮。别人请她赴宴,十有八九会推说“有事”,其实,她只是不喜酬酢。宁愿饿着,也不在酒局上虚掷光阴。

  住。裴艳玲因原名裴信,如今的居所称“信园”。建筑外观颇为“洋气”,似有欧风美韵。进至客厅,壁上不见一幅名人字画,地面有序摆放着水缸、石墩、木桌等物。卧室内,冬天靠墙摆一摞老式棉被,夏天会多出一顶蚊帐。若不是练功房里墙上镶着明晃晃的镜面,地上铺着毯子,墙角摆放着刀枪把子,直令人感觉仿佛误入一位农村大娘的居处。

  行。她也不爱旅游,到过的国内国外地方虽然不少,但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准备演出,演完即撤,真没看过几个风景名胜。

  裴艳玲喜爱小动物。信园里鸡鸣狗跳,好不热闹。曾养爱犬若干,每只爱犬亲自命名,一只名唤“裴(赔)钱货”,另一只却叫“裴(赔)不了”。为给爱犬疗疾,曾深更半夜打车找宠物医院。也曾为使爱犬陪自己飞往新加坡,交纳不菲入境费。

  裴艳玲之最爱,品茗听“余”。有缘到她家做客者,总有好茶相待。喝茶,聊天,谈戏,必谈至夤夜,兴尽方散。数十年间,裴艳玲曾多次搬家,家中物什多有变化。唯一不变者,乃循环播放之京剧唱段,不是余叔岩,即是孟小冬。

  最近几年演出渐少,她多以写字画画自娱。一册齐白石的帖本,临得有模有样。兴致高时,她会给友人发送作品微信图片,笑称自己乃“小白石”也。偶尔也上网打游戏,居然能酣战通宵。

  裴艳玲年轻时不善言谈,出席会议,经常沉默,一言不发。偶尔发声,又常常语惊四座。及长,风格渐突,似有“人来疯”之概,谈笑自如,口若悬河,常常是连说带比划,且歌且舞,俨然一出独角戏。

  多年来,各种场合,人们在介绍裴艳玲时,一般称其“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亦多有冠之以“大师”者,她均报以微笑,甚少回应。

  其实,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论坛的一次演讲中,裴艳玲像季羡林一样,专门“谢绝”过大师称谓。2009年4月9日,《文汇报》题为《京剧名家裴艳玲拒称“大师”》的报道引用了她的原话:“梨园行,只有梅兰芳大师。周信芳也是在他下世后人们才尊奉其为大师的。我是小字辈,大师称号,免谈。”

  在自我介绍时,她的常用语是,“我是艺人裴艳玲”。

  如今,“艺人裴艳玲”已然七十有七。

  客观而言,由于年龄原因,加之身体做过大手术,裴艳玲再编演新的成本儿大戏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即便演出旧作,也难免力不从心,尤其是她主演的戏几乎都是文武并重。虽然“裴粉”们无不希望神奇的“裴神仙”能够继续制造神奇,但是面对自然规律,人们也只能徒呼奈何。

  尽管如此,裴艳玲身体依然硬朗,本有一颗大心脏,意志力之顽强又超出常人,相信在很长时间之内,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舞台上裴艳玲活跃而矫健的身影。

  “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这既是《响九霄》的主题歌唱词,亦是裴艳玲的“夫子自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郑标)

  郑标,1966年生,河北辛集人,高级编辑、硕士生导师。1993年至今就职于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留学人才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彼得罗夫艺术科学院院士。作品曾获“星光奖”“金鹰奖”“金桥奖”“彩虹奖”等国家级奖项。有《正在现场》《应无所住》《裴先生》《百年乡贤》《赤子三人》等多部著作出版。

关键词 :裴艳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文艺网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