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他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的艺术门类相比,摄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到今天不过180余年的历史。摄影艺术的每一次跃迁,都离不开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胶卷取代玻璃底片,源于物理、化工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摄影则离不开计算机、电子技术的支持。从艺术生产来看,摄影艺术的生产资料直到今天仍在不断丰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摄影器材的更新,更为小巧便携的摄影器材使得摄影创作变得更加便捷,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新设备为摄影创作的视角选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卧龙湖城》张忠悦 衡水市桃城区
马克思定义说: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艺术生产而言,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推动形成文艺新质生产力,扩大优质文艺产品供给,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没有一门艺术像摄影这样与技术革新、生产力进步的联系如此紧密。摄影艺术有着极强的技术属性,其审美体验的革命性拓展与提升——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数字影像的处理,航拍视角的震撼等等——首先是源于技术革新,其次才是艺术家利用新技术、新器材的精心创作。摄影艺术审美价值的传播,同样得益于印刷技术、数字设备、展陈手段等技术层面的不断发展进步。
近日,由河北省文联主办的“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展览”与广大观众见面。展出作品与展陈设计所呈现的诸多特点,似乎可以窥见“文艺新质生产力”的魅力所在。
多元视角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得益于航拍设备与技术的日渐成熟,本次展览展出的航拍作品占到展出作品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古人想象中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成为现实。超越人眼视角与日常视点的航拍作品,带给人们更加宏阔震撼、更为壮观雄浑、更加气势如虹的全新审美体验。其中有七幅从几百公里高空由高分辨率卫星拍摄并艺术化处理的影像作品,将人类的尖端科技与浪漫的艺术想象有机结合,将燕赵大地的自然风光置于宇宙视角之中,其冲击力与震撼感极为强烈。这样视点的高度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一个数据,更是通过这些作品将人的心理感受带到一个全新维度,打开更宏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带来超越日常经验的审美感受。展出的视频作品,通过延时摄影、升格镜头等不同技术手段,快进慢放之间打破日常时空局限,同样带来新奇的审美体验。展出作品所呈现的多元视角来源于“高科技”,这不得不说是生产力的迭代更新带给艺术创作的可视可感的具体影响。

《邯钢新厂区全景》李伟华 邯钢新厂区(涉县)
多样题材带来更全面的审美价值。本次展览分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三个版块,分别呈现被誉为“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的燕赵山河大地风光,深厚历史底蕴与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可视可感可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摄影家的镜头对准广袤河北大地上的高山大河、文化遗存、奋进身影以及烟火日常,既有航拍视角的宏大叙事,又有深入生活的独特发现。通过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艺术层面的精心创作,形成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既使观者更为全面地了解河北有多种多样之美,激发其自豪感,又以精湛艺术丰富其审美感受,展览呈现出更为全面的审美价值。创作优质文艺作品旨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本次展览也具有“高效能”的特点。
精准主题彰显更高远的创作情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本次展览作品,聚焦河北山河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呈现7400万燕赵儿女奋斗之志、建设之果,精准把握了时代主题,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中河北的总体风貌面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代表了这一地域的文艺创作与以往其他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旨趣和美学表达。这其中,省文联以高度组织化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链条组织实施本次主题摄影创作活动,广大摄影家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主动认识时代大势、自觉更新艺术认知,从组织到个体,都从高站位出发,深入时代现场与生活深处,准确把握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彰显了更为高远的创作情怀。正确的认识与路径,为我们带来了一次“高质量”的摄影艺术呈现。

《璀璨狮城》陈秀峰 大运河沧州市区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社会总体发展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聚焦到文艺生产领域,文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基础,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这与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展览呈现出文艺创作领域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点,使得我们一窥文艺新质生产力的雏形与轮廓。当然,文艺创新包含技术因素,比如创作工具、表现方法、叙事手段、切入视角等,但又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去理解文艺创新,事实上,文艺创新既离不开技术的迭代更新,更需要作家艺术家认知、胸怀与创意的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索推动形成文艺新质生产力,一场摄影展览还远远不够,广大文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