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拿着橘子,跑到天空的怀里,让它剥皮。”两岁三个月的张弛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让母亲也是作家的程青迅速拿笔记下来,此后十来年写写停停,记录下儿子的成长故事,汇成一部非虚构作品《成长记》。程青曾获老舍文学奖,她说写了近二十本书,写这一本是最愉快的。8月25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北京图书大厦有限公司承办的“他的成长,我的人生——《成长记》首发式”在北京举办。《成长记》作者程青,青年作家林特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和大家一起分享母与子的成长以及成长路上的人生收获。
在《成长记》中,程青记录了儿子张弛从两岁三个月到十四岁、初高中到清华预科、赴美留学、毕业归来的生活片段。这些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旧相片一般珍贵、有趣,一颦一笑,明媚鲜艳。成长是孩子的历险,也是母亲的奇遇。这本书不只是孩子的成长记录,更是作者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逐渐在新的层面上认识了自我、孩子、母子关系、家庭关系、生命延续、文化传承等问题,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成长”这个概念: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其实也是跟着一起成长的。
“散文比小说更能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作者。如果说小说塑造出各种人物主角,散文其实塑造的是作者自己。”林特特表示,在《成长记》无数片段、无数机智的语言当中,她不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一面,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最令林特特印象深刻的是书的结尾,从孩子的童年到中年,如同一场演出结束:“我们谁不是在人生演一场?那就尽情地演,不管是母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所有的关系都是成长。”
韩敬群与读者分享了蒋捷《虞美人·听雨》和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两首宋词,并以此说明“成长”的过程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在这本关于“成长”的书中,程青平实地记录下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他的调皮、他的可爱、他的有趣,他各种各样的糗事、趣事,因而《成长记》非常朴实、亲切,也非常动人。
在写作《成长记》的过程中,程青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成长”这个概念:不总是父母在帮助孩子成长,孩子同样也在帮助父母成长。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她意识到作为父母,要学会跟随孩子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我不能让孩子觉得我是个一无所知的人,这个念头促使我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电影,走出去跟更加优秀的人学习。这样也让孩子觉得我除了是妈妈之外,还是一个朋友。”
写作这本书的意义不止于记录成长。程青谈道:“记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把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别人。通过写作和出版,或许可以为那些处在艰难时刻、在摸黑走路的人点一盏灯,让他们在微弱的光线下看见这个世界绚丽的一面,传递更多生活下去、帮助他人的勇气。写作或者说是书籍所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心到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