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是几代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记忆,它超越民族,超越时空,具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旺盛的生命力。每当“风烟滚滚”(歌曲《英雄赞歌》)等经典旋律悠然而起,就会让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让人血脉偾张。一部红色题材优秀作品的经典再现,要以艺术的当代性表达来形成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来构筑起历史与现代人的精神对话,浓墨重彩地谱写红色信仰和理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而新近由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根据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改编创作的锡剧《英雄儿女》,就很好地把握了历史变化与时代脉动的契合共振,构筑起与现代观众共鸣的艺术品格,使整个作品折射出强烈的时代质感。
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均是六七十年前的优秀文艺作品,剧中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壮烈呼声,不仅震撼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穿越时空,成为激励无数后来者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灯塔。新改编创作的锡剧《英雄儿女》,以新时代新语境,在英雄主义当代视野之下,在弘扬“向我开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更是探入了人的心灵深处,强调了英雄出自平凡这一和平时代的英雄观。如第五场王芳所唱的“他们是尘世滚滚你我他,他们是人海茫茫皆寻常”。在英雄王成身上,既有对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抉择和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爱意的强烈表达,同时也有着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盼望能再尝到阿妈做的菜馄饨的那种凡人的普通情感。此外,随着剧情发展,不仅层次鲜明地展现出了王芳从仰望英雄哥哥到用笔抒写英雄哥哥,最后自己也成为英雄的成长过程;而且剧作家还借剧中王文清这一人物之口警醒当今人们:“硝烟散尽百年后,英雄该往何处寻?”并发出了心灵的拷问:“风和日丽惊雷隐,‘向我开炮’谁人还在听?”意为当年的英雄主义,在当代人的身上是否还会拥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旦国家需要,我们是否还会像当年的王成们一样发出“向我开炮”的惊天一吼?这样直抵人心的戏剧表达,也从更深的艺术层面上,赋予《英雄儿女》这部具有浓郁英雄主义精神的舞台剧一种特殊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锡剧《英雄儿女》在人物设置上,基本是依照原作设置的人物关系来形成戏剧性结构,同时将更多笔触深入到挖掘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上,注重和突出了特定战争情景下的人情人性,使人物见精神、见性格、有血有肉。该剧用浓重的笔墨写了几个关系特殊人物的几次相见和重逢,如第一场中王成与王芳兄妹的相见、第二场中王文清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王芳战火中的偶然重逢以及王文清在战前与王成的见面、第四场中王成牺牲后王文清与王芳的相见、第七场中王文清与王复标的重逢,还有王文清与王芳的父女相认等。这些相见相逢,都为展示人物的充沛情感、复杂内心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特别是王成与王芳战火中相见的浓浓亲情,王文清偶遇容貌酷似亡妻的王芳时强压内心惊喜和激动的复杂情感;还有当王文清知道王成就是恩人和兄长王复标的儿子,而王成又一再向他请求上战场时,他心中的矛盾和情感煎熬;又如王成牺牲后王文清与王芳相见时的那种失去亲人的悲痛和被英雄感动、为英雄的亲人而自豪的多种情感的交织;更有王文清与王复标十八年后的重逢,王文清与王芳十八年后父女相认的令人动容的场景等。这种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兄弟情感的喷涌和爆发点,都成为全剧深深打动观众和形成情感共鸣的戏剧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锡剧是江苏最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尽管它历经风雨,历经沧桑,历经流变,但发展至今依然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该剧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强化锡剧的艺术表现风格,将锡剧经典剧目《双推磨》的大量艺术元素,非常有机地融入了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情感抒发中。如精心设置了王芳的母亲为锡剧演员出身,而王文清也喜爱锡剧。王芳母亲习惯将《双推磨》当作摇篮曲哄王芳入睡,以致后来王成全家也学唱锡剧,把其当作摇篮曲哄小王芳进入梦乡。同时,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锡剧演员出身的志愿军战士“小无锡”,使得该剧故事情节与锡剧韵味和谐交融、浑然一体,进而助力剧中人物的情感抒发、情节推进和情境营造。又如王芳在王成牺牲后,二人在虚拟情境中对唱《双推磨》,便是对哥哥思念之情的别样抒发;而王芳与“小无锡”演唱的新编《双推磨》,将原来的剧中人物改为志愿军炊事员,构筑起接近生活真实的美学想象和逻辑架构,以及时代大背景下,一个个对亲情和生命都有温度、温情的革命英雄的温暖存在。
任何一部作品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导演的才思才情。该剧导演巧妙运用三重空间的独特设置,使全剧时空灵活且切换自由,如各场次间不同场景的转换、王成兄妹战火中的相逢,都是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转换,将二人寻找亲人的焦灼、期盼和重逢的喜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如第三场中,无名高地和指挥部两个表演区的呈现,让人身临其境。剧中还运用呈现、闪现、再现的导演手法,表达人物情感。如第一场中王成王芳兄妹相见后,想象中的父亲王复标现身舞台,与兄妹二人对话拉家常的场面,均显得流畅自然,毫无违和感。又如王成在第三场已壮烈牺牲,但因人物情感需要,在后边的王芳创作《英雄赞歌》时,还有王文清、王复标、王芳相见相认、举杯祭英雄亲人时,王成的身影也出现在舞台,这些带有浪漫色彩的场景,导演都处理得收放自如。人物的现身与隐退、虚幻场面与现实场景呈现和交替切换,也十分自然。在唱腔音乐创作上,为展现大气磅礴和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壮美之情,在锡剧柔美见长的基础上,全剧以交响化的形式,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在唱腔中化用电影《英雄儿女》的音乐旋律,与锡剧音乐有机交融。全剧的结尾处,再次呈现了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那种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带给人们的又何止是感动,更有深深的心灵震撼。
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周东亮和季春艳二位锡剧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以真情演绎,生动塑造了王成和王芳这样一对血肉丰满、鲜活感人的兄妹英雄形象。作为英雄王成的扮演者,周东亮无论是在表现“向我开炮”的英雄气概上,还是在妹妹面前展示出的可亲可敬的阿哥形象,或是在为阿妹梳妆时呈现的爱意满满的状态,在向首长要求上战场时显露出的“皮”劲等,都注重以情带戏、因情生戏,紧紧扣住人物情感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展现了英雄王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的高尚情怀,给观众带来了感动。王芳的扮演者季春艳过去多扮演纤弱柔美的古代女子角色,在本剧中的表演则让人耳目一新,在锡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王芳这一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她表现出了一种英姿飒爽、利落干练的气质;在阿哥面前,她是一名爱撒娇的小阿妹;在文工团,她是一名出色的业务骨干;与亲生父亲相认时,又能把那种惊喜中的生怯、崇敬中的依恋等多重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层次分明。剧中许多大段唱腔,有的表达豪壮英雄气概,有的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的表达失去亲人的悲痛,有的表现回忆往事的一往情深……二位主演都能依据剧情演唱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自觉表达对英雄之精神与美的感悟,并以点点的艺术之光最终汇聚出全剧的艺术亮色,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让故事有壮美感、让情景有真实感、让艺术形式有庄严和神圣感并形成对英雄之美的崇高感,在锡剧《英雄儿女》一剧中我感受到了这种理性的思考和创造,同时也期待有更多原创现代戏精品力作能带给我们更为深度的思考和启迪,为民族戏剧长廊再增一份精彩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