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江南古镇的岁月变迁
2024-09-29 11:09:47     中国艺术报    【字体:

  提到江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般色泽明艳的春,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炽热浓烈的夏,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般萧瑟凋零的秋,还是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般热烈欢快的冬?近期,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江南之黎里繁花》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镇作为空间坐标,通过回溯江南水乡的源与流,展现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积淀,重新刷新着人们对江南水乡美好图景的认知、向往与期待。

  江南古镇对于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如何用老话题讲出新故事?节目组另辟蹊径,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排兵布阵,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水乡生活图景。

  纪录片体量不大,短短3集,每集25分钟,分别从“黎川水”“吴声歌”“原乡图”3个不同主题展开当下江南水乡故事的叙述,观众可以通过市河里行船的视角,聆听江南水乡过去的发展故事,见证江南水乡发展的日新月异。

  如在《黎川水》一集中,观众可以跟随黎里古镇游船船夫的视角,沉浸到当下江南水乡的具体生活实践中;也可以跟随当代著名作家金宇澄的视角,回顾江南历史故事及其孕育出的文化符号及意义。这种多元叙事方式不仅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镇的空间布局和自然环境,也巧妙地串联起了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感受。此外,各个故事之间在线索上也环环相扣,让整部纪录片整体性与层次感相得益彰。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纪录片巧妙地运用了同期声、采访、解说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和场景再现,生动地展现了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场景。观众可以在金宇澄的讲述中厘清文艺作品《繁花》与黎里古镇的历史渊源,感受文脉精神的薪火相传;在黎里竹编技艺传承人的工作场景中意识到传统技艺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魅力与生命力;在欣赏江南美景的过程中见证古镇老宅活化的当代转型与发展……丰富的表现手法,带给观众独特的沉浸式视听体验,让观众真正得以了解江南古镇的人文底蕴、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可以说,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场关于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之旅。

  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江南之黎里繁花》将江南古城黎里古镇的历史风貌、人文情怀与新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江南画卷。

  作为一部反映江南古城保护及古建筑活化利用、展现江南小城之美的作品,纪录片在不同故事的讲述中充分展现了古建筑活化利用的现实案例,让古建筑传承与发展找到了场景依托,使得古建筑的当代活化、传承与发展更加具象。古建筑承载着古镇几千年的风花雪月,提供着历史的讯息。无论是修缮完毕后的洛雅草堂,还是古镇其他16处老宅活化的具体案例,都能让人看到新时代古镇人以旧的形制、新的面貌,拥抱文化、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的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展现新时代发展格局的作品。节目通过讲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故事,展示了江南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风貌和新成就。在这里,我们聆听了黎里曲水善湾艺术驻村活动策展人董晓燕留学归来在这里的感受,实践乡土与艺术共生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故事;目睹了当代艺术家张秋实利用村民闲置的旧物开展“蓝晒”活动,回望这里村落历史与生命痕迹的实践;见证了韦祖国、莫思铭等“星期天”工程师带领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迎接时代之变的创新壮举……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今天的黎里古镇,在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在留存古风的前提下,各种类型的新业态层出不穷,展现着时代的色彩与光亮,奏响着“吴根越角”新时代发展的号角。

  可见,《江南之黎里繁花》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纪录片。节目的播出将在推动江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变迁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