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东城区委宣传部、东城区文旅局承办的“时代的回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东城区红色记忆非遗展”在北京举办。展览通过4大版块,75组、135件非遗作品的精美呈现,全面展示了北京东城区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时代新颂”版块展出64件来自北京珐琅厂、龙顺成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历年国庆献礼作品。序厅中的《祝福祖国》花篮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绢花”技艺,用象征奋勇拼搏的向日葵、映山红、红梅,以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牡丹、康乃馨等花卉,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意气风发、砥砺前行的精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专门为展览制作的一对红灯笼,是东城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宫灯”。“国庆典礼电视柜”则是“龙顺成”专为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设计,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摆放。
“瑰宝新辉”版块重点展示21件来自北京工美集团、国家级传承人制造的国礼中的东城非遗作品。这些非遗精品被赠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友人,成为传递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源于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国际会议“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郭沫若先生称其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由北京工美集团精心打造的景泰蓝作品《丝路神骏》《四海升平》《吉象太平》等,在彰显中华文化开放与包容的同时,传达了大国外交的自信与友善。
“盛典新声”版块展出24件在重大国际级赛事和会议,如奥运会、APEC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活动中亮相的东城非遗,让观众领略到非遗对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奥运系列”展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和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传国玉玺的奥运徽宝等展品。
“青春新韵”版块,泥塑彩绘脸谱第五代传承人林泓魁用AR技术将京剧脸谱融入“黑神话·悟空”游戏中。北京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宁将传统雕漆技艺与现代公仔手办相结合的作品,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巧妙平衡。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到频频出现在外交舞台,75年来,东城非遗一直彰显着其“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价值,不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精湛与传承人的匠心独运,更激发了民众对非遗的深厚情感与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