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24年度重点创作剧目舞剧《天下大足》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该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大足区委、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人民网携手推出,是重庆市与国家级文艺院团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研讨会上,《天下大足》总编导刘翠、张雅琦和剧本指导郭长虹介绍了剧目创排过程。多位文艺界专家、相关领导以及观众代表对舞剧《天下大足》展开多方面探讨。大家一致表示,《天下大足》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年文脉为内核,通过“石刻活化”与“工匠史诗”的双重表达,致敬工匠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信,打造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审美性的舞台佳作。本文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舞剧《天下大足》专家研讨会现场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新作《天下大足》展现了国家院团的责任担当与精良制作。其作品大气磅礴,整体呈现出高水准的艺术表达。舞剧选材意义深刻,能够触动人心;现实主题体现了对草根阶层的关注与思考;结构清晰,正叙方式易于观众理解。演员团队不仅舞蹈技巧高超,还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能够深入传达角色背后的情感与思考,精心打磨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无疑为中国舞蹈及舞剧创作领域树立了美学标杆。《天下大足》在已有的高水准基础上寻求突破,并与经典题材进行竞争,这样的挑战使该剧更加引人瞩目。看《天下大足》一定是看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魅力一定是属于大足的文化、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因此,该剧是否能将大足的个性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审美享受,成为评判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刘静(中央歌剧院创作规划部主任)
作为一位对大足石刻有特殊情感的观众,我对《天下大足》舞剧充满期待并对其舞台呈现深感欣喜。编导在题材处理和切入角度上颇为巧妙,既符合大时代主题,又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舞剧中对于大足当地民俗的细腻描绘,从细节中体现烟火气。如镜像和影壁的舞美设计,也极大地拓展了舞台空间,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这部作品能够让更多观众对大足石刻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前往大足石刻对其展开探索,也让该剧成为又一部文旅融合艺术作品的典范。
彭维(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
“长河有尽,山石如初。生生不息,天下大足。”舞剧《天下大足》通过生动还原的崖壁艺术,跟着剧中角色的成长,重蹈生命的轮回,顺受死生的无常,感悟人工造化之惊心动魄,人间烟火之热辣温情。这台舞剧是重庆大足石刻艺术的精彩再现。匠人百姓与摩崖造像世代共生,吃饭穿衣、平凡劳作与宝相庄严、慈悲为怀交互辉映,古代工匠将生活融冶于石窟雕像,现代舞剧以高度综合的艺术样态还原人的本质与生活的本真,多重镜像的“大足”最终成就了“人间小满”。
卿青(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天下大足》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地方政府携手出品,这是一套很有智慧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组合拳”。国家艺术团队与地方文旅资源的合作,既能在艺术质量上有所保证,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又能在舞台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内涵的精神。该剧将大足石刻这一辉煌的石刻艺术文化遗产搬上舞剧舞台,无疑是一次创举,意义非凡。表现工匠精神,讴歌劳动,致敬日常生活的诗意,在舞台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天下大足》展现了东方演艺集团与时代发展的高度契合。主创团队从大足石刻提炼出“天下大足”的理念,对应“人间小满”,是一个特别好的寓意。当用舞剧的形式来呈现这一文化遗产时,应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动作形式呈现其文化气质、历史传承,找到对应大足石刻的独特创作路径。
毛雅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天下大足》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文化母体,通过流民小福蜕变为石刻匠人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以舞蹈语汇解码石刻造像的美学密码。主创团队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式于有限的舞台空间重塑再造大足石刻,虚实相生、光影交错间,营造出了匠人与造像、舞者与观众、过去与当下的深度链接与情感共鸣。《天下大足》让古老的石刻不再沉默地置身于巍峨的崖壁间,而是以极其鲜活的姿态重返当下舞台,同时,当代人也在回望传统的过程中感受到石刻之美、山河之美和中华文明之美。
李超(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
《天下大足》的创作初衷很明确,即致力于将创作深深植根于劳动人民充满活力的劳作过程之中。这一方向不仅契合了当今社会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也符合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需求,无疑承载着新时代舞剧应当重点探索和呈现的内涵。对于《天下大足》这样的传统文化题材舞剧来说,如何呈现精神层级丰富、具有哲学美学张力的内容,以更好地展现其深层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刘浩洋(观众代表)
《天下大足》通过小福与七组匠人群像,以舞蹈讲述石刻题材故事,构建出万千黎黍、万家灯火、繁衍生息的平民场景,殊为珍贵。其舞台呈现尤为出色,比如倾斜的“镜子”在光影变化中创造出视觉奇观。舞剧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川渝特色。愿此剧不仅展现重庆大足的故事,也能给更多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刘晓臣(观众代表)
舞剧《天下大足》运用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模拟佛像和工匠的生活空间,在光影交错中实现了写实和写意的并重,将古老的崖壁造像和现代舞台的艺术手段相融合,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效果。该剧依附于中华气韵的现代舞台表达,展现了大足石刻这一古老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传承的工匠精神详略得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温度。
罗晓春(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
舞剧《天下大足》致敬平凡的小人物,致敬劳动者、致敬历史、致敬文化、致敬先贤,旨在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民族精神。其文化底蕴深厚,生动展现了大国工匠的精神与情怀。作品主题聚焦于美好生活、人间烟火以及工匠精神,传递出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无限追求与奋斗情怀。我热切期盼《天下大足》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功,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
杨桦(重庆市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舞剧《天下大足》演出很成功,编剧很“生活”,充满烟火气,具有故事性。人物造型优美大方,演员功底扎实,音乐悦耳感人,是近年来难得的讴歌普通劳动者、弘扬礼赞大国工匠精神和人民首创精神的优秀作品,是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希望在不断地修改打磨中,让作品立意更深远、主题更鲜明、逻辑更严密、细节更精湛、整体更完美。
景小勇(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们衷心感谢重庆大足这片孕育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沃土。过去两年来,重庆市与大足区各级领导对本项目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坚定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土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进一步推动舞台艺术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