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中挑一部最适合中国戏曲改编上演的剧目,首选《李尔王》。从莎剧《李尔王》到赣剧《李迩王》,这是中西文化互融互补的探索,是赣剧演绎世界经典的探索,也是古老剧种创新发展的探索。”2月1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西省文旅厅、江西省文联、景德镇市委共同主办的赣剧《李迩王》艺术创新(北京)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谈及此剧创作,总导演王秀凡如是说。研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及各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嘉宾,以及来自京赣两地的专家学者和主创人员围绕这部由莎士比亚经典作品改编的地方戏曲展开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将结合自身学术传统和文化定位,加强与地方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优势有效对接地方文化艺术创作、保护、研究、推广等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副处长柯凡表示,戏曲剧目的创作演出是古老的中国戏曲实现当代传承发展的核心环节,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始终坚持“三并举”的剧目政策,对各类型戏曲剧目予以支持,引导推动戏曲艺术百花齐放、健康繁荣发展。
赣剧为古时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的一脉,发轫于宋、元时的南戏,勃兴于明、清两朝时赣东北地区。乐平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明代时已颇具规模,至清代,这里戏剧班社林立,梨园弟子多达数千人,培养戏曲艺人的太子班更是多达数十个。乐平市境内至今保存风格迥异的各类古戏台458座,村村有戏台,是全国古戏台保存最多、最为完好的县(市)。乐平市赣剧团成立于1950年,是一个有着75年建团历史的专业院团,也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唯一的国有赣剧院团。
江西是汤显祖的故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为东西方同时期的戏剧巨人,汤学和莎剧的交汇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话题之一,用汤显祖故乡的艺术形式演绎莎翁的巨作,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赣剧《李迩王》根据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改编,承袭了莎翁原著的主题,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揭示出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个人情感与家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故事讲述西唐国君李迩在80岁大寿的庆典上,要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小女儿雪莲极力阻挠,李迩不听忠言,将国土一分为二,将雪莲远嫁西凉国。大女儿紫藤、二女儿罂粟得到国土和权力后,于雨夜将李迩赶出宫门……赣剧《李迩王》的创排,是继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赣剧院排演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杀宫遗恨》之后,古老赣剧与世界名剧的又一次“握手”,也是基层院团探索提高赣剧艺术品位的一次尝试。
为适应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赣剧《李迩王》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观,强调了家庭伦理与善良、诚实、孝道,同时揭示出君王的喜怒哀乐不仅影响到周边人的命运,同样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危。本剧语言在保留莎剧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赣剧化的改造,在悲壮凝重中不乏诙谐;音乐方面,《李迩王》文武并重,特别适合使用赣剧皮黄和老拨子声腔来表现,在唱腔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赣剧饶河调的韵味,同时又有新颖独到之处;舞美上,着重突出戏曲的写意性,这也正是莎翁原著中所营造的意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创团队方面,《李迩王》的编剧、导演、舞美、作曲等皆由江西本土艺术家担纲。如编剧蒋良善对本土赣剧有着深入研究和认知,在乐平多年受到地域文化的滋养,更熟悉乐平赣剧团的优势和特点;导演王秀凡对西方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有着较深研究和浓郁的情结,又从事赣剧工作多年;作曲张华景多年来与乐平市赣剧团有着密切合作,对奠定该团的唱腔风格有着重要影响。《李迩王》充分发挥了乐平市赣剧团的行当优势,全剧演员全部出自本团,剧中生旦净丑行齐全,主演李迩王由团内主力花脸演员胡海栋担任,三公主由青年旦行演员余羽琴演绎。演员队伍的自主化,为提升青年演员的舞台经验和专业能力、打造经典保留剧目并长期传承提供了有益探索。
研讨会上,景德镇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林卫春表示,近年来乐平市通过挖掘整理经典剧目、培养后备人才等方式,深入推进赣剧的保护传承、产业发展、传播推广和国际交流,让赣剧这一古老剧种焕发出新活力,赣剧《李迩王》正是在这一传承创新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代表性成果。江西省文旅厅副厅长韩之宇对赣剧《李迩王》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对江西全省基层院团“守正创新”树立了典范。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会议发言中指出,戏曲改编的难度不亚于原创,好的戏曲改编既要有攀登到大师肩上的能力,还要有创新创造。《李迩王》的改编实现了莎翁经典的戏曲化,期待进一步做好下半篇文章,实现民族戏曲的世界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戏曲的包容性、创新性、独特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等与会专家围绕赣剧《李迩王》的创作演出各抒己见,从剧本改编、音乐创作、舞台表演等多个角度,充分发表了意见。专家们认为,在赣东北良好的戏曲生态空间中,《李迩王》的创排展现了“小剧团的大能量”,乐平市赣剧团这个基层院团在常年扎根基层、贴近观众审美的基础上,敢于改编演出世界名剧,用作品展示了这个基层院团的探索作用。专家认为,改编就是再创造,赣剧对《李尔王》的改编,从剧本改编到舞台呈现都显示出突出的艺术变化,其主题内容符合中国观众对亲情、孝道等的心理诉求,且剧本改编删减得当,是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和叙事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土化艺术创新,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同时,该剧行当齐全,汇集了生旦净末丑丰富的行当艺术,生动展现出赣剧个性和传统审美,不仅让中国观众了解了更多外国经典剧目,还创新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且从跨文化、跨国界的视野,提供了让外界了解赣剧艺术的契机,促进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互鉴。此外,专家们还对该剧的音乐唱腔、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细致剖析,提出中肯建议,希望主创团队能够进一步打磨、提升,以期让该剧能够走出景德镇、走出江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