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中国画的十大特质(三)
2025-04-25 09:08:14     中国书画报    【字体:

编者按:近日,《中国书画报》分十期连载我省画家、美术理论家汉风的长篇论文《新时代优秀中国画的十大特质》深刻阐释中国画创作和发展的内在特质,特予转载。

三、具有对自然和造化本质的深刻体认

作为国画家,写生应该是其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写生这一形式,国画家获得了对自然生态的第一感受;通过写生这一形式,国画家也获得了造化所赐予的无比宝贵的创作灵感。

造化是素朴的,同时也是神奇的。当我们深入造化的怀抱中,感受神秘莫测的万象和合,感受鬼斧神工的神奇,虽不能尽解其义,但足以使我们兴奋和感动。自然作为一种独特而宏大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思维和灵魂,启示着我们的灵感和新审美图式的建构。

孙其峰《山涧雀石图》

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在审美的意义上和文化的意义上使用眼睛和耳朵,因为日常生活往往使我们陷入具体繁杂的事务和功利选择,作为审美的笔墨、色彩、线条、形状、张力、意象等要素,往往被搁置或弱化而走进自然。与造化对话的写生过程正是将这些要素唤醒、激活、强化、重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新传统建构的重要手段。

审美心理学告诉我们,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自然和造化之美的存在,但这种审美反应往往只是一种初级的神经兴奋。而国画家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自然和造化之时,应该并且能够发展出更加具有生命张力、更加独特的审美表现,并通过这种表现对自然和造化之美进行个性化的深度挖掘和延伸,从而生成新的审美空间。

人的眼睛在大脑思维的导引下,对自然与造化的主体化感受和取舍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生命之必然。正因如此,自然和造化在不同的美术家那里便具有了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审美意义。当自然造化与面对它的国画家产生内在共鸣时,就会唤起国画家的深层想象和艺术再造的强烈欲望。这个时候,自然、造化、人的全部感悟和审美本能就会融为一体,并汇合成生动的、充满激情的笔墨与色彩的史诗。

张仃《焦墨山水》

当我们在面对自然的写生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特别注意还原眼睛的单纯与直觉,这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作为国画家,只有当他以自己特有的单纯与直觉感受造化的神奇并将自己融入所面对的事物或景象之中时,他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有精神内涵且独特感人的作品。在这个时刻,自然和造化在国画家的意识中早已超越了它固有的逻辑和意义。此时的自然与造化就像神秘主义者眼中的上帝,不可言传。但它却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不但赋予国画家新的笔墨逻辑、色彩逻辑、线条逻辑、构成逻辑、时空逻辑,而且赋予国画家一种卓越的精神张力和生命张力。

作为国画家,当我们走进神秘宏大的自然、走进社会,去感受造化的神奇、感受生命的奇伟之时,我们也许会发出由衷的感叹。然而,这一切造化所赐予我们能够认知的存在只不过是真实存在的冰山一角,生命之奇伟、造化之神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的体认。因为,只有更深层的体认才有可能使我们接近造化的本质和宇宙之终极存在。而这种具有终极穿透力的体认,正是大艺术家特有的禀赋和智慧之所在。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就在于他能够用具有深刻直觉力和穿透力的生命来体认万物。国画家通过眼前事物所体验到的物我一体的境界,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成己成物作为国画家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应该包含在国画家的人格完成之中。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国画家以一颗至诚之心面对造化、面对生命,唯其诚,而尽其性,从而赞天地之化育,并与天地同参。

参天地,参万物,参人伦,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此时的所参是参造化之终极、参万物之究竟、参天道之真谛。当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庄子、孔子、屈原等先贤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追问宇宙和天道之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造化的本质、宇宙之终极和天道仍是人们面对的最难解读、最为神秘莫测的命题。

刘庆和《流星雨》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人们千万年来坚信的只会直线运动的光,竟会在强大引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自古被认定独立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竟然密不可分;在我们看来平滑的时空,竟然由无数个弯曲的皱褶所构成。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熟识的刚性物体竟是由空空如也的粒子空间所构成的,而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竟然具有波和粒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更有甚者,在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军人物、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看来,粒子竟是一种具有统计特征的、难以摆脱人为干预的波函数。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创造性的驱动力更多的不是来自意识,而是来自潜意识。这些在前人看来都是天方夜谭的呓语,在今天看来竟几乎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认为,国画家对这些自然与造化的本质属性不可不知,不可不思,不可不认真体认,因为它直接关联着我们的思维路径和审美方式。

造化是如此神秘,宇宙和天道是如此神奇。作为国画家,当我们面对它时,如果只能感受到它的表象,而不能体认它内在的、更具有终极意义的特质时,那么我们是可怜的。当我们透过造化之表象而能够用心去体认它的内在神秘之时,我们将会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也许就是庄子所言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崇高境界。

纪连彬《梦家园》

作为国画家,我们最为重要、最为神圣的目标便是如何将形而下的具体物象,在自己的心中和笔下实现形而上的超越和升华。而实现这种超越和升华的先决条件,首先就是要超越恒常的认知逻辑,从而进入一种自我心性及其创作与万物浑然一体的思维状态和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是体认和直觉造化的必然状态,是一种大智大仁的状态。这种境界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它无疑是国画家最具挑战性的境界。只有在这种境界下,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创造和伟大的作品。在体认造化的本质、宇宙的终极和天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个自足的、给人以直接价值的世界,而且会进入一种心醉神迷的心理状态,我们通常认知范畴的那些恒常规则和知识会暂时消失,而被一种全新的存在状态和逻辑构造所代替。此时的国画家作为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处于一种坐忘的境界而与宇宙合而为一。这种高峰体验是前逻辑的或非逻辑的,而恰恰这种前逻辑的或非逻辑的存在,是一切创造的重要前提,对国画创作就更是如此。因为正是这种神秘的体验,才会使国画家实现认知和审美的真正自我超越,从而成就真正的艺术创造。我想,这也正是国画家在感受造化表象的同时,必须将自己的心灵真正深入到对造化的本质及宇宙存在之终极和天道体认中的重要性之所在。(本文作者汉风系第五届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画双年展全国巡回展组委会主任)

关键词 :特质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书画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