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其中,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获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位于市区西部25公里,西邻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清东陵。全村有138户,569口人,满族人口占89.5%。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29名。曾经,这里环境脏乱、村风涣散,是典型的后进村。近年来,惠营房村始终坚持强党建、聚民心,自立自强抓发展、惠民生,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示范引领”的亮丽转变,先后被评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唐山市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忠曾受邀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大会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破茧成蝶,环境整治的艰辛历程

惠营房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内环境卫生差,欺街占道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主街道原来有十五六米宽,被侵占后只剩两三米。牲口圈、小菜园、果树甚至厕所都挤占到大街上,村里唯一的一条硬化路面还是在2006年修建。面对困境,以党支部书记周建忠为首的村两委班子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修路入手。群雁高飞看头雁,两委干部带头垫资、拉赞助、清理垃圾、拆除违建、整治街道。村民们在感召下也纷纷加入,共同为改变家园面貌贡献力量。义务工的队伍由三五个人发展到三五十个人,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专程请假回来做义务工,实在回不来的,纷纷捐款捐物。大家你出力、我出钱,你买肉、我买烟……一起干活,一起吃“大锅饭”。惠营房村138户几乎每户都参与了修路工程,干部群众昼夜施工,共筑幸福路。最终,惠营房村共计修建道路18000平方米,彻底解决村内没有水泥路的问题,实现家家户户通水泥路,党心民心空前凝聚。
志愿服务,文明新风的播种机

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真干实干建设村庄的决心,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希望。惠营房村趁势而上,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全村138户人家,每户都有志愿者参与。无论是集资修路、卫生整治还是义务植树,志愿者们总是冲锋在前,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旗帜一树,全村百姓积极呼应,创造了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惠营房模式”,形成了“艰苦创业、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同心同德”的志愿服务品牌和民族团结品牌。除了环境整治,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到村庄的文化建设,组织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技能培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他们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新风,内外兼修的和谐画卷

随着环境整治的深入和志愿服务的普及,惠营房村的文明新风日益浓厚。村民们不仅注重外在环境整洁,更追求素质的提升。村里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课堂,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则让村民们更加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
村民们还自发组织“桂花节”“元宵灯展”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村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此外,村里投资3万余元建设了集娱乐室、棋牌室、理发室、康复理疗室于一体的互助幸福小院,给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村道路宽阔了,卫生干净了,环境也美了,老百姓的心气儿更足了。惠营房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通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紫藤园、花卉大棚、垂钓园等,这些产业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注重挖掘民俗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升级改造20家精品民宿、农家院,逐步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
从后进到典范,惠营房村的蜕变之路是全村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党建引领和文明新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生动体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惠营房村将继续秉承“艰苦创业、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同心同德”的惠营房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