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燃尽硝烟》:重现抗战烽火中的民族风骨
2025-07-22 08:54:37     中国艺术报    【字体:

1941年6月5日,日伪军分多路“扫荡”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由于敌人来势迅猛,陈中柱所率第四纵队未能及时转移,遭到日军包围。陈中柱率部边打边退,至兴化一带时被日伪军拦截。战斗中,陈中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陈中柱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走了他的头颅,交到泰州日军司令部邀功请赏。当时,陈中柱夫人王志芳身怀六甲,听到丈夫罹难,她强忍悲痛,在当地村民帮助下,日夜行船来到泰州城,只身前往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头颅。

“此头可断不可辱,此身可折不可弯。今日若跪豺狼殿,九泉怎对亡夫言……”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江苏省建湖县淮剧团以此为素材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燃尽硝烟》,近日在陈中柱将军的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公演,艺术地再现了抗战烽火的弥漫硝烟和这段慷慨悲壮、感人至深的抗战往事。

剧中,陈中柱断头抗敌的泣血壮歌和王志芳母女虎穴索颅的大义之举汇聚成“雪耻一战家国还”的价值主题。陈中柱的“断头今日意如何”是军人对国土的誓言,王志芳的“天涯海角来重逢”是妻子对家国的守望,二者共同构成抗战叙事中“舍生取义”与“魂归故土”的双重精神向度。陈中柱英勇抗击日寇的殊死血战、王志芳与日寇抗争所彰显的民族气节,与国人坚持斗争、期盼胜利与和平的呐喊交织在一起,以丰富的层次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大义,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

舞台上,饰演陈中柱的何敏星,力透英武豪放之气,饱含卫国护家情怀,凸显了“断头今日意如何”的一腔热血。饰演王志芳的李志芬,表演一招一式质朴至真,唱腔时而凄婉时而激昂,字字句句催人肺腑,震撼心灵,将淮剧的演唱技巧与特色抒发得淋漓尽致,显现了高超的艺术功力。饰演日寇军官的吴宏波,以戏曲特有的“间离效果”,反衬出英雄赴死的悲壮色彩,其夸张化的表演恰成为侵略者丧失人性的艺术注脚。

为了创排淮剧《燃尽硝烟》,主创团队深入研究史料,数易其稿,且注重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注重意象提炼、意境营造和象征表达。比如,唱词化用了陈毅《梅岭三章》的意境,采用了“人间最后一粒火”的隐喻,象征着个体牺牲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导演处理手法新颖,唱腔设计紧扣唱词内涵,充满张力。舞台置景没有大投入、大制作、大布景、大舞美的技术路径,而是采用虚实套搭、亦真亦幻的方式,大量留白,使观众的焦点始终聚焦于演员的演技与唱功、故事本身的节奏张力和情感情绪。这很大程度释放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展现了演员的艺术素养,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淮剧《燃尽硝烟》不仅是对抗战先烈的深情缅怀,也是对戏曲现代化转型的积极探索。建湖县淮剧团团长单文鉴表示,近年来,剧团坚持“紧贴时代,扎根人民”的创作路径,坚持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双向发力,《燃尽硝烟》充分彰显了戏曲艺术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说明基层戏曲院团的担当之举能够获得观众共鸣,未来将坚定自信地继续开展相关创作探索。

关键词 :风骨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