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看不懂”,可能更贴近舞蹈本质——浅谈舞蹈欣赏中的“看不懂”
2025-08-25 10:24:32     中国艺术报    【字体:

走出舞蹈演出现场,常常可以听到低声的讨论:“你刚才看懂了吗?”“没懂啊,但感觉挺震撼的。”“是啊,就是没明白什么意思。”那种面对着舞台上跃动的肢体,既被深深吸引,又无法用语言清晰描述、更无法提炼出某种标准答案时的微妙困惑,如同暗流般在艺术欣赏的河床下涌动。这种“不懂”的体验,宛如一个沉默的幽灵,游荡在无数现代舞蹈表演的观众席之间。

人们心中早已种下了一颗种子:欣赏艺术,便意味着要“懂”,要“解读”。人们习惯了从文学中提炼主题,从绘画中捕捉象征,从戏剧中梳理情节,然后为这种“解读”赋予一种权威。这种对于“懂”的执着追求,常被视为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

然而,当我们将这种“必须懂”的执念强加于舞蹈艺术之上时,有时却可能面临尴尬。舞蹈这门艺术,它最本质的表达工具并非文字编织的符码,也不是色彩堆砌的画面,更不是情节推进的故事——它是活生生的,会呼吸、会流汗、会疲惫的“身体本身”。当舞者每一次精准的跳跃,每一次充满张力的伸展,每一块肌肉因用力而清晰可见的颤抖,甚至汗水滴落在舞台地板上,那微小却真实的声音——这些是舞蹈不可替代的语言。急于在舞蹈中寻找故事、主题或明确象征,却往往可能忽略了身体在空间中运动本身所蕴含的能量与美感,忽略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源发的情绪纯粹直达、意味难言的自然抒发,忽略了自己身体中那份隐秘的共鸣。

在笔者看来,对此现象,不妨放下焦虑,尝试一种全新的进入路径:像初次品尝一种陌生料理的美食家,专注于舌尖上每一丝微妙的味道变化;像聆听一首无歌词的纯音乐,让旋律与节奏直接叩击心扉——去感受舞蹈本身。感受肌肉的力量如何在控制与爆发之间游走,感受动作如何如丝绸般滑过空间,感受舞者之间气息的流转与能量的碰撞,感受整个舞台空间因身体的运动而不断被塑造、被填满又被清空的呼吸感。这种“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懂”,一种超越语言藩篱的理解。

在一些情况下,“不懂”的本质是艺术留白的至高形式。它绝非空白,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等待状态,邀请观者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与想象参与完成。这与东方美学中的“计白当黑”精神暗合。这种“空白”迫使观众放弃对明确故事的追求,转而凝视一个呼吸的起伏、一次重心的转移、一道光线划过脊背的轨迹。留白非空无,而是摒弃冗余后的纯粹形式之力,它为观者腾出了心理空间,使那些被通常叙事所压抑的微小感知得以苏醒。

中国台湾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对舞蹈艺术的“不懂”深有体会:“舞者,要先感动自己。”当舞者身体内部这股“气”的流转真正饱满充盈,当每个动作都从内在的生命体验中自然生长出来,即使观众无法用概念去框定它,那份纯粹的能量与真实的情感也必然会穿越舞台的界限,引发强烈的身心共鸣。在曾任职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著名舞蹈家威廉·福塞斯的作品中,古典芭蕾严谨优雅的线条往往被刻意打破、扭曲和加速。舞者的身体仿佛被赋予了独立意志,关节以不可思议的角度折叠、扭转、弹射,动作的逻辑链条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又在令人意想不到的瞬间重新拼合。观看他的作品,理性试图追踪和解析的企图往往迅速宣告失败。然而,正是这种“看不懂”的形式实验,却能让观众体验到一种纯粹的刺激——速度带来的眩晕,失衡引发的紧张,以及突破人体运动惯常认知时那种颠覆性的惊奇。福塞斯曾说:“我的作品是关于可能性的。”他的舞蹈拒绝被轻易归类或定义,而是邀请观众沉浸在动作本身所创造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物理与感知的奇观之中。

接受舞蹈中“不懂”的存在,不仅不是欣赏的障碍,反而是一条通往更深邃审美体验的幽径。它迫使我们放下预设的认知框架,关闭概念化思维,让感官充分打开,回归到一种更为初始的、全身心沉浸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不再是一个急于寻找标准答案的“解题者”,而是成为了整个舞蹈事件发生的“场域”的一部分。我们允许舞台上的能量波动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神经末梢,允许那些无法言说的情绪色彩在我们的情感湖面上投下涟漪。这是一种解放,一种从“必须懂”的认知焦虑中挣脱出来的自由。我们开始学会信任自己身体的直接反应——那份心跳加速、屏住呼吸、肌肉无意识紧绷或是眼眶莫名湿润的感受,恰恰是舞蹈艺术最珍贵的馈赠,是最真实无欺的“懂”。当我们坦然接受“不懂”的合理性,反而可能敏锐地捕捉到舞蹈动作中那份微妙的力量变化,感知到舞台上弥漫的情感氛围,体会到身体语言超越词汇的深邃表达。这种“不懂”中的“懂”,恰恰体现出一种贴近艺术本质的独特理解。

舞蹈中的“不懂”,有时可能并非审美活动的失败。恰恰相反,它可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一种解放感官的邀请,一次对确定性的另类解读,一条通往更具想象力的审美自由之路。它提醒我们,共鸣有时无须建立在完全理解之上,而可能生于那心有戚戚然却又无以名之的神秘瞬间。在那片意义的留白处,舞蹈有可能正以另一种方式,释放它无限的表达。

关键词 :接受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