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一部名为《好好说再见》的中小成本电影在院线悄然“绽放”。这部由张弛、王崑琳执导的影片,将镜头聚焦于“安宁疗护”这一鲜为电影触及的生命议题,以克制的叙事、温暖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开了一场关于生死、亲情与和解的生命对话,完成了一次向死而生的美学突围。
题材突破中的诗意表达
《好好说再见》没有将绝症作为煽情工具,而是通过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以诗意来重塑生死叙事。张弛曾说,我们“不拍死亡本身,而拍死亡照射下的亲情光芒”。这一创作理念将叙事的焦点从生命的生理消亡转向人物的情感连接,避免了对绝症的猎奇化处理,也消解了哭天抢地的悲情场景,转而以温情的叙事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让人们更多地去感悟情感的力量与生命的价值。比如,影片通过安宁病房中玩麻将的老人、为患者“庆生”等人物和细节,将“死亡等候区”转化为生命余晖的温馨空间。而应诺(钟欣潼饰)为女儿丢丢(赵禹睿饰)未来6个重要人生阶段设计的蛋糕,则将生命拓展为超越物理时间的绵长母爱。
影片的这种叙事理念和智慧,正是根植于“哀而不伤”的中国美学传统,在温婉、含蓄中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认知。因此,当单亲妈妈应诺在父亲应大海(林栋甫饰)与女儿丢丢的陪伴下走向生命终点时,影片已然超越传统生死题材的悲情叙事,成为在市井烟火中淬炼出的一首关于生命尊严与爱的影像诗篇。
这种诗意的呈现,也突出地表现在影像风格上。作为宁波人,该片导演之一张弛颇具匠心地将宁波老城区的地域特色转化为独特的视听语言:老街区的青石板路,斑驳的墙垣,雨中移动的雨伞,灵桥下游动的船只,餐桌上的汤圆、蛋糕等,犹如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卷,与影片中的雨声、麻将牌的碰撞声、舞曲声和甬剧的吟唱声等听觉系统,以及老人们聊天时常说的宁波方言“嗦搭嘎”(意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共同构成一道抵抗死亡焦虑的精神缓冲带,将沉重的死亡命题融入充满诗意的日常叙事中,这或许正是对生命的最好赞美。
生死议题的东方哲思
影片通过对中国家庭观念和人物关系的含蓄表达,传递出对生命具有东方意味的哲学思考。应诺得了绝症后,本来想去很远的地方独自等待死亡,但终因对女儿丢丢的牵挂而放弃。随后在安宁病房燕主任的帮助下,特别是在安宁病房看到病人与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相融在一起的情景,终于让她有勇气直面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点,并从容安排与父亲和女儿的告别。
应大海的转变则要艰难得多。他与女儿应诺跨越20余年的隔阂是影片最具张力的情感内核。影片生动展示了一位表面冷漠、内心却深爱女儿的父亲,在死亡面前进行的种种绝望挣扎:为了给女儿治病,他不仅差点被骗买到假药,更把住房也卖掉了。最终,应大海接受了女儿去安宁病房的选择。
应大海与应诺的和解,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家庭观与现代生死观的剧烈碰撞。因此,当应大海最终对应诺说出“爸爸陪你回家”时,这种和解就不仅仅是亲情的修复,更是对中国传统“家庭”内涵的重新定义。此时,影片已经超越个体和故事本身,成为观察中国家庭伦理变迁的社会切片。
此外,影片中对“好好告别”的探讨,还包括林阿哥邀请朋友们在自己的葬礼上奏乐跳舞、温叔和温婶这对老夫妻选择在安宁病房手拉手共赴生命终点。而丢丢则是在懵懂中接受了妈妈有关“死亡”与“告别”的诗意解释,相信只要“风在吹、树在摇、水在流”,就是妈妈在想她。这些充满意味的场景和细节是影片最令人动容的华章。
东方式的美学处理,既消解了题材本身的沉重,更让对生命的探讨从抽象的哲思落回到烟火人间:生命的诞生、成长和离去,都是具体而充满情感细节的。亲人虽已离去,有关他们的细节却永远留在了生者心中。
社会议题的现实映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通常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家庭中更是大多回避对它的讨论。如此,一旦家中有人即将面对生命的终结,非理性治疗往往成为大多数时候的选择。影片中那位苦苦哀求医院收治母亲的女性,她的崩溃不仅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更源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审判”。这场戏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医疗体系以及人们观念中存在的问题:总是过度追求生命“延长”的可能,而忽略生命最后“尊严”的权利。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临终患者需要安宁疗护服务,但实际覆盖率却不足10%。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好好说再见》犹如一把犀利的手术刀,以温婉、含蓄的方式剖开了人们讳莫如深的死亡议题。影片正是通过应诺从最初试图去远方独自面对死亡,到最终选择在安宁病房与亲人“好好说再见”的观念变化,以及应大海从最初抗拒安宁疗护,到最终接受应诺选择的情感转变,以极大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探讨了在生命终点之际个体如何寻求解脱之道、生者如何学会放下之法的深刻命题,将“安宁疗护”的专业概念转化为观众可以感知的故事,引导观众思考生命的尊严、爱的责任以及告别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质量,医疗的终点应是尊严而非痛苦的延续。
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好说再见》不仅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启示录。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身边的亲人,好好感受生命的温度,好好思考告别的意义。正如影片所阐释的,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被遗忘。当我们学会在爱中好好说再见,那些逝去的生命,就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