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刘文坡
刘文坡,男,1973年5月出生,北京新发地润福园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两届被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评为“新发地樱桃大王”。2016年回到家乡易县塘湖镇规模化种植樱桃,在其带动下,易县樱桃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涉及8个乡镇27个行政村,带动1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易县樱桃2021年获评中国好樱桃大赛金奖,2023年被推荐为“乡村振兴品牌”,塘湖镇被评为“樱桃百强镇”。刘文坡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樱桃红了
- 尚未 -
在刘文坡看来,人活一世,总要有点情怀。
这情怀,可以是对一座山、一汪水、一片林的痴迷,也可以是对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的留恋。
留恋之处,方为家。
一
易县县城西南方向约23公里处,有座山,曰星月山,当地百姓也称它窟窿山,星月山北有条河,曰瀑河,亦名鲍河,即《水经注》所称南易水,南易水之北有座村庄,曰南界安村。1974年5月,刘文坡就出生在这座小村庄。小时候,家里顿顿吃棒子面,吃得刘文坡总是闹胃,到现在也不爱吃玉米。
十六岁那年,刘文坡离开了校园,其时姐姐刘文英已跟人去了北京新发地,帮着卖水果。每天过秤、搬堆儿,一天能赚二三十元。
得知姐姐的情况,刘文坡也想去新发地看看。
一个月后,他如愿了,跟姐姐一样,在北京卖起了水果。新发地、大钟寺、太平庄……北京重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都留下过他瘦瘦小小的身影。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刘文坡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并与樱桃结下不解之缘,连续两届被新发地市场评为“樱桃大王”。
刘文坡为人低调谦逊,做事踏实肯干,脑筋不乏灵活,由给别人打工变成为自己打工,靠着批发零售水果,将买卖滚雪球般做大,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在旁人看来,他俨然是个大老板,可以享受幸福生活了。
然而,生活常常出人意料。
2015年时,从易县老家传来一个消息,令刘文坡一夜辗转反侧——为振兴乡村,县里正在招商引资,诚邀在外事业有成的易县人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
“我想回老家种樱桃。”刘文坡翻了个身,对妻子秀花说。
“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折腾啥?”赵秀花睡意蒙眬,“再说了,你以为自己还年轻啊,咱就踏踏实实卖樱桃吧。”
“哎——”刘文坡长出了一口气,“你说,也是奇怪,年轻时,总想着逃离南界安,跑得越远越好,现在反过来了,总想着回去,离老家越近心里越安生……”
二
南界安村有种植樱桃的传统,零零碎碎一二百亩,樱桃成熟时,稀稀落落点缀在星月山下,不过都是些老旧品种,“红灯”“先锋”,要么个头小、酸,要么熟得晚、不宜储存,卖不上价钱。
刘文坡想改变这个现状。将新发地的生意交与家人后,他满怀憧憬地回了家乡,以为将这个想法跟父老乡亲们一说,一定会大受欢迎。结果却恰恰相反,他被当头来了一棒。
流转土地,村里部分人不同意。
“咱们的地,都让他承包了,咱们种啥啊?”
“刘文坡这是在外面发了财,回家显摆来啦?”
“村干部都替刘文坡说话,肯定是拿了他的好处!”
……
流言,像无数飞石,咔咔砸在刘文坡的心上。他想不通,自己把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回来,是为了带大家一起致富,怎么就不被理解呢?
不理解,刘文坡也要继续前进。
他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跟乡亲们细细解释将土地集中连片搞种植的意义,解释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咱们自己种出的樱桃同样可以个儿大、味甜,别再让国外的车厘子独占市场。
“你说啥?那么贵的车厘子就是樱桃?”有乡亲问。
“当然了。”刘文坡答。
大伙忍不住嘻嘻哈哈笑起来。
像“智力拼图”一样,在村干部和刘文坡的共同努力下,属于这家那家的一块块土地,渐渐拼到了一起,且越来越大,越来越规整。然而,到了“拼图”中央,有三四块地,怎么也拼不齐了。
只是“拼”不到一起也就罢了,其他麻烦层出不穷。刘文坡开车往种植园中去,走到一截上坡路时,本来干干净净的水泥路面,突然添了很多迸射光点的东西。下车一看,是摔碎的啤酒瓶,不是一两堆,而是一长条,顺着水泥路向上延伸而去。
这是要断了他上山的路啊!这一晚,刘文坡借酒浇愁,喝到最后,泪流满面。
扪心自问,刘文坡回乡发展樱桃种植,是想将这一富民产业发展壮大,让南界安村、三乡五里的父老乡亲们,都能从红灿灿的樱桃上获得实惠。他承认自己有私心,但这私心不过是盼着家乡早日富起来,父老乡亲们怎么就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三
2019年,在刘文坡的努力之下,山坡上栽满了樱桃树,有的品种早已挂果,到了收获季节,风从星月山徐徐吹下,绿油油的枝杈上,一颗颗红樱桃像兔子圆圆亮亮的红眼睛,忽闪忽闪的,望着就喜人。种植园区用工越来越多,已经辐射周边三四个村。看着红灿灿的新品樱桃卖出高价,看着园区的打工人领到一沓沓钞票,村民们渐渐改变了对刘文坡的认识。
有几户学着刘文坡,也搞起了樱桃种植园。
开始有人请刘文坡去家里吃饭,不去也要拽去。话匣子打开,先是问他樱桃该选什么品种,再问田间怎么管理,又问销路到底畅通不畅通……刘文坡不仅一一给予解答,还将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
“你就放心大胆地种,我把全国最好的樱桃种植老师给请来!”
刘文坡当然不是妄言。
身为中国樱桃协会副会长,他与国内几乎所有顶尖樱桃种植专家都有联系。专家请来,费用刘文坡承担,培训则完全免费,向所有人开放。消息传开,不仅易县本地樱桃种植户蜂拥而至,就连徐水、高碑店等周边地区的果农也慕名前来。大家听得聚精会神,收获颇丰,回去实践后,效果立竿见影。
刘文坡的做法,引起县里的关注。为了让他安心搞好这一富民产业,政府出资将通往樱桃种植园区的路全部铺上了沥青,能从塘湖镇上直达樱桃树下。
“咱是沾了樱桃的光啊!”大伙儿纷纷赞叹。
刘文坡再接再厉,除成立润福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外,又投资修建了果品贮藏库,逐年增加樱桃种植面积,并将流转土地价格持续提高。园区也从过去的季节性用工,到如今冷库常年用工,高峰期达300多人。人们看刘文坡的眼神变了,少了质疑,多了感激。
四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
但在刘文坡的樱桃种植园,却是另一幅画面。节气一到,樱桃树墨玉般的叶片泛出油亮的光泽,层层叠叠间,圆润饱满的樱桃宛如裹了琥珀蜜糖的红宝石,三五相拥,七八成簇,沉甸甸缀满宝塔状的树冠,似繁星落入黛海,整片山坡都被点亮了。
七八年工夫,刘文坡将樱桃树栽满山坡。此时已到天命之年的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啥了——栽樱桃,卖樱桃,带领勤劳的父老乡亲们靠樱桃致富。当然,在刘文坡内心深处,他可不承认自己已五十岁出头,他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还能做很多事,还能做很多年。
如今,刘文坡的樱桃种植基地规模已达1350亩,还有150亩温室大棚,易县的樱桃早已打入北京新发地市场,并与保定市保百公司等大型商超达成合作,长期供货。2024年,种植基地交易量达26.4万吨,交易额3.5亿元。
在刘文坡看来,这些远远不够。
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销售端,润福园商贸不能只卖樱桃、水果,还要卖南界安村的红薯干、塘湖镇的小杂粮,以及整个易县的农特产品。单靠线下销售显然不行,如今人们习惯网购,刘文坡也要让乡亲们熟悉线上销售渠道。
他投资建设了2000平方米电商平台:新发地易县润福园电商直播基地。邀来各地卖货主播,并从北京请来专业电商老师,现场教学。
为了打造地方特色,吸引网友关注,他们还专门开辟了“村支书带货”系列账号,易县有意销售本村农特产品的村党支部书记都来了,直播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销售高潮。
只要肯用心、肯用情、肯下功夫,天底下就没有种不活的树。
刘文坡凭借一颗颗红樱桃,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他的带动下,易县樱桃种植产业已颇具规模:总面积达8500亩,覆盖8个乡镇27个行政村,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年产值突破3.92亿元。
2025年五一假期,细雨纷飞的午后,刘文坡来到樱桃种植园,走进了他的“山林雅居”。站在自己的梦想“庄园”前,刘文坡眺望着远处的莽莽苍苍,蒙蒙细雨中,他清晰地看到了瀑河,看到了养育他的南界安村,看到了更远处的荆轲塔——将来,他还要在村外建设免费停车场,在村里开发民宿,让游客们既有樱桃可摘,又有地方就餐、住宿,将樱桃产业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让南界安的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雨丝清爽,细细密密,连缀起刘文坡的愿景。

作者:尚未
尚未,本名李艳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中短篇小说见于《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小说月报·原创版》《长城》等刊,获首届河北文艺贡献奖,并有报告文学创作见于《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