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曹小英
曹小英,女,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定福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她结合村情实际,打造了“馒香百味”花饽饽品牌。她引进多台先进设备,组织员工代表到外地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专业面点资格证书,打造“产销一体化”线下体验门店。目前,“馒香百味”花饽饽产业链已经带动村内30余名妇女就业,预计全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曹小英获评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定福庄村的女党支部书记
- 唐小米 -
在曹小英看来,春天犹如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浩荡的春风就像魔术师手中的布幔,神奇的翻飞抖动间,草地泛起新鲜的青绿,枯枝一下子开满了花朵,燕子扑棱棱飞上碧瓦蓝天,人生似乎也在这朝夕间变换了命运。
曹小英喜欢春天,更喜欢花朵。很多时候,摇曳的花朵会让曹小英在不自觉中停下匆忙脚步,她似乎能听到花朵们绽放时细小的噼啪声,那是花朵冲破一冬的沉寂和陈旧苞皮的撕裂声,是清香戳破烟火气味的欢呼声。就像她身边“馒香百味”花饽饽店里的三十个姐妹,三十朵花,让她看到,不管多么小的花儿,都怀抱着一个激情四射的梦想,拥有着盛开的力量。
此刻,“馒香百味”花饽饽店窗外,春风吹抚,樱花层层叠叠沿着南新西道奔涌,像一片粉色的大海追赶着浪花。樱花将落未落,接下来,是牡丹盛放的时节了。她看了看拿在手中的牡丹花花馍,不禁喜上眉梢。这是她们店里新研制出来的一款花馍,多好看的一朵牡丹花呀,生动的花瓣每一片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微微打着卷将开未开的,圆润饱满伸展腰身的,一片推搡着另一片的……为了做出这些花瓣的模具,她们翻看了上千张牡丹花图片,从网上买回盛开的牡丹花观察。历时几个月,没日没夜地设计、雕琢、打磨,终于做出了这生动的花瓣。
由于“馒香百味”的花饽饽必须保证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花叶的颜色都要从果蔬中提取。牡丹的粉、白、黄、红、绿,每一种不仅要考虑恰当的配比,更要注重口感和颜色的耐久性。尤其是曹小英手中这朵玫红色牡丹,颜色更难调配。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她带着几个人反复从火龙果、红曲、胡萝卜等食材中不断提纯、配比、试验,几组人轮流观察、操作,终于调色成功。接着,她们又大胆用菠菜、黄瓜、西芹、生菜、猕猴桃混合配比,调出了叶片的渐变绿,一片片俏生生的绿叶带着春天的气息伴在牡丹花旁。
其实,这样的研发过程已成为曹小英她们的日常,环顾花饽饽店,各色玫瑰、百合花、康乃馨、紫丁香、满天星,摆满了橱窗,而店中最醒目的地方,色彩斑斓的孔雀、腾飞盘旋的金色巨龙和凤凰、鳞光闪闪的红色鲤鱼、寿桃、如意袋、虎头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故事和寓意讲了出来。富富有余,鱼跃龙门,龙凤呈祥,寿比南山等等,一款花馍产品就是一幅生动的中国故事图。而这些栩栩如生的花馍都是用面做出来的,都出自农妇们粗糙的大手。
她说,要做更独立更有价值的人
提起“馒香百味”花饽饽店和曹小英,五十岁的村民董建伟感触最深。
创店之初,曹小英号召村里的妇女报名学做花馍,她第一个便报了名。半辈子了,她从未走出过这座城市,耐心却又不甘心地做着家庭妇女。丈夫打零工,孩子外地求学,挣的钱总不够花,她很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没文化,没眼界,不做个家庭妇女又能做什么呢?她常常沉浸在这样的自责中。
“我们女人并不是弱者。学一点手艺,做个更独立更有价值的人。”曹小英的话像星星火种,一下子点燃了她心中的火苗。虽然有人质疑曹小英的决定,认为创建村企业就是瞎折腾,但她相信这位女书记。当初,曹小英就在这村附近做生意,不仅商品从不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遇到贫困村民或残疾人到店里歇脚,她总是柔声细语,送上一瓶水。就是这样一件又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她看到了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她相信,这样的人给她指出来的定是一条明路。
就这样,2024年2月26日,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尽,她和另一位村民孙秀云就跟随曹小英直奔山东,踏上了学习制作花馍手艺的路。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的过程劳累又紧张,每天早晨七点师傅上岗,她们要在师傅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没有休息时间,有时候连午饭都顾不得吃,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她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的地方。躺下后,三个人常常睡不着,聊的全是白天学的手艺。为了掌握好揉面的筋度,三个人手上都揉出了泡、磨出了茧。
想家和日复一日的劳累磨砺着董建伟的心,更让她备受打击的是自己这一双手。一双平日里经常与面团打交道的手,到了山东花馍的面团前就像两只不知如何安放的叉子,笨拙僵硬,无所适从。
怎么这么笨!她拍打着自己的手,流下眼泪。与其待在这啥也学不会,还不如回去一辈子做个家庭妇女算了。省得丢人。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孙秀云,俩人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她们的情绪很快被曹小英发现,那个夜晚,三个人促膝长谈,听曹小英讲出了藏在心里的话。
原来,早在2021年,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曹小英看到村里大部分妇女闲散无事,聚在一起不是扯舌根就是聊八卦,非常不利于村风和家庭建设,就萌生出带姐妹们创业的想法。正赶上唐山市路南区开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曹小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2023年,爷爷九十大寿,她从网上订购的寿桃精美,让全家人赞美不已。但奶奶却感叹道:以前咱们这儿也有逢年过节做花饽饽的传统,老一辈人都有这样的手艺,现在咋就没人做了呢?多好的老手艺,都失传啦。
奶奶的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点醒了曹小英。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如今人们吃穿不愁,缺的不就是生活的仪式感?蒸花饽饽的风俗本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老手艺决不能丢。唐山本地还没有一家花馍店,那她何不带着姐妹们创建一家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花饽饽店呢?
有了这个想法,她立即向镇、区领导汇报,得到支持和认可后又召集村两委集体商议可行性方案。计划利用定福庄村360平方米底商,打造“产销一体化”的花饽饽线下体验门店。
想做花饽饽,技术是关键,去哪儿学技术呢?这可难住了曹小英。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只要了解到哪里制作花饽饽,她便一次次去拜访,可都因种种原因被拒绝。没办法,她只好向以前生意上的朋友们求助,终于找到山东一位花馍师傅的门前。但上门几次,就有几次被拒之门外。她知道机会难得,不能放弃,几乎陷入绝望的曹小英想到一个最笨的办法,等。寒风刺骨,手脚冻麻了,脸也被呲出小口子,她在师傅的门外一等就是一天。终于,师傅肯见她了,一见面,曹小英含着泪真诚地说:“师傅,我是一名村支书,我想带着村中的妇女创业致富,我们热爱传统,热爱生活,想用花馍做出历史,做出生活,做出人间百味。师傅,您就帮帮我吧……”
曹小英的讲述让董建伟和孙秀云听出了泪花。如此不容易求来的学习机会,怎能轻易放弃?她们重拾信心,也更加懂得了曹小英的苦心。
在互相鼓励中,她们坚持学完了几十种花馍技法,从四不像到逐渐纯熟,从笨拙到灵巧,2024年4月18日,同样一个春风浩荡、春花盛开的时节,唐山市第一家花饽饽店开业了。曹小英为它取名“馒香百味”,祝福百味人生也像这精美的花饽饽一样,像春天的繁花一样,呈现出绚烂美好。
她说,要把花饽饽做成致富的香饽饽
辛苦的付出终于迎来丰厚回报。“馒香百味”花饽饽因麦香浓郁的口感和精美的造型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店铺一开业就生意火爆,订单接踵而至,从开业到年底,当年就创收达三十万元。真如曹小英所说,她们把花饽饽做成了致富的香饽饽。
在曹小英的带领下,“馒香百味”花饽饽设计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与路南区创新里直播基地签订协议,建立直播账号,利用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同时,“馒香百味”联合中小学校、市区妇联、老干部局等开办研学课堂,招募新媒体人作为体验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花饽饽的制作和学习当中,既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又传播了传统美食文化,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了拓宽市场,她们根据本地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研发出粽子包、药膳馒头等十几款新品。
除了在质量、品种、销售上下功夫,曹小英还希望“馒香百味”能给村里带来更多温暖的味道。她们把新研制的花饽饽分发给村民品尝,把外形稍有欠缺的花饽饽长期供给村里孤寡、失能、残疾等特殊人群,花饽饽的麦香在邻里间传递。
花饽饽店红火了,想来店里学手艺的妇女越来越多,曹小英制定了一个“三率先”原则。率先让退役军人或家属就业,率先让贫困家庭人员就业,率先让困难党员或家属就业。在技艺传承方面,曹小英提出“以学促学”,由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的方式,循环传授,既节省了培训资金又最大范围传授了技艺。
如今,“馒香百味”花饽饽店已培养出三十名面点师。看着自己带出的徒弟,看着亲手做出的花馍,董建伟和孙秀云的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昔日两个怯懦的家庭妇女已蜕变成勇于追求人生价值的手艺人,而更多的人正在向她们靠拢。
她说,有事冲我来
现在的定福庄村村民提起曹小英人人都竖大拇指,不仅因为花饽饽店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因为她上任后的所作所为温暖了他们的心。
曹小英是2000年嫁到定福庄的,娘家在唐山市开平区,是个“外来的媳妇”。
她祖上世代经商,爷爷曾凭借祖传的铁艺雕筑手艺在上海闯出过一片天地。曹小英想学,可惜祖训严格,这门手艺传男不传女,传大不传小,最终失传。这也成为曹小英心中最大的遗憾。从小耳濡目染听够了生意经,曹小英不服气,谁说女人不能做出一番成就呢?!她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自己做起了酒水生意,几年下来,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定福庄村是城中村,村中二千五百多口人。当时,村经济基础薄弱,唯一可收入的底商欠租达几百万。钱收不上来,村民补贴没钱发,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2021年,村两委改选,一些村民觉得曹小英是个有本事的人,多次找到她,希望她参加选举,改变村庄现状。
接下这个摊子,不仅像捧起一块烫手的山芋,自己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但村民的心里话一次次在耳边回响,又让她无法拒绝。思忖良久之后,一股豪气油然而生,改变村庄现状是给更多人造福的大事,她要做这件大事。
2021年,曹小英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她知道,一个“外来媳妇”想获得村民的认可,必须为他们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她决定先从清缴房租、发放村民补贴入手。
要啃就先啃硬骨头。曹小英首选村民口中最蛮横的一家商户,带着村民代表和做生意时合作的律师团队上门清缴。没成想一听他们来要欠款,商户二话不说,拿着菜刀就冲了出来。只见曹小英一个箭步冲上前,把村民代表挡在身后,厉声喝道:“有什么事冲我来!想砍砍我!你欠租不交不行。这世道不是谁横谁说了算的。今天我带律师来这,你是交租还是等着接受法律的制裁,你看着办。”
一把菜刀不知吓退过多少登门清缴的村干部,没想到却被迎着菜刀冲上前的曹小英震住了。他还头一次见到为了公家事不要命的干部。正义凛然的气势让举着菜刀的商户一下子愣在原地,竟不知如何是好。见此情景,曹小英的律师团队和村民代表一下子冲上去,把菜刀夺了下来。
曹小英一看商户的嚣张气焰有所下降,便走到他面前,诚恳地说:“现在你举着刀的情形,我们律师已经录下来了,我完全可以去报警,但是我觉得没必要,你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不想为了这点小事毁了你。你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菜刀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更加激化矛盾,你看你是愿意坐下来谈谈呢还是我们走法律程序?”
商户一看曹小英这么坚决,只好同意先谈谈。
曹小英拿出合同,一笔一笔帮商户算起了日常流水账,这操作直接把商户看呆了,他没想到这个女支书经济账也算得这么明白,虽然嘴上还强硬,气焰明显一落千丈。曹小英明白,要想从他手里把账要回,光讲道理不行,还要用真心打动他。接下来的几天,曹小英一次次往这家商户跑,听说疫情期间生意不好做,进的货还堆在库房,曹小英四处联络,又利用网络帮他卖货。真心付出终于换来回报,这场纠纷最终以补交欠款结束。其他欠租的商户一看最难缠的人都被曹小英“降服”,也都纷纷补交了欠款,清缴工作很快完成。
这次“菜刀事件”,让现场的村民们深受触动,逢人便说:“新书记有担当,有魄力,我们服。”
接下来,曹小英又将村里一处废弃场院和底商进行资源整合,联系多方招商,吸引外地客商投资三千多万元,建成了冷食厂大院项目。为村集体每年创收500万元。上任几年来,村里从未欠过老百姓一分钱。逢年过节,还要给大家发放补贴、礼品。原本是外来的媳妇,村里的人都认不全,她愣是让公婆大姑姐带着,一家一户走访,回来把村民情况做笔记,把家家户户都印在她的脑子里。为及时解决村民纠纷,她建起了“小英调解室”,常常是村民急赤白脸地走进去,满面笑意地走出来。
“有啥事来找我”成了曹小英的口头禅,也成了村民的“定心丸”。村民部建海是低保户,眼睛弱视,二级残疾,妻子因为穷日子难过,走了,家中只留下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当部建海为了生活愁的泪流满面时,曹小英走进了他家,她对部建海说:“你放心,村里不会抛弃你,大家都不会抛弃你。”
为了解决他的困难,曹小英和村两委商议,安排部建海成了打扫村里卫生的临时工,给他开一份工资。她自己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总是吩咐家人先给部建海送去。部建海生病住院,曹小英自掏腰包送钱送物多次探望,嘘寒问暖。部建海感动地说:“小英对我就像对待亲兄弟。”
“要时刻做到脑中有事,心中有实,造福于民。”这是曹小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后给自己提出的要求。
如今的定福庄村,除了一站式服务体系健全,还结合“老旧改”工程开展道路硬化、水电管网改造、环境整治,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两委在楼间空地建起健身广场和文化大舞台,成立秧歌队和书法协会。每逢传统节日,村民们登上舞台载歌载舞,80岁以上老人生日当天还能收到生日蛋糕和祝福,文明新风与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
“什么是春风呢?我觉得公平公正,为民办事就是春风。”
“什么是最美的春天景色呢?我觉得春天最美的景色就是我们现在的定福庄。就在我们的馒香百味花饽饽店里,那里有永远盛开的花和用自己双手致富的人。”
这是曹小英对春天的赞美与描画。春风吹开了花朵,也催生了万物,和曹小英一样的人们,正在把春风吹进人们心里,吹开人们心里的花。

作者:唐小米
唐小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诗刊》《十月》《青年文学》《新华文摘》等,获2011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