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散文创作热:地方性与民族性的融合美学
2025-09-22 10:15:16     中国艺术报    【字体:

近年来,蜀地文坛涌现一股散文创作热,参与其中的既有享誉中国文坛的名家,如阿来、裘山山、罗伟章、周闻道等,也有一大批颇富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如杨献平、凌仕江、凸凹、卢一萍等。他们以各自的情感与内心、思想与灵魂为基点,从地方性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对新时代蜀地乃至全国大地上纷繁物事的倾力书写,构建出一幅幅颇具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地理图景,传递出地方性与民族性融合美学的深层内涵,呈现出一股鲜活的散文艺术创作群体的创作力量。

作为蜀地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的藏族作家阿来,凭借其童年、少年时代积淀的情感记忆,以及中年后的丰富体验,特别是近年来于都市与藏地间反复行走所获得的深刻思想认知,撰写并出版了多部堪称优秀的散文集。在纪实散文集《西高地行记》里,他以一种精神行走的独特方式,漫步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西北高地,从容俯仰观瞻存于其间的自然物象、历史意象,“自然”与“历史”成为这部文集中的两个关键词。从对自然的艺术表达角度看,奔涌的大江大河、巍峨的雪域高原、宁静的大漠戈壁,以及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西部高地的丰富自然物象与典型自然特征,皆为作家的描摹对象;阿来运用成熟圆融的艺术技巧,逐一将之提升为富有审美意蕴的自然景观,并借此表达作家对自然、对故土的深沉情感与无限眷恋。从对历史的审美描述角度看,阿来通过对大量历史典籍等文献资料的阅读,对留存于中国西部高地的历史风情有了更深层的认知与把握;其恰当且不无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表达,体现出其深邃、坚实的历史意识和哲思意味。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以现实与浪漫交相融合的艺术手法,既表达出对博物志的审美书写,更展示出对整个自然世界的开掘、发现,乃至对自然生命系统、自然文化内蕴、自然文明进程的深刻认知与全面把握,凸显出高瞻的艺术境界、博大的人文情怀、深邃的哲学思想。散文集《大河源》基于作家大量参阅的历史文献与田野间的充分调查,以颇富力度的纪实笔调书写了对母亲河黄河的追溯与探源,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中华民族血脉相通、灵魂深蕴的共同记忆。

杨献平作为蜀地乃至全国散文界的行家里手,其散文书写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即故乡南太行、大西北的军旅生涯与都市的现实生存;其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沙漠的巴丹吉林》《成都烟火日常》是其重要标识。《故乡慢慢明亮》以故乡南太行作为描述对象,不仅有对个体生命曲折历史的深切关注,也有对普通乡民群体生存的细致关怀,亦有对地方方言的发微和对民间文化的深悟。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个体生命与群体存在、重要事件与典型细节的富于审美意味的连缀,表现出作家对故乡复杂而多元的情感意向。《沙漠的巴丹吉林》聚焦作家在大西北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既有对《乌鞘岭以西》曾经风起云涌的历史峥嵘的深沉缅怀,也有对《巴丹吉林个人生活》和《巴丹吉林个人地理》的精微审视,更有对《废墟上的花朵》《绿洲环绕的村庄》《沙漠边缘的风景》等的凝情瞩目,它们共同呈现出作家对大西北军旅生涯的怀念。《成都烟火日常》以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笔调,叙写作家移居成都后较为复杂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触,展现出他对西南这座大都市,或者说异乡,从极为陌生到逐渐融入的心路历程。

比较而言,兼营小说、散文的罗伟章与一直耕耘于散文天地的凌仕江,则以另一种风格展示出他们的散文创作才华。罗伟章的散文集《风和微风》以风作喻体,真诚书写巴蜀大地当下的现实存在与人文内蕴,或以一条河流为关注对象,凸显其之所以成为清流的根由,或以一棵树为透视对象,揭示城乡间的巨大差异,或借对一座书院的细致观察,将它的存在与人的存在进行富于深度意义的思索,体现出作家由具体细节出发,逐步显现其深邃的创作旨意。凌仕江的散文集《微尘大地》将成都平原喻为一粒微尘,借对当下蜀地社会、现实、文化存在的书写,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深刻认知和精微把握,在作家看来,尽管这粒尘埃极其微小,但它却是对整个蜀地有力而深刻的折射和透显。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散文艺术颇为发达的大国;源远流长的散文创作(如“唐宋八大家”等)既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也锻造了具有民族审美意蕴的散文美学范式。蜀地近几年的散文创作热,无论是作家表现出的审美视角,还是作家对题材的针对性选择,抑或具体的表达方式等,均展现出鲜明而独特的地方特色。在此意义上,这既充分展示出明显的地方文化色彩,也是对具有民族文化意味的散文美学范式的深度融入,力显地方性与民族性高度融合的散文美学倾向。

作者系绵阳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 :美学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