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燕赵大地——第27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评述
2025-09-29 09:11:47     河北青年报    【字体:

在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摄影见证历史、弘扬正义。新时代里,它又成为展现山河、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河北省第27届摄影省展也于近期成功举办。

本届“省展”征稿历时两个月,经过初评、终评两轮评审,于9月13日在石家庄美术馆盛大开幕。入选的197件作品,是河北摄影发展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呈现出一个“壮丽、秀美、多彩”的燕赵大地。

变化一:征稿类别精简延伸,紧跟时代

本届“省展”征稿历时半年,设记录类、艺术类、短视频类和摄影书类四大类别。组委会充分考虑与“国展”(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间关系,调整了表述,让“短视频类”回归,并依据自身实情对标“国展”调整征稿类别。这既体现河北省摄协在“国展”创作引导上的持续发力,也展现出积极拥抱“短视频”时代的决心,为构建河北“大摄影”格局奠定基础。

“摄影书类”的长期保留是一大亮点。摄影书作为摄影作品的延伸,扩大了展览广度,使展览更丰富立体,在全国的“省展”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河北省摄协对“省展”作用的深入思考。

变化二:作品题材丰富多元,特色鲜明

河北摄影界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独特性。纪录类入展作品大多取材于河北,如赵瑞光的《雄安热土》、杨建萍的《繁忙的唐山港》等作品,生动展现了河北的山川地貌、经济建设、人文底蕴。巩烨的《独居的人》、宋朝兴的《白洋淀千里堤15年时光记忆》等作品,体现了河北摄影人对纪实摄影语言当代转向的探索创新。

红色摄影是河北特色。作为《晋察冀画报》社根据地,省内多次举办活动挖掘红色影像文化,培养了一批摄影家。本次展出刘军昌的《英雄儿女》、王满权的《再访狼牙山》等作品,勾勒出燕赵大地的革命历史画卷。

三年来,河北艺术类摄影发展态势良好。张立强的《水·冰·生》探索“水”与生命的关系,表达对自然、人生、哲学的思考;谷进英的《百姓菜篮盛景》以新画意式语言表现百姓生活。本届“省展”对AI影像包容度高,但艺术类的单幅作品连续两届缺憾“金质典藏作品”,值得反思。

此外,一些摄影师延续创作风格和题材。李素清的《城市地景》是对景观社会的全新建构;张惠娟的《村里的喜事》《角色》《我们班》在原选题上深度加工,作品更有深度、温度与新意。

变化三:展陈形式提升互动,作品呈现“年轻化”

为提高展览学术价值,策展团队确定以“等级奖作品+作品类别”的双线索策展方案。展览分3个展厅,以第一展厅为核心,汇聚等级奖作品、短视频、摄影书类。纪录类、艺术类入展作品各占1个展厅,确保整体性。通过设置多种艺术装置增强视觉冲击,每个厅设“网红打卡地”增加互动性。此外还专门设置“手机摄影”平行展区,回馈协办单位支持,扩展摄影创作方式多元可能。

本届省展作品视觉语言耳目一新,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年轻摄影师作品入展比重显著增加。他们具备探索新观念、新手段的优势。近年来,河北省摄协与各地市摄协通过“燕赵秀林计划”、开设工作坊和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推动年轻摄影师群体培养和专业水平提升,催生出一批立足本土、深耕时代的青年摄影师,为河北摄影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不过,“短视频类”金质典藏作品的缺失暴露了河北摄影界短板,青年摄影师需顺应时代,加强短视频创新探索。

本届河北“省展”意义重大,不仅呈现了燕赵大地的视觉图谱,更通过影像语言创新,激活了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对话。它引领着河北省摄影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活力。期待广大摄影人受其激励,创作出更多接地气、贯才气、有生气的作品,用影像传承和弘扬河北地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走进、热爱河北,为河北文化传播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作者简介:河北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第27届“省展”策展组成员。入选河北省文联第三批“燕赵秀林计划”人才。

关键词 :评述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