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阐释“达德”蕴含的“知、仁、勇”
2025-10-09 10:30:47     中国艺术报    【字体:

9月26日,原创话剧《向南,向北》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上演两场。该剧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香港合作创办的香港达德学院为题材,通过青年学生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一段短暂却辉煌的红色记忆。

香港达德学院存续虽仅两年四个月(1946年秋至1949年春),却汇聚了翦伯赞、胡绳、郭沫若、茅盾等百余名学者大家任教讲学,培养了近千名学生。校名“达德”源自《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学院秉持“实用为国”办学宗旨,开设170余门课程,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干部人才。

话剧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练行村、副院长李新华联袂执笔,刘昊导演。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赴香港、广州等地采风,走访当年达德学员,获取大量一手资料。“达德学院留下的资料不多,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也不多,这一直是我们创作的难点。”李新华表示。年逾九旬的达德学员曹直、郑康明等老前辈提供了珍贵回忆和《达德岁月》等书籍,为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向南,向北》通过刘添明、蓝娟等粤港澳三地革命青年的故事,展现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理想与信念的碰撞后,最终淬火锻造、北上投身革命的动人历程。刘昊表示:“年轻人的抉择、他们身上焕发的真情,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该剧舞美服化道由获奖团队打造,舞台设计、灯光营造和多媒体技术共同构建了张力十足的戏剧空间。原创音乐巧妙烘托场景变化与人物心理,精美服装造型再现了当年广州与香港两地的时代风貌。观众表示“特别感动,那个时代青年人对信仰的坚守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力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钟琴表示:“《向南,向北》不仅是一部复刻历史的话剧,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当下、串联粤港澳三地的精神桥梁。达德学院的青年们以青春赴使命的抉择,与当下大湾区青年追逐理想、担当责任的追求一脉相承。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红色记忆在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既让观众读懂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更能激发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推动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共鸣中凝聚起更强大的发展合力,让‘达德’所蕴含的‘知、仁、勇’精神,成为新时代湾区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养分。”

关键词 :艺术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