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李梓健
李梓健,男,2000年1月生,燕山大学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4年“十一”假期期间,李梓健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置一起汽修厂火情,危急关头奋勇向前灭火抢险,及时遏制火灾蔓延,避免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挽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行动是唯一选择
- 齐未儿 -
大风预警报了很多天,在入夜时分,似乎又添了些威势。街道上,车不多,行人也稀稀拉拉。在这春风浩荡的夜晚,燕山大学校门口,孩子们三三两两进出。一身休闲装束的李梓健脚步轻快地走过来,让人忽略了风的力度,被青春昂扬的笑脸吸引。
2000年1月出生的梓健,二十岁刚出头,风华正茂,是燕山大学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身高186厘米,理着短寸头,伫立的梓健犹小树般挺拔。他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每次说句什么,先略低着头腼腆地笑。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赋,聪明更谈不上,但一有了目标,就会执着前行。连他的爸爸都在闲聊时由衷地称赞他,做事有股子劲头儿,能够持之以恒,从来不会三分钟热度。可见,他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2024年10月4日一大早,正在家里休国庆节假期的梓健,睡梦中听到手机振动的声音,一看是爸爸打来的。急着出门的爸爸,临行前把一份开会要用的重要文件放在了鞋柜上,需要梓健帮忙送一趟。梓健翻身起床,收拾一下,赶紧驾车上路。
秋日晨光,早上六点多,空气温润。路上车辆不多,也没什么行人,梓健开车很放松。上路不过半个小时,他突然发现,路旁一家汽修厂内不断有浓烟升起。梓健脑海中警铃大作,从小他就知道,水火无情,火灾危险!如果真着火,他必须要施予援手。放慢车速,转动方向盘,梓健把车停到路边。还没跑进汽修厂门内,迎面就扑来呛人的烟味,他不由嗓子一紧,脚步更快了。
不出所料。厂房内,一辆上着锁的电动自行车正在剧烈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火星四溅,落到地面。周围的场地上,堆放着不少废旧电池和其他杂物,火苗贪婪地往外伸着舌头,寻找可燃物。梓健迅速扫视周围,没有发现灭火器。他快速回忆着参加过的消防演练内容和消防知识,必须先把火源阻断,防止蔓延烧到其他物品。可是电动车的火势越来越大,还有一段距离,灼热感已经把他烤得侧过了头。怎么办?必须克服困难,把燃着的车拖离现场!梓健探手握住车把,烫得他几乎跳起来。没有手套,没有合适的包裹物,他一低头,看到了身上的外套,迅速脱下来,缠裹在手上,随后握住车把,猛力向外拽。车子本身的重量不小,每次用力,只能挪动一小段地方,他又急又累,出了一身汗。
厂区的值班人员听到这边的动静,跑出值班室,发现了正在燃烧的电动车和正拽着车向外拖的李梓健。等到值班大爷带着灭火器返回,车已经被拖到了空旷处。梓健接过灭火器,和值班员互相配合,终于把火扑灭。随后他又迅速跑回厂房,弯下腰,仔细翻捡周围物品,查看有没有暗火,并对刚才着火区域及周边物品进行二次处理,彻底化解了危险,这才抬手擦擦汗,松了一口气。
此时已经是七点钟左右,梓健惦记着给爸爸送文件,迈开步向车旁走去。值班大爷拉住他的手臂,一边感激地道谢,一边询问他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梓健拍拍大爷的手,说还有事要忙,任谁看到了这样的情况都会帮忙的,举手之劳,算不了什么。
李梓健驾车而去,把文件交到爸爸手里,并没提起路上停车救火的事情。对于他来讲,这只是源于理所应当,没什么好说的。
汽修厂负责人了解到整件事情的经过,在后怕之余,深深感激着那位不留名字的年轻人。好在值班大爷记下了车牌号,负责人按图索骥,多方打听,数日之后,找到了李梓健的爸爸。父母这才得知,原来孩子默默地做了一件大好事。
负责人说,当时院子里堆着不少配件和包装箱,隔壁卖电动车的店铺,也停放着很多待售卖的电动车,若不是发现及时,损失不可估量。李梓健那时已回到了学校,继续在课堂和实验室忙碌起来。
汽修厂负责人决定专程去一趟秦皇岛,寻找救火的年轻人。在燕山大学,在老师的见证下,他对李梓健的见义勇为义举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负责人说,想着买些礼品去家里道谢,但是梓健的爸妈强调孩子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一直婉拒。这样品德高尚的好孩子,应该让学校和更多人知道。面对来自厂方的感谢与赞扬,李梓健不好意思地俯低下头,红着脸连连强调,在那样的情形下,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总是有迹可循,善良如同一颗种子,会探伸入血脉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卢梭说:“善良的行为能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高尚的灵魂,也总是会选择善良的行为。
八年级,学习任务繁重。晚上九点多放学,梓健和同学约好一起结伴回家。同学推着车正往外走,老师跑过来,喊同学帮忙做事。梓健接过车把扶稳,嘱咐着,你快去办公室吧,我替你看着车。然后梓健把车推到靠墙的地方,坐在台阶上。清冷的月光洒落到四周的建筑物和树木上,白天显得喧哗的校园,此刻只剩下绿植上的虫鸣还在彼此呼应。梓健等了很长时间,肚子饿得咕咕叫,真想快点回家。可转念一想,答应同学的事,必须做到。如果先走了,同学找不到,岂不是要着急?等待的时间,总显得漫长而难熬,可就算是这样,梓健看着手表上的指针探向了十一点,才想到同学是不是忘了约定。他骑上车,来到同学家里,发现同学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同学连连道歉,以为梓健已经骑车回去,便离开了。这是一件小事,却让人看到了梓健身上那熠熠闪光的美德——与人相交,言必信,行必果。
高中时,某日放学梓健背着书包往家走。一位老奶奶蹒跚着擦肩而过,猛然喊住他,打听附近一处小区的名字。老人满面皱纹,白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她语调不太连贯地诉说着困境,刚从乡村来市里,出来买点儿东西,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老人急着指给他看,“每个岔路口样子差不多,已经过了好几个,看着哪处都挺像。”梓健看着老人,放慢了语调,安慰说,“您别急,小区不远,我知道怎么走。”他指着侧旁一条路,赶在前边几步,为老奶奶带路。那一刻的他,步子迈得不急不缓,不像是忙着赶回家做作业的高中生。拐过两个弯,老奶奶终于语调轻快地指着前边一栋楼说,“这个地方对喽!”接着一个劲儿向梓健道谢。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着老人上了楼,才转身往回走。那一刻,他高兴得像是要雀跃起来。原来帮助别人,可以收获这样的美好,一种全新的快乐与满足。向晚的微风徐徐拂过脸颊,侧旁绿化带里,鲜花盛放,行进在路上,梓健像是被芬芳的暖意拥抱。
上了大学的梓健,也没停止他认为“应该做”的脚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带领新生找宿舍、参观校园,组织学校教学楼的大扫除……
有人问他,火已经烧起来了,往里冲的时候,没害怕吗?万一电池爆炸怎么办?梓健摇摇头回答,当时情况紧急,只想着怎么赶紧灭火,根本没时间考虑其他事情。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刻进梓健成长密码里的内容。他做的一切,只是缘于应该那样做。“善良不是做数学题,不能被当作可量化的投资。我觉得,每个人,在看到同样的情形时,都应该施以援手。”
李梓健荣登2024年见义勇为类“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河北日报》“文明河北”以及“河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先后对他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正直善良、踏实勤勉的梓健同学,正在被更多人所认识。乐于助人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则是心有正义、胸怀家国的精神体现。作为燕山大学的优秀学子,李梓健将所学知识和正义善良回馈社会,成为金秋一道美丽的风景。
夜有些深了,风显得大,李梓健在路灯下向前,光温柔地洒落在他的身上。顺风、逆风,都不怕,他有坚韧的力量,就一定会走向一条更开阔的道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此祝福善良的李梓健同学!

作者:齐未儿
齐未儿,本名李冬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山花》《散文》《清明》《四川文学》《回族文学》《北方文学》《青海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