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逆流溯源:从《北上》看影视改编的背离与回归
2025-11-03 15:53:22     河北文艺评论    【字体:

2019年,《北上》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彼时评委会的颁奖词将其界定为“跨越运河时空,探究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民族精神图谱”。作家徐则臣以大运河为核心意象,精心编织起一段横跨百年的家国叙事。小说借由“历史与现实”的双线叙事结构,将漕运的兴衰更迭、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国家的发展等宏大命题,巧妙熔铸于运河沿岸的市井生活场景之中。意大利旅行者的文化探寻历程与运河沿岸百姓的命运起伏相互映照,这种“以虚写实”的创作理念,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当《北上》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幕,这部文学巨著以直观的视听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制作方虽立意于“展现大运河新时代之蜕变”,然实际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一幅由世俗化的爱情纠葛与职场逆袭情节拼接而成的图景。一方面,该剧成功捕捉到原著的细腻文风,通过电视剧的镜头语言呈现了运河人家的生活景观与主角的成长过程。然而,与小说相比,电视剧版本在运河文化的全景展现上有所欠缺。尽管它描摹了特定的历史画面,但未能完整重现原著中那种“坚不可摧的历史真实”,在文化与历史表达的深度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在叙事架构层面,剧作发生了显著的重心转移,90后北漂青年的“奋斗历程”喧宾夺主,成为全剧聚焦的中心。原本波澜壮阔的运河史诗,被矮化为青春偶像剧的范式,以流量明星的商业号召力取代了作品应有的思想深度与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大运河的历史与精神,被稀释成流于表面的鸡汤式口号,难以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思索。这种对原著叙事比例的大幅调整,打破了原有的文本张力平衡,使得作品的思想深度与历史厚重感大打折扣。

人物塑造维度,本剧亦暴露出些许瑕疵。原著中承载家族记忆、形象立体的角色,在剧中沦为推动恋爱情节发展的功能性存在,其角色的复杂性被简化。白鹿饰演的女主角以“邋遢假小子”的刻板形象登场,在表演过程中,诸多细节处显露出做作之态。她的肢体语言缺乏自然流畅性,一些故作俏皮或刻意营造氛围感的动作,显得生硬而突兀,未能契合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逻辑。面对生活困境与命运波折时,其表情管理与情绪反应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使得角色形象单薄且缺乏层次感。这种对角色的机械塑造,阻碍了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削弱了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该剧的优点也很突出,视觉呈现做到了精益求精。在服化道方面,剧组展现出了较高的用心程度,场景搭建可圈可点,沿岸街巷布局合理,建筑风格还原度高,让观众仿若置身于运河世界。角色的服装在材质、款式与色彩搭配上皆颇为考究,纹理质感与装饰细节都精准呼应相应的年代特征。妆容上,演员们的妆面自然贴合角色身份,无论是奔波途中的质朴素颜,还是都市场景的精致妆容,都为角色增色不少。

遗憾的是,制作方在宣传策略上极力凸显“茅盾文学奖”这一标签,然而在剧情创作实践中,却未能有效保留原著的文学核心价值。《北上》电视剧的境遇,恰似运河命运的隐喻。或许,唯有如运河之水逆流溯源,方能在影视改编的洪流中,探寻到真正契合原著精神的“北上”之路,实现文学与影视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

【作者简介】

周宏亮,长沙理工大学讲师、戏剧影视艺术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美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戏剧系访问学者;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优秀签约作家;编剧,曾获第五届中国-东盟国际戏剧节朱槿花奖、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作品被译为英语和泰语在海外出版。

关键词 :回归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文艺评论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