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些年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坚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实现改革工作从相对滞后到持续突破、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圆满完成了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文化行政部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阶段性任务。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实现。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二期、国家图书馆二期、国家话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圆满完成,一批地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四,艺术创作更加繁荣,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设立国家艺术基金、繁荣文艺创作专项,加大扶持力度。组织开展文华奖、群星奖、百花奖、金鸡奖、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等系列评奖活动,倡导健康的文艺批评,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
第五,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完善。《文物保护法》的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普查工作取得实效,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保护名录制度不断健全。
第六,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建设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金融、保险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第七,对外及港澳台文化合作、交流与贸易更加活跃,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整合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国外各方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日益拓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方式运作”的活动机制。
第八,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断增长,预算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