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乡村上演减贫大事
播出地点:承德广播电视台演播室
嘉宾:杨勇(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承德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剧作家)
汪帆(河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影视评论家、剧作家)
视频嘉宾:郭靖宇(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影视导演、编剧、监制)
总策划:解晓勇(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策划:方竹学(河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郭文岭(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主任)
顾问:顾大鹏(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资深记者)
快手主播“南荒小辫”(内蒙古赤峰)
执行策划:陈延慧 尉迟克冰
主持:承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张唯玮
时间:2020年6月12日 上午10:00——11:00
主办:河北省文联
承办: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紫藤树下”直播平台
承德市文联
承德广播电视台
媒体支持:新华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河北日报 河北广播电视台 长城新媒体集团 河北新闻网 河北文艺网 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 《当代人》微信公众号 河北广电网络集团 快手官方平台
开场:《最美的乡村》精彩片花3分50秒
第一部分:用“绣花”的功夫扶贫
用“绣花”的功夫创作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张唯玮。这里是河北省文联“双推”栏目“紫藤树下”,今天我们推出第六期节目——《小乡村上演减贫大事》。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承德市文联党组书记、剧作家杨勇老师,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影视评论家、剧作家汪帆老师,欢迎二位!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台前幕后的故事。本期节目由河北省文联“紫藤树下”栏目、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客户端、河北新闻网及其官方微博、快手平台同时直播。
直播现场
主持人:刚才播放的是电视剧《最美的乡村》的片段,这部片子由省文联副主席、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影视导演、编剧、监制郭靖宇和杨勇老师共同担任总编剧。
杨老师您好,这些年,您创作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农村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从《镇长》到《最美的青春》,再到《最美的乡村》。您认为《最美的乡村》这部剧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杨勇:该剧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接地气、情节紧凑、干净利落,不拖拉。因为咱们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原型来自基层,故事发生在农村,事件就是当前的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战。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同步解决贫困问题,在燕赵大地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特别是在我的老家山清水秀的承德,热情、热血的承德人,正在干着脱贫减贫的大事。脱贫故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有一千个贫困家庭也许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故事,一千个扶贫干部就有一千个各具特点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基层,来自乡村,生动鲜活,带着紫塞田间的泥土、沾着热河大地上的露珠,都是丰富的创作的源泉。因此创作起来,故事就非常接地气。
主持人:杨勇老师,您为什么对农村脱贫的题材如此感兴趣?
杨勇:我就是农村出生的,又是学农业的,过去老家就是贫困村。从小时候,我对贫困感触太深刻了,非常了解贫困农民的淳朴、难处和愿望。乡村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我过去在农村,在县里工作,后来又到市委工作,后来到现在的文联。乡村贫困有主观也有客观原因。贫困原因往往是多重的,各家各户也不一样。有的地方缺少特色农业产业支撑,有的老弱病残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家庭经济支撑弱往往一场大病就成了贫困户,就是因病致贫。刚才我讲,我出身农村。原来我在县里工作的时候是想当镇长,其实最早的想法,刚毕业的时候我是想当村长,也就是现在的村主任,带领乡亲们致富。为什么想当村长,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我考上学了他没有考上。因为家里穷,当然我们村子都是贫困户,他外地打工,出了意外事故,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就这样失去了生命。如果是继续读书呢?如果乡村不是那么贫困呢?也许直到今天他还好好地活着。父亲来信通知我这个消息后,因为当时通讯不是特别方便回不去,我拿着信在学校的河边哭了一个下午。其实还有,我最难忘的是我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随母亲一起上山捡山杏。当时,村里穷,母亲和村里的婶子们为了贴补家用,去别人家收获完的杏山捡山杏,砸杏核卖杏仁贴补家用。我母亲冒险采摘了一处枝头饱满但所处地形陡峭的山杏树,不慎滑下了山坡,其实是一个半截子的悬崖,幸好有缓坡。看着母亲手臂、大腿都被擦伤,我在山上发誓将来上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要当个管农业的副县长,让全县都富裕起来,改变农村贫困的现状。
至于我当时想当乡镇长呢,后来也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失去了机会。但是乡情依依,扯不断的乡愁,始终牵绊着我的心,我对农村一直是关注的。特别是我的同班同学,就有11位在乡镇一线工作,有8位是乡镇一把手,还有的下派担任贫困村帮扶第一书记,他们在基层,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也真是抛家舍业的。我本人近几年,特别是十九大以后也有帮扶任务,写扶贫工作,我有资源和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战略,这样在基层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扶贫干部,现在,我的老家也脱贫了,乡亲们享受到甩掉贫困帽子的获得感。因此,在电视剧《最美的乡村》中,寄托了我和郭靖宇老师的浓浓的乡情,我把我和同学们的体会感悟和更多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也写出来了。
这部剧就是以河北承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优秀的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优秀青年人才和自强不息的河北人民、承德人民为创作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是真材实料、是真情实感。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充分展示了在脱贫减贫大事上的中国精神、中国方案。
直播前的准备工作
主持人:有了体验感悟,有了创作动机,不等于就能创作出好作品。您在该剧的创作上下了什么苦功夫?方便透露一下吗?
杨勇: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贴近生活,现实题材创作更要扎根生活,所以深入生活是创作高质量剧本的前提。这部电视剧,是从2017年10月郭靖宇老师我们一起拍摄《最美的青春》的时候就开始谋划的,当时我们决定创作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电视剧。2018年10月开始,我和靖宇老师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作协、承德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正式开始进入创作实施阶段。首先就是深入生活,开始了采风采访。了解第一手的事迹,通过典型怎么挖掘故事,先后采访了有关贫困县的组织部、扶贫办、贫困乡镇村、帮扶企业“扶贫工厂”的有关同志,采访了扶贫办干部、乡镇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基层老党员、贫困户代表等很多人,还有已经脱了贫的人有什么感受,掌握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在这些先进人物当中,有抛家舍业奋斗在扶贫一线的乡村干部、驻村干部,有脱贫后过上幸福生活的贫困户代表,更有为扶贫因公殉职的驻村干部家属。在脱贫攻坚战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不仅承德有牺牲在脱贫路上的扶贫干部,全国也有很多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第一线,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成为剧本创作的生动鲜活素材,也成为我创作剧本的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政策精准扶贫要下足“绣花”功夫,我们创作剧本同样也用了“绣花”的功夫。就像电视剧中展示的青山镇女性通过皇家满绣公司的帮扶,一双双灵巧的手绣出了脱贫致富路,在剧本创作中我们反复推敲、打磨,坚持精益求精。在大量搜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作,按照既定的创作思路几乎是不舍昼夜地创作。创作进入状态后,感觉一个个乡镇干部,驻村干部、和我们的乡亲们,就坐在我的身旁、站在我的身边,甚至听得见主人公在提醒我“这个应该这样写,应该那样写,那样不对的”等等,我知道因为创作需要经常熬夜,夜也很深了,是他们感人的事迹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我们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激情,创作了剧本,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状态上,是和主人公,同频共振进行了创作。
剧照
汪帆:你是用绣花的功夫,把人物一针一线绣成了现在的典型形象,这个创作太重要了,生活就是艺术家的母亲。
杨勇:对,生活就是艺术家的母亲。从目前观众反馈的效果来看,我们实现了讴歌基层扶贫干部的目的,是比较圆满的。解决“三农”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干部在核实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实施扶贫脱贫的精准施策。以已经播出的第一个扶贫故事中的青山镇党委副书记的唐天石来讲,是如何刻画他精准扶贫的呢?
首先,他熟知扶贫政策,并坚决贯彻落实。绝不打折扣,比如,上河峪村,以老支书和新任村支书卢振兴为首的村干部和乡亲们,认为现在日子比过去好多了,不该占国家扶贫政策的便宜,不愿意给国家增加负担。针对老支书隐瞒实际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的问题,唐天石一笔一笔算起老支书家的收入,细致到每一棵果树的收入上,算得老支书心服口服。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到2020年全面小康,唐天石告诉老支书,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是一村一户都不能少,脱贫攻坚的路上、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也不能掉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总书记经常讲的。所以你达不到标准就不能视为你脱贫,不想带贫困帽子当时你也要确定为贫困户,因为你没有达到标准,所以一定要真扶贫,真脱贫,这就是精准。在如何精准脱贫上,唐天石针对上河峪村的特点,发动村民搞农家特色游、手工满绣,对那家沟村发动大家搞起了养蜂产业。都属于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然后精准施策、绿色发展,不能破坏环境,还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其次,唐天石能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为了掌握贫困村民收入的真实情况,和那家沟的村民赵良喝小酒、睡大炕、拉家长。为了搞清楚赵凤仪的收入情况,不顾一些村民的误解,不顾一些被传的绯闻,他跑了几百里到她的娘家拿回来婆婆签字的证明,不仅还了她上访的清白,还按照扶贫政策确定了贫困户,让村民赵凤仪感动得痛哭流涕,也让起初不作为的村支书那文斌感到羞愧。可以说在刻画唐天石这个人物上,首先他是一名牢记党的宗旨的好干部,其次他是个退伍兵,所以和靖宇老师在创作时候,一方面向基层扶贫干部致敬,另一方面向退伍到地方工作的同志们致敬,他们作风硬朗、干净利落、意志坚定。为什么要叫唐天石,信念如石,还有卢振兴,取义是乡村振兴,同为退伍军人的老支书、卢振兴,这三位军人形象的出现,也充分展示出了退伍军人到地方后的勇于担当,他们融入地方、融入家乡,开始了新的作为。同时,也反映了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军事化扶贫特点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决心与信心。所以反观刻画唐天石这个人物,动了很多脑筋,他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基层好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上有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细致工作下有村民百姓的拥护。这都基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群众立场,真正把工作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就是许许多多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
主持人:顺便问一句,这部电视剧有喜剧特点吗?
杨勇:该剧是农村题材的主旋律正剧,既展示了中国扶贫故事,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多角度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剧在表现形式上也稍有喜剧特点,但不是搞笑,主要是在创作中采取了“人设差异”造成的。比如,第一个故事里的唐天石是退伍兵身份,后来担任主抓扶贫的镇党委副书记,他身上带有军人的特点和智慧。“兵”与“民”形成了差异,而做好农村工作光靠军人的硬朗作风不行,还要入乡随俗,用接地气的办法打开贫困村民的心扉,让他们说出实情,才能了解实际贫困状况,才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用小智慧去解决一个又一个贫困村里绕来绕去的故事。辛兰是市电视台的新闻女主播,之前对农村生活不熟悉,工作环境变了,服务对象变了,“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形成了差异,也就相应出来了矛盾冲突喜剧效果,有了故事张力。石全有是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发达城市创业的返乡青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他也要带领乡亲们致富,返乡回到农村,他在外面接受的新思想新事物,贫困村交通闭塞,信息也有不畅通,与贫困山村里人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法有差异,发生了碰撞,这都容易产生一些喜剧效果。现在,第二个、第三个故事相继开播。接下来,请看一位对农村工作并不熟悉的新闻女主播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回到老家是怎样带领乡亲们致富的。
郭靖宇在拍戏片场讲戏
主持人:原计划省文联副主席、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影视导演、编剧、监制郭靖宇也来参加直播,遗憾的是郭老师由于工作原因未能来到现场。现在,郭老师发来视频问候各位朋友。
郭靖宇:“紫藤树下”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靖宇,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回到家乡录制这期节目,非常遗憾。跟大家说一声对不起!说起《最美的乡村》这部剧,首先特别感谢河北省委宣传部对这部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然后也要感谢河北省文联和河北省作协对我和杨勇工作上的支持,对这部戏的支持。说起创作中最大的难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是因为我没有具体的农村生活,所以说接到这任务的初期,我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写什么样的戏,也不知道写出来的人物是否是真实的。幸好杨勇一毕业参加工作就在基层,他的农村生活的底蕴特别深,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细致的人物形象,尤其写得好的是基层的乡镇干部,现在已经播出的前10集很多乡镇干部的人物原型,就主要是杨勇塑造出来的,所以特别感谢。
我的家乡在河北承德,最美的乡村戏全部取景都在承德,除了承德市区以外,重点拍了3个县,宽城县、平泉县、滦平县、3个县都有非常美的自然风光,比如宽城的潘家口水库,平泉的辽河源头和滦平的金山岭长城。我相信,家乡朋友看到这部戏能看到很多自己熟悉的场景,还有除了主演杨志刚和岳云娜是承德人以外,剧里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都是承德籍,群众演员也都是承德的。您仔细看,也许看着看着就看到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在《最美的乡村》这部戏中,有许多主要原型都是咱们家乡人,拍摄的所有的景儿都是家乡景。里面刻纸艺术,满绣艺术都是家乡艺术,漏粉条、打铁、木匠,都是家乡民间手艺活。所以我相信这部剧能给您带来浓浓乡愁和浓浓的童年回忆。
承德市是河北省一个市,作为河北省比较北端一个市,从经济总量来讲还是比较贫困的,也希望全省更多好朋友们看到这个节目来承德旅游,和我们一起宣传紫塞明珠、塞外这座美丽的山城。我和杨勇合作到现在有两部剧,一部是《最美的青春》,第二部是《最美的乡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最美的系列还会继续!也希望“紫藤树下”的观众朋友们,都能够一直支持我们两个河北承德的创作者,我们也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家乡讴歌,为家乡人民书写,谢谢!
直播现场后台
第二部分:脱贫是奋斗出来的
主持人:汪帆老师是著名影视评论家,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您这次是专门为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而来的吧?
汪帆:是的!这部精准扶贫的大剧自6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备受关注!社会反响极其热烈!祝贺之声纷至沓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而且我这次来,是来接地气的。
主持人:感谢汪帆老师的肯定。我们知道,您作为影视方面的专家,提前审读过开机前立项的剧本,又作为省广播电视局审片专家提前看完了全剧。我们今天想请您对此剧谈谈感受,可以吗?
汪帆:我的感受慢慢说,刚才杨书记阐述创作理念、生活道路,我也结合他讲的给大家一些剧透。为什么敢插话呢,因为我作为审片专家两个多月前看过全剧,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三十集是在那个基础上经过剪辑而来的。还有一点就是我跟杨勇老师在2007年中央台一部大剧的播出,也就是《镇长》,由《镇长》而相识,到《最美的青春》而相知,再到《最美的乡村》而相爱,可以说——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杨勇:对,汪主席一直关注、支持我搞电视剧创作,而且会剖析电视剧,也会给我很好的建议。也借此机会谢谢汪主席。
汪帆:他只要有了创意,不吐不快的时候,我是其中能够最早分享的那几个人。而且河北广播电视台作为投资和合作者,为了坚定自己的投资信念,提前把第一个单元的十集剧本交给我来审读,我也是一字不差地认真地写了审评意见,当时我已经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非常期待。所以这也坚定了他们投资这部作品的决心。今天看来,他们的投资是对的。剧本也为我们这个剧提供了成功的基础,没有一剧之本也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直播前的研讨
主持人:从专业的角度看,这部剧的整体水平都是非常高的。
汪帆:应该是非常高的,我下面讲一讲我的感受。我最主要的感受也就是上边杨书记用他的艺术人生,尽管很青年,青年艺术人生,阐述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生活永远是我们艺术家的母亲,人民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是人民的学生。所以通过这部作品,杨书记也多次阐述有千千万万个贫困户,就有千千万万个脱贫故事。有千千万万个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团队,就有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的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我们这部戏把这些都浓缩到这三十集里了。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导演和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我说艺术精品主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高度的概括,也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种典型化的过程,才有了我们《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这两部剧,还会有第三部,我相信都是沿着这条法则,这条不二的道路走下去,就能创造像《最美的乡村》电视剧这样的效果。
杨书记特别朴实,用他很生活、很鲜活的一些案例,讲了那些乡亲们就仿佛在他办公桌旁、一直在他身边涌动。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源于生活的感觉。这种“典型故事”,通过他讲清楚“绿水青山”、讲清楚“金山银山”,讲清楚“一个都不能少”,讲清楚我们的“乡愁”。刚才,作为总编剧之一的杨勇书记已经和我们分享了,这是最本真的经验,最有价值的经验。我希望网友们,希望成为剧作家的网友们,一定谨记刚才杨书记讲得这些箴言,免费分享给大家。所以我们《最美的乡村》讲述了为人民立心,为民族立传,为时代画像。也就是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这些宗旨都极好地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上,因为艺术家靠作品说话,我们只要有好的作品,才能把很多的东西传达给了这个时代。所以你看到这个作品也很感动,所以说好的作品属于社会,这是我们的一种共性。
主持人:听了您的点评,虽然话语不多,却高度概括了这部大剧的主题站位、创作追求和呈现难度。对我们观赏这部河北原创大剧有很大的帮助。俗话说,“行家看门道,观众看热闹”。
汪帆:我觉得在十几年前还是这样,现在我们的观众认知水平、文化水平、审美水平、鉴赏能力、创作水平,甚至超越了职业的、专业的、学院派的。所以总书记告诉我们“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这部剧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人民是我们的出发点、立脚点。为人民创作就是我们的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体现在这部剧里了。
主持人:明白了!我们平常在看电影和追剧的过程中,最看重的一点是它能不能传达出真善美来。您怎么认为?
汪帆:这是我们文艺创作的规律,追求真善美、追求价值担当、追求审美风格的中国学派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作文艺作品、电视剧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所以从杨书记的《镇长》到《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完全体现了真实反映社会,而且是近距离的同频共振。他这种对生活的敏感和敏锐的能力,是生活赋予他的才华,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经历了那么多的岗位,得到的是经验,是感悟、是力量,是对人民那种充满爱的一种人文关怀和艺术。所以刚才他用了绣花,这个理念特别好,总书记也提到了这个,扶贫需要有绣花的精神,文艺创作也要有这种精神,我们的立意、修改剧本包括人物,都体现在这个上面。所以莎士比亚曾经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写道:“真善美,是我全部的主题,变幻出无穷的华章。”
直播现场
主持人:接下来汪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剧的两位编剧。
汪帆:两部大剧,始作“勇”者是杨勇,熟悉农村生活,任何一个当代作家必须有农村生活,这是一个基本功。过去的私塾、乡塾,是中国最早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有了农村的生活,再加上遇到了郭靖宇这样一位用电视剧讲故事的高手,还有他的郭家班,所以大家喜欢这部电视剧。在电视剧中,大家是看不到编剧的,这是编剧第一次出镜,看到的是演员,这些演员很多就是我们承德话剧团的,或者是给承德演过很多次剧。像《打狗棍》《娘道》《最美的青春》,即使没有演过承德的戏,经过我们的熏染也变成了承德人。所以这部戏很接地气,很有温度,很有鲜活度。这些就是我特别大的感受。杨书记从《镇长》《最美的青春》到《最美的乡村》还有接下来最美的系列,我想他们这一路恰恰是进入到了一个电视剧创作的全盛期,人有一个从处女作到发展到高峰的时候,这样一个过程。杨书记跟郭靖宇“历史性的相遇”真的改变着承德的文艺史,在未来要大书特书一笔。今天这个活动,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杨勇:汪老师对我的评价真的是过高,靖宇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多,我们一起合作得非常好。
主持人:其实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述,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承德人,真的是非常的骄傲,骄傲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感动。
汪帆:这几天我看朋友圈也是非常得感动,好多的政府公众号在追这部剧,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是教科书级别的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它必须火,一定会火,还会更火。现在看来我们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已经突破2·0,关注度越来越高。我认为它设计了三个单元,这个结构不是为了结构而结构,是生活赋予它的结构,它来自于生活,是艺术表达的结构。第一部分表现了精准扶贫,总书记提出的精准两个字非常好,没有精准就不能扶出公平,不能扶出干劲,不能扶出农村的新生活,所以这是脱贫攻坚战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扶志,在扶持资金和技术的时候还要扶志,扶出智慧和志气,村里个别老百姓不干活,有了钱和时间就喝酒,我们的第一书记就是通过劝导的过程断其根、扶其志,让他真正找到人的尊严,最后还娶上了媳妇,这是第二部分表现的“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体现了精准扶贫的第二个特点。第三部分带有政治寓言色彩,已经富裕起来的贫困村怎么稳固发展,继续富裕下去,不返贫,不走回头路,不偏离农村振兴发展的方向,这个基层带头人的作用太重要了。剧里用一个两人打擂台的桥段来凸显了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道路作用和实体经济的作用,对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志存高远,描绘出了宏伟蓝图。我们承德的一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有了精准有了志向有了稳定发展的前进方向,有了领头羊带头人的带领,一定能彻底实现脱贫减贫,体现了我们坚决脱贫的理想信念。
直播现场合影
杨勇:所以第三部分就是更好地展现乡村振兴的脱贫成果,通过乡村振兴让农村真正地繁荣起来,实现文明幸福和谐有序的美好生活。
汪帆:通过三个单元展现了多元的层次,通过多维的角度,把整个中国扶贫的艰辛、前进、发展到未来的展望,不仅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有浪漫主义表现形式,恰恰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需要追求的一个方向,我对这部剧的欣赏的又一因素。
主持人:感谢汪帆老师的精彩分享和点评。您能否用一句话表达您对此剧的评价?
汪帆:看了《最美的乡村》,我们能感受到:迎来了新时代,才有了真脱贫!脱贫是奋斗出来的!
主持人:真是太给力了!谢谢您和杨勇老师的精彩分享!下面进入到互动环节——
杨勇:这里我也借这个机会对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河北省作协,特别是承德市委、市政府、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广播电视台还有很多对拍摄这部剧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承德市宽城县、滦平县、平泉市和所有支持创作和拍摄这部剧的单位以及我亲爱的老乡们,我也代表靖宇向大家表示感谢!
直播现场合影
美丽的承德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