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聪老师访谈~难忘恩师播
2022-07-08 12:10:23     河北文艺网    【字体:

“我教书四十年,误人子弟不知多少万千。”这是当年我刚入河北大学中文系读书时,黄绮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这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讲话的神态也始终历历在目。

记得那天,先生讲的是文字的起源, 他站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娓娓道来,把一个很枯燥的内容讲得让同学们如醉如痴,沉迷其中。一节课下来,黄绮先生没有看一次讲稿,他把要讲的内容全部了然于胸。

讲到关键地方,黄绮先生就会写板书,他板书很慢,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生怕学生看不清楚。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熠熠生辉。

他讲到高潮和精彩之处,总爱不自觉地露出会心一笑,托显出高雅和不俗。真没想到,从那第一堂课开始,我和黄绮先生结下了长达三十年的师生情缘。

黄绮先生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任闻一多先生助理。闻一多那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精神,对黄绮先生影响很深。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屠杀爱国学生,闻一多为反抗这一暴行,带领学生们游行示威,高呼口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时,黄绮悲愤至极,捧着老师鲜血染红的泥土,用白纸包裹,供于闻一多陵前。并挥笔写了不少战斗诗篇,来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我的回忆中,只要在黄绮先生面前提到闻一多先生,他就特别动情,神情凄然,眼睛模糊。1983年,黄绮先生参加全国闻一多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即兴作了一首诗:

诗风画意两雄奇,

千万青年仰大师。

度过长宵人觉醒,

愿将红烛比朝曦。

黄绮先生是一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也是一位爱党爱国的老知识分子。

1997年,香港回归前,有一天他让我去他家,现场写了一幅作品,八个大字:主权神圣,故土温馨。说是河北日报约的稿,让我送过去。当时看到黄绮先生书写的时候,心情并不显得高兴。我跟他聊,他说今天心情很复杂,很沉重。虽然说香港要回归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都为之感到自豪,可是我对过去的那些经历仍然忘记不了。

1936年,黄绮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本想在大学安心读书,没想到七七事变使他美好的梦想顷刻破灭,成了一个漂泊异乡的乱世学子。

黄绮先生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暴行,深感国土被侵占的屈辱,也使他迸发出了极大爱国热忱。他在诗里写道:我泪犹未干,能润汝枯眼。枯眼需蚊蝇,宁使昆虫怨。市口异沙场,伤重列人见,保国国频亡,九死难忘战。正是因为黄绮先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才时刻激荡着他的创作激情,成就了他的杰出艺术。

我和黄绮先生交往三十年,应该说谈的最多的还是书法艺术,1996年,我打算出版一本个人书法集,想请黄绮先生写个序言。

当我把样稿送去后,黄绮先生没有马上表态写还是不写,而是一页一页的翻看着样稿,在看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的用红笔在个别字上画上一个圈,或打个问号,最后跟我说,可以写,但给我半个月时间。让我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一周,黄老就打来电话,说序言写好了,让我去取。

我很激动,放下手头的事情就跑去了他家,我进门还没等坐下,先生就把写好的稿子递给我说,这是我给人写的唯一一篇书评,也是最后一篇。

序言题目是《我们师生之间》,我读着心里倍加亲切。在序言里,黄绮先生没有就我的书法进行更多评论,而是站在历史和当代交汇点上,站在中国书法发展大趋势中,站在对青年人书法命运的忧虑中,中肯而深刻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时,黄绮先生笑着对我说,我比你大整一倍的岁数,你要好好写,这是我对你的期望啊。

几十年来,我不仅在艺术追求还是在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黄绮先生对我的教导和要求。

黄绮先生高尚的人品和文品,不仅为他的学生,也为当今治学的知识分子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黄绮先生,我尊敬和难忘的恩师,已经永远刻在我的生命里!

关键词 :潘学聪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河北省文艺网<<<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 河北文艺网      责任编辑:赵若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主办单位: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冀ICP备1602906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19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9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