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论选粹
- 从辽宁人艺“抗战三部曲”谈“关东演剧学派”2025-09-08
- 抗战烽火中的戏剧呐喊2025-09-08
-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另一种叙事可能——评系列微短剧《我自抗战来》2025-09-08
- 2025年第9期《党建》刊发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署名文章2025-09-08
- 艺术与新质生产力究竟啥关系?中国文联中国科协联手探讨!2025-09-02
- 专业性是IP开发的基础——也谈《凡人修仙传》的IP开发模式2025-09-01
- 传统守正与时代创新要有机融通——浅议网络时代的曲艺发展及其走向2025-09-01
- 站稳了,才是真正成才——青年导演人才培养经验谈2025-09-01
- 央视纪录片《武者归来》:中国武术当代形态的文化深描2025-08-25
- 电影《好好说再见》:在日常叙事中思考告别的意义2025-08-25
- 用纪录影像与世界对话——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表达2025-08-19
- 展开江西漆艺历史的生动图景——评《江西漆艺美术史》2025-08-19
- 双马寄怀 墨韵同辉——再观徐悲鸿《战马》与金基昶《群马》有感2025-08-19
- 刚柔并济见精神——观电视剧《浴血荣光》有感2025-08-19
- 冀艺青评丨河北美术的文化特质与传承发展2025-08-07
- 中国(日照)散文季:擘画文学赋能城市的“日照路径”2025-07-22
- 网络剧《在人间》:“以高概念的方式呈现人性的温暖底色”2025-07-22
- 民间文艺研究要“在云端读书,在地头读人”2025-07-22
- 精品网络剧的破局与升维之路2025-07-14
- “戏曲进校园”应强化戏曲艺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2025-07-14
|
|
|
|
|
|
|
|
|
|
|
|
|
|
|
|
|
|
|
|